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在广泛的地理区域内有多种武术流派存在和发展,而每一种武术流派都是中华武术的历史见证,承载着武术文化的本质存在,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养身之道与精神取向。雁北地区地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接合部,在武术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武术拳种,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雁北地区的武术流派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能为厘清中华武术的发展脉络提供一些微观视角下的佐证,从而对武术的发展提供具体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传统的视角剖析武术流派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和研究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佛家以及家族本位思想、门派观念、民间宗教与结社等对武术流派形成产生的影响,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传统文化对武术流派形成的影响。本文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探究武术流派的形成,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武术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厘清传统武术流派的脉络、形成、演变与发展过程,有利于我们把握和理解武术发展的整体面貌,从而更好地发展中国武术。  相似文献   

3.
高飞 《武当》2000,(1):4-5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在中华武术百花园中独树一帜的武当武术,以其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在中华武术中成为与少林武术相媲美的最具魅力的两大传统流派之一,千百年来,辉映华夏武坛。  相似文献   

4.
从客家迁徙中社会环境、地域环境、文化环境的变迁探析客家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客家历史上5次大迁徙都伴随社会环境的改变,政变、战乱等动荡的时局是客家武术流派形成的主要因素.客家从地势阔远的平原迁至崇山峻岭的"盗乱之地",加之生存资源匮乏导致的纷争也是客家武术流派形成的重要原因.客家文化融中原民族文化和异域文化于一体,对客家武术流派形成也有一定影响.客家武术承载着客家文化与精神,研究其发展轨迹,可使我们更了解中华武术文化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5.
沙氏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家沙国政先生在继承中华传统武术优秀内容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努力开拓创立的武术流派。文章从沙氏武术形成的背景、条件、内容和特点等方面对既保留有传统武术的优秀精华,又适应于现代竞技武术表演比赛规则的沙氏武术流派进行了研究,对新时期传统武术的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是中外文化交流中重要的文化媒介,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直是我国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华武术内容丰富、流派众多、表现形式独具特色,在发展和传播过程中与众多学科相互联系,为大学体育中武术项目的开展和武术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中的一大名派,是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融合典型代表.少林武术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精髓.研究认为,少林武术之所以能够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不同与其它武术流派的独特性特征,主要原因在于佛家倡导的"三教合一"思想的成功应用,以及儒、释、道三家文化对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流派纷繁。在我国各种拳术流派中,少林拳术历史悠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在广泛流传中,许多少林派武术家吸取民间武术的精华,精心研练,派衍创新,形成了风格多样的庞杂拳种,有的已不复称作少林拳。在这些少林流派中,同样有南北、内外家之分。关于少林拳的形成,向来诸说不一,下面一种说法比较符合实际。远在北魏时代,民间练武术之风日盛,后来,一些武功较深的人,由于各种原因,遁入空门,在少林寺削发为僧,操练拳棍,看山护庙,健身自卫,为少林武术奠定了基础。历经数代不断充实发展,才形成了少林拳派。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武术各拳种流派共性即身体的内外、形与神、攻防技法、动静变化、刚柔相济、套路与审美以及健身与武德诸方面进行了武术流派之间存有的技术和特点上的共性探析。目的在于弘扬中华武术精神,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刘军 《中华武术》2004,(6):25-25
中华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汇和汲取了诸多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的营养,使中华武术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基础。正是由于地域和气候等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华武术才产生明显的东方体育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武术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中华武术自诞生之日,就一直受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传统哲学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华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深入到武术文化的表层与内涵。“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更是贯穿于武术活动的始终。人是武术活动的载体,武功的高低与载体的强弱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武术要求以人为基础,以人为根本。在人们继承和发展武术的实践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中华武术的基本标志和驾驭武术发展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12.
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是灿烂绚丽的瑰宝,源远流长。中华武术流派众多,内容丰富多采,各具特色,对防身御敌,锻炼体魄,陶冶品性,祛病延年以及丰富文娱生活,都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因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我国民间有着广泛深厚的基础。中华武术是传统的体育项目,概括起来,有下列三个传统:  相似文献   

13.
少林武术文化的历史流变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教发源于印度,传到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从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林武术由传统向现代嬗变取决于社会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少林武术不但没有被历史所吞噬,反而形成了朴实无华、质朴粗犷,并且注重内外兼修的特色拳种流派。分析了少林武术文化的历史流变,及少林武术文化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自春秋战国及东汉末年已自成理论体系。两千余年文献犹沧海浩瀚,贡献之巨,举世赞誉,堪称宝库。中华武术的历史同样源远流长,武术的格斗,必然导致人体的损伤,因此武术伤科就从武术中派生出来了。泱泱中国,地大物博,武术流派众多,各个流派也都有自己持有的伤科,本文仅就少林伤科流派做一管窥。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审视中华武术的文化底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审视中华武术的文化底蕴,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武术文化形成的本源,其丰富的内涵和特质对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无论是审美上的"形神兼备",还是健身养生中的"内外兼修"、"形神合一",或者道德范畴的"崇尚武德"、"重义轻利"等,都体现了中华武术承栽着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用联系的观点看武术中的“外家拳”与“内家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武术集技击之大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体系及丰富的内容体系,因此也就有了对武术内容分类的众多尝试。其中,“外家拳”和“内家拳”代表武术流派中两种不同的技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中华武术的历史及发展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它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击体系和众多的门派。由于中华武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蕴含了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因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它也逐渐形成了内涵很广、层次纷杂的...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文化对武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武术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它在形成与发展中,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传统文化对武德观念的深远影响,并提出在武术走向世界的今天,武德的培养也必须同涉进行。  相似文献   

19.
武术流派是一种重要的武术现象 ,本文通过对武术史的研究 ,力求揭示武术拳术流派的形成、演变与发展的因素 ,把握和理解武术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20.
武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代西方竞技体育的崛起,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并逐渐开始迷失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武术文化必须积极应对,不断创新和发展,取长补短,才能避免继续迷失与被淹没,求得更好的发展。本文探析中华武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