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碾盘     
分田到户后,村里几户人家联合开了间电磨房。于是,村长便作主把原来的碾房拆了,木料砖瓦什么的也分了,只剩下那个笨重的大碾盘无法处理。碾房边的责任田分给王老栓种,那碾盘便丢在他的田角上,为此,王老栓心里别扭了好久。终于,他找到了村长:“你找人把那块碾盘给我挪走吧,我那块田  相似文献   

2.
刘邦封功臣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张)良表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相似文献   

3.
作为北宋开国文臣,田锡的文学见解在当时很具有独特性。首先面对需要肃清的绮靡浮丽文风和成长中被熏陶出的柔慧气息的矛盾,他处理好了文道关系,得出了文道并存,道先文后的结论。其次,由于生长于道教发源地,他的思想中不免包含有道家的内容,从而在文学上追求“任运用而自然”的状态。此外,他的某些观点对后世文人也具有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4.
“头戴芙蓉没人栽,身穿锦衣不用裁。顶天立地英雄汉,一声唱得万户开。”这首描写公鸡的民歌道出了人们对公鸡的喜爱之情。鸡年到了,和鸡有关的游戏自然会受到小朋友的喜爱。下面笔者就介绍几种和鸡有关的游戏。一、雄鸡报春雄鸡报春实际是一种比赛锤子、剪刀、包的儿童游戏,两人对玩,时间不受限制,场地也不需太大,有写字的地方就行了。两人先在地上画出“田”字格,然后伸拳决胜负,胜者可在格内写上一画。如此不断比赛,谁先在自己的“田”字格内写完“雄鸡报春”四字,谁就是胜利者。或者开始前不画出“田”字格,而将“田”字格连同“雄鸡报春…  相似文献   

5.
作为北宋开国文臣,田锡的文学见解在当时很具有独特性.首先面对需要肃清的绮靡浮丽文风和成长中被熏陶出的柔慧气息的矛盾,他处理好了文道关系,得出了文道并存,道先文后的结论.其次,由于生长于道教发源地,他的思想中不免包含有道家的内容,从而在文学上追求“任运用而自然”的状态.此外,他的某些观点对后世文人也具有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一册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一句话:“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对“以戏弄臣”.《教参》上解释成“戏弄小臣”。这种解释是不正确的,这里的“戏弄”绝不等同于今文中的戏弄,“臣”亦不是指蔺相如。因为,尽管秦王见相如于列观,传璧于美人,我们仍然看不出他有存心戏弄相如的成份;蔺相如之昕以取回和氏璧,并不是因为自己受了辱,遭到戏弄,而是看到秦王没有诚  相似文献   

7.
中朝两国的友好关系,据朝鲜史籍记载,开始于纪元前十一世纪的箕子。“周武王克商,箕子率中国人五千入朝鲜,武王因封之,都平壤,是为后朝鲜,教民礼义田蚕织作,设八条之教。”他仿效商代的田制分配土地,这个田制因此被称为“箕田。”他还采取相应的政治措施,使朝鲜的社会经济有了发展。周武王承认了这一既成事实,“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了。箕子在平壤传了四十多代,直至州鲜王準时才灭亡。在这  相似文献   

8.
荀子是先秦原始儒家中的集大成,他将先秦儒家的治国思想发展得较成熟:在关于礼的认识上,他提出“隆礼”、“重法”;在民本思想上,他主张“富民“、“平政”;为了规范君臣关系,他主张“尽君道”与“守臣道”。  相似文献   

9.
李密《陈情表》中“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一语似乎道出了他在“忠”与“孝”之间难以选择的境况,然而,在我看来,李密的为难全部源于自身,他是另有所想。首先,李密以超众的才华和能力得到了皇上的重视,皇上三番五次下诏邀他出仕尽忠。自古像这样的事并不多见,可见李密对皇上的重要。此种情形李密完全可以向皇上请示,带祖母进京,既尽忠又尽孝,既是在奉行“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又可孝敬祖母,皇帝必然恩准。所以“进退狼狈”实在是源于自身。其次,李密之所以未敢出仕源于自己的虚荣心。因为“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已将李密定…  相似文献   

10.
谦称是古人借用含有“低下”的字眼,以谦卑的口吻对人表示尊敬。古代一般男性对平辈或长辈的谦称有“臣”、“仆”、“愚”、“小人”、“小子”、“小可”、“鄙人”、“鄙夫”等。“臣”,本是西局,春秋时期的一种“男性家奴”之称。后引申为君主时代臣对君的自称,最后演变为自谦。如《孙膑》:“臣能令君胜。”这是孙膑对田忌说的话,二者并非君臣关系,谨表白谦。“仆”,本是“奴隶的一个等级”。后引申为“奴仆”、“仆人”,又引申为对己的谦称。如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非敢如此也”。司马迁与任少卿是老朋友,并非  相似文献   

11.
李克全 《学语文》2003,(5):10-10
苏轼曾说 :“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 ,其人必不孝。”他认为贯穿全文的是一个“孝”字 ,动人心魄的也是一个“孝”字。而在我看来 ,《陈情表》的最成功之处乃是它异乎寻常的语言技巧 ,面对一国之君的屡次征召 ,冒着藐视新朝的巨大嫌疑 ,李密是如何说服晋武帝改变初衷 ,而答应了他奉养祖母的请求的呢?一、感皇恩浩荡 ,敬之以词《陈情表》全文475字 ,从“臣密言”到“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谨拜表以闻”共用了29个“臣”字 ,其中除了“前太守臣逵”和“后刺史臣荣”中的两个“臣”字是指朝臣外 ,其余27个“臣”字均是李密自称 ,平均每18…  相似文献   

12.
苏轼曾说 :“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 ,其人必不孝。”此言虽不无偏颇 ,但也可谓一语中的 :他认为贯穿全文的是一个“孝”字 ,动人心魄的也是一个“孝”字。而在我看来 ,《陈情表》的最成功之处乃是它异乎寻常的语言技巧 ,面对一国之君的屡次征召 ,冒着藐视新朝的巨大嫌疑 ,李密是如何说服晋武帝改变初衷 ,而答应了他奉养祖母的请求的呢 ?一、感皇恩浩荡 ,敬之以词。《陈情表》全文4 75字 ,从“臣密言”到“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谨拜表以闻”共用了 2 9个“臣”字 ,其中除了“前太守臣逵”和“后刺史臣荣”中的两个“臣”字是指朝臣外…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总目》为中国古典目录学集大成之作,既是四库馆臣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亦是中国古代书籍与文化的大总结.蜀籍学人杨慎作为明代开考据之风气者,受到了四库馆臣精审之批评.指出其著述“瑕瑜互见,真伪互陈”,其学术“博洽冠一时”“只成杂学”.四库馆臣在继承并理性辨析杨慎考据工作的基础上,揭示其学术源流概况,表彰其考据中强调“博学”与“博征”.通过梳理《四库全书总目》对杨慎的评价,说明了清代考据学启蒙于中晚明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梁清标是清初一位有特色的诗人,他虽然是《贰臣传》中的人物,却与其他贰臣诗人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其诗歌创作中既没有故国之思,也没有失落之叹,更没有表现出江南贰臣诗人身仕两朝的负罪感。其诗大多表现馆阁之臣的闲适生活和对新朝、新君的颂美之辞,风格清平蕴藉,在创作上开王士祯的“神韵说”之先声。  相似文献   

15.
新学期又接了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多年教学的本能,使我从第一堂课就开始观察班里的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目的是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好地选准教育的突破口。田,坐在班里中后行的一个男生,从穿着上就可以断定有一个条件不错的家庭。从我一开始上课时,他就两眼呆滞的注视着课桌,很显然他思想开“小差”  相似文献   

16.
对《木兰诗》中的“当户理红妆”这一细节描写的解释,长期以来是有争议的。部编中学语文注释者将“当户”注为“对着门”,为此,有的同志写过文章,从古典诗文中引出大量的佐证材料,回答了为什么“户”作“门”解的问题。而这样解释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却没有涉笔。更多的同志对此注释是持有异议的,认为“户”只能作“窗”解,否则,“木兰当户织”于出入有碍,而阿姐“当户理红妆”有失闺秀的检  相似文献   

17.
话说那天田忌正在“QQ”网上跟一些网友聊天,突然,收到一封紧急邮件。田忌一看,这封邮件是一个叫“必胜”的网站发来的。打开一看,田忌大吃一惊:那个网站的主人竟然向他挑战“赛车”,地点在因特网上:比赛时间:18月18日。意思为“要发、要发”。到了比赛的前一天,田忌邀来了好朋友孙膑,共同商量如何对付“必胜”网站。令人盼望的一天终于来到了,家家户户都打开了因特网关注着这场比赛。田忌胸有成竹地打开电脑,连接了因特网,出示了他的三辆普通型的“红旗”轿车;而那个“必胜”网站出示的却是三辆豪华型的“宝马”。第一场比赛,田忌用中等车…  相似文献   

18.
苏秦之辩     
这是一篇辩驳性的文章。苏秦是战国时期出色的外交家。他一方面在为燕王效力,一方面还要提防政敌的拆台。苏秦从“燕王不馆”,敏锐地判断出“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在燕王面前,苏秦并没有表白自己不是“小人”,而是振聋发聩地提出“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  相似文献   

19.
相传古代有一个小国对死囚在临刑前都要让他抽一次“生死 签”,即在两张小纸片上分别写上“生”与“死”两个字,由执刑官监 督,如果抽到“死”字的签,就当场处死;如果抽到“生”字的签,就当 众赦免. 有一名大臣由于不满国王的残暴统治而触怒 了国王,国王决定处死这名大臣.为了不给这名大 臣有半点生的机会,他让手下人把“生死签”的两 张纸上都写上“死”字.狠毒的国王满以为这个大 臣必然“死定了”.在他看来这位大臣的“死”已经 成了“必然事件”. 然而聪明的大臣知道国王对他恨之入骨,必将千方百计地置 他于死地.因为国王的阴险毒辣…  相似文献   

20.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次比赛。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马场。这时,田忌发现他的好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获胜。”田忌疑惑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