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人不仅爱读书,而且喜欢在一起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早在18世纪法国就成立了众多的文学沙龙。进入新世纪以来,数字化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不仅没有影响法国人的读书兴趣,而且还使法国的图书俱乐部焕发了青春。不同形式的图书俱乐部在法国各地组织丰富的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图书爱好者,特别是知识女性。书店和咖啡馆也成为人们畅谈阅读之乐的场所。这也许是18世纪法国文学沙龙对后人的一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法国人不仅爱读书,而且喜欢在一起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早在18世纪法国就成立了众多的文学沙龙。进入新世纪以来,数字化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不仅没有影响法国人的读书兴趣,而且还使法国的图书俱乐部焕发了青春。不同形式的图书俱乐部在法国各地组织丰富的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图书爱好者,特别是知识女性。书店和咖啡馆也成为人们畅谈阅读之乐的场所。这也许是18世纪法国文学沙龙对后人的一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振兴中华”命名的上海市职工读书活动开展了将近一年,昨天(三月十日)举行的表彰大会提供的大量材料雄辩地表明,这个活动已经取得可喜的成果。我们衷心祝愿“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在新的一年里,能吸引更多的人参加,收到更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在“注意力经济”的背景下,吸引眼球,无异于赢得先机。因此,吸引注意成为信息发布者和知识传播者的首要任务。读图,在成为社会阅读需求的同时,也成为出版者的一种职业追求。人类经由“报刊人”到“电视人”再到“电子人”的升级换代,“体验”的内容也不断推陈出新。读书是否已经过期了呢?图文书在发展过程中的美学风格也将经受考验,如果引导不善,任其自然,相信图文书浪潮在带来景观的真实再现和视觉化理解的同时,可能也会因为过多的图景而导致“视觉暴食症”的出现,助长文化消费上的及时行乐心理。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米兰市一家出版公司近年来在自己的书店里实行了一种新的售书方法,即按书籍的重量计价出售。据说采取这种售书方式是为了吸引人们多读书,因为在意大利目前喜欢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而迷恋于电视和其他娱乐活动的人则越来越多。 据该出版公司称,自从采用按重量售书的方式以后,书店的书籍销售额直线上升,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的出售量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经历了5年主权债务危机的法国,经济依然没有摆脱低迷的状态,高债务、高失业、低增长、低通膨成为新常态,民众的购买力明显下降.然而,惟有图书出版业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法国人钟情于读书,在咖啡馆里、在地铁车厢里、在公园的椅子上……随处可见法国人在读书的情景.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不仅给法国社会带来了一丝暖意,而且也给2014年度法国文学奖增添了一份热度.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外部环境的要求,还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图书馆都必须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图书馆可以利用读书沙龙将读者吸引来,通过特有的专业导读优势实现文献阅读价值的最大化。文章着重介绍了经典文学读书沙龙的开展对上海图书馆吸引读者群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读书札记     
1读书“五味” 大凡读书人,一般都有读书缘由;或受刺激,或受启迪……。记得一九七八年末,在本单位召开的一次有关知识分子工作的座谈会上,一位开明领导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书,一般人都能读,然而,读书并非是件容易事儿,咸酸苦辣甘,应有尽有;劳神费力,五味俱全。……我认为,世界上最累的事情恐怕莫过于读书,……如果不信,不妨试一下。”此言即出,一片哗然,不一会儿又恢复平静。对于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听众来说,这位领导的讲话既能产生“亢奋”,也能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9.
邢烨 《记者摇篮》2009,(7):63-63
报界有句老话说:报纸靠新闻吸引人,而靠副刊留住人。副刊的地位由此可以窥见一斑。然而,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副刊日渐式微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各种诟病和指责中,“缺乏新闻性”似乎又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0.
读书的癖好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  相似文献   

11.
李敏 《大观周刊》2011,(50):120-120
“教是为了不教”,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初中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求知书屋     
名入谈读书●戊寅生人各有志,纵观人世间,多少人曾为功名利禄自寻烦恼,往往陷入深渊不能自拔,不少人因此抱病在身,遗憾终生,伤元气者有之,亡命者亦屡见不鲜。然而自古以来,多少名士却以读书为乐,甘于寂寞,潜心治学,宁静淡泊,自然而充实,其渊博的学识令世人所仰慕。鲁迅先生曾谈到他自己对读书的喜爱:“我最初去读书的地方是私塾,第一本读的是《鉴略》,桌上除了这  相似文献   

13.
实施"知识工程"中读书活动专题的选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工程"是以发展图书馆事业为手段,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社会文化系统工程,是推进基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方针的有力之举.实施"知识工程"就是要吸引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热爱书,多读书,读好书,将读书与用书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群众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而读书活动专题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实施知识工程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我的主题是培养深度阅读、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阅读习惯应该成为新精英的生活方式,以吸引大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90后学生存在不是读不读书的问题,而是他们不读课外书,从小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多年的应试阅读使他们对读书产生逆反心理。他们什么都不爱读,有的学生只玩游戏,也不读手机上的书,也不上网查  相似文献   

15.
朱熹不仅是道学大师,而且还是阅读学大师。朱熹是谈论读书方法最多的中国人。朱熹的弟子把朱熹所论的读书方法概括为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涵盖了读书的各个方面的要求,现代人们读书也应该遵循这些要求。综合考察朱熹所论的读书方法,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今天的读书人关注:读书为明道穷理;读书之法在于熟读精思;“心不公底人,读书不得”。  相似文献   

16.
不仅政府和学者在呼吁“全民读书”,作为主流大众传媒的电视也一直在为此而暗暗努力着。然而,在网络迅速崛起、web2.0不断推陈出新、豆瓣独步天下的今天,电视读书节目因种种原因深陷困境。本文首先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困境的缘由,然后立足读书网站豆瓣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新形势下电视读书节目的创新之法和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7.
黎炜 《中国编辑》2007,(3):28-28
“提高阅读率,恐怕不仅仅是出几本好书、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读者的问题,关键在于要在全社会,尤其是在青少年中间树立理想、信念和奋斗追求的观念。”“培育读书习惯,需要有一种社会氛围。在大多数人都热爱读书的大背景下,青少年才会感受到读书的必要。”“构建书香社会,提高阅读率,不是局部努力的问题,而是各行各业、全社会,尤其是教师、家长、社会工作者共同的事业。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笔者想谈谈全民阅读和编辑阅读问题.其实,全民阅读向编辑阅读提出了高端要求. 就全民阅读而言,所有的编辑朋友都是全体国民的一部分.我们这些人都包括在其中,也应该读好书,多读书,善读书,然而这对编辑远远不够,因为全民阅读向编辑朋友提出一个必然的或者说重要的责任,就是无论你是什么样介质的内容编辑,你都应该为全民阅读提供内容精湛、思想精深、制作精美的高质量的出版物.  相似文献   

19.
谢琴  段维 《中国图书评论》2013,(10):114-119
20世纪90年代,当中国图书市场的供求关系由供应小于需求转向供需基本平衡之时,书评也恰好登峰造极。各家报刊纷纷开辟专门的书评或读书版面,连中央电视台也在1996年开设了《读书时间》栏目;《中国图书评论》《读书》《中国书评》《中华读书报》《博览群书》等专门的书评报刊先后面世。进入21世纪,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开辟了图书市场繁盛的新局面,然而,  相似文献   

20.
读书三题     
关键不在时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一半以上20多岁年轻人认为自己“没时间”读书,比例高达54.2%;50.70而立的人和49.2%年过不惑者也“没时间”读书。(北京青年报4月23日)现代人也确实忙。睡懒觉、打麻将,无事发呆者当然不算,单说信息这么多,媒体形态、娱乐方式及休闲消费这么丰富,能安下心来去读书,实在是难。不过,也正如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说的:一个人如若不愿意读书,则一年四季之中也自有不能读书的理由:“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去冬来真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