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早提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这一问题的是明代的李攀龙。李攀龙为“后七子”领袖,编有《唐诗选》。在《唐诗选》中,李攀龙推王昌龄《出塞》压卷,称为“唐绝第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同为“后七子”领袖的王世贞赞同李攀龙之说。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于鳞(李攀龙)言唐人绝句当以此压卷,余始不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前出塞》 这首诗歌选自《杜少陵集》。《出塞》是汉代歌曲的名称,是歌唱边塞战争生活的军歌。诗人借这一旧歌题,前后写了14首诗,先作9首,题为《前出塞》,后作5首,题为《后出塞》。本诗是《前出塞》中的第6首,它借戍边战士的口吻,表明了对战争的看法,对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战争政策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3.
《前出塞》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写的一组边塞诗。这组诗大约作于天宝年间用兵吐蕃之时。诗人先写过《出塞》诗九首,后又写了《出塞》诗五首,因此加"前"、"后"以便把它们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4.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一九五八年成都会议期间,曾亲手精选了《诗若干首·明朝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文字依据清人沈德潜的《明诗别裁》,共录杨基、杨慎、李攀龙、谢榛等十二家诗十九首。诸家风调不同,各有佳胜,而以杨慎入选的诗为最多(凡八首,内并包括其夫人黄氏一首)。杨慎是明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在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中,遭到了打击,长期谪戍云南至死。《明史》本传指出:“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列朝诗集》小传说他的诗:抗衡七子,别张壁垒,“沈  相似文献   

5.
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一首许多人都熟悉和喜爱的诗歌。这首诗最早主要是随着南朝梁萧统所主编的《文选》和他所编辑的《陶渊明集》的流传而流传的。这首诗的第六句在《陶渊明集》的不同版本中,有作“悠然见南山”的,有作“悠然望南山”的,  相似文献   

6.
<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一首送别诗。王昌龄,字少伯,世称“王龙标”,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作多是七言绝句,代表作以边塞诗为主,如《从军行》《出塞》等。  相似文献   

7.
明代著名诗人、“后七子”的领袖李攀龙的《沧溟集》共收入绝句诗 385首 ,是绝句史上的大家。他的绝句诗学习和继承了唐绝句名家们的创作经验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从而成为明诗中的一枝独秀 ,在绝句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但由于他把格高调古作为创作的唯一标准 ,过分强调对古法、古语的继承而乏创新 ,因而妨碍了他的绝句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英文诗《HEWAS》赏析邱明珠王盈秋当代美国诗人理查德·威尔伯(RichardWilbur)的一首现代诗《他曾是》(HEWAS)堪称为一首诵“落红”之佳作。诗人通过对一棵老树平淡一生的细节描写,赞颂了那些为了社会...  相似文献   

9.
韩传达 《当代电大》2001,(10):26-28
1 填空题 1)确立了律诗形式的初唐诗人是_和_。 2)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是_和_,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是_和_。 3)“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宋代诗人_对唐代诗人_的诗与画的评论。 4)李白现存作品后人辑为《_》,收录诗歌_多首。 5)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_,他现存诗_多首,他的诗历代注本繁多,以清代学者_的《_》最为详备。 6)《新安吏》是唐代伟大诗人_的组诗“_”中的第一首。  相似文献   

10.
张若虚是初唐诗人,在《全唐诗》里,只留下了两首诗。《春江花月夜》便是其中的一首。闻一多对这首诗给以极高的评价。他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话有些夸张,但至少可以看出,这位现代大诗人对它是何等推崇!  相似文献   

11.
《学习之友》2009,(2):64-64
明代诗人蒋一葵曾写了一首只有十个字的《咏春》回文诗,诗曰:“莺啼岸柳弄春晴,晓月明。”这首诗能读成一首“七言绝句”:“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月明,明月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这首独具一格的咏春回文诗,妙趣横生地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景图。  相似文献   

12.
《前出塞》(六年制小语第十二册第21课)是唐朝杜甫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出塞》本是汉乐府歌曲的名称,是歌唱边疆战斗生活的军歌。杜甫大约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了五首,加“前”、“后”以示区别。他在这些诗中,借用一个战士的口吻,通过他对从军情况的诉说和思想感情的抒发,描述了从出发远征、练兵作  相似文献   

13.
选入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十一课中的《马》、《塞下曲》和《前出塞》这三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这三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苍凉寥廓的边塞风光;表现了渴望驰骋沙场,建立勋业的昂藏不凡的抱负;歌颂了边塞将士强兵精武,杀敌擒王,以保国泰民安的英雄气概。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它们又各有特点:《马》以写景为主,托“马”言志;《塞下曲》以记事为主,以事写人;《前出塞》以议论为主,直抒胸  相似文献   

14.
陈梅 《学习之友》2009,(8):20-25
在众多的中国官员中,李肇星不仅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位“明星”外交官,而且还是一位豪放、热情的诗人。在繁忙的外交生涯中,李肇星写过200多首诗,因此赢得了“诗人部长”的美誉。由他作词的奥运歌曲——《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已被人们广泛传唱。  相似文献   

15.
历岗 《小学语文》2007,(4):53-53
问:《古诗三首》(义务教育六年制12册10课)中有王昌龄的《出塞》诗,我们在古诗中还见到《入塞》《塞下曲》等诗题。请问《出塞》《入塞》等诗题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6.
解国旺 《天中学刊》2007,22(1):65-67,80
李攀龙编选的《古今诗删》一向被认为代表明代后七子派诗学主张的古诗选本。从选本推崇盛唐诗等方面来看,的确体现了复古派主张。前后七子古诗推崇汉魏,但《古今诗删》于汉魏古诗未见有特别的重视,反而多取六朝诗人谢朓、陶渊明及谢灵运等风格清新流丽的古体诗,树立了新的古诗典范,表现出一种比较宽泛的诗学取向。这表明他在具体的选录古诗过程中,并未完全贯彻复古派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17.
岑参的七言古诗共有五十余首,在以编指七古而并称的“王、盂、高、岑”四人中,其数量最多。他的创作,据其生活经历和诗歌风格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天宝八载出塞前、两次出塞和“安史之乱”后三个时期。在第一个时期里,岑参象唐代许多诗人一样,有过漫游的经历。他有些诗真实而细致地记录下了旅途中的生活情景。如《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描写得细致、真切。岑参的这类诗,抓住典型细  相似文献   

18.
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和药物学家,他的《本草纲目》名闻后世。但除医药学的成就外。他不是一位造诣颇深的诗人。他一生写了许多诗。但遗憾的是,这些诗文都已佚失,现仅存两首诗。 一首是《吴明卿自河南大参归里》。  相似文献   

19.
杜甫的《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相似文献   

20.
上海古北路小学自开展诗教活动以来,涌现出了一批小诗人。小诗人周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聪明才智闪烁出耀眼的光亮。 周易读三年级时,在老师指导下,开始学写诗。周易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快领会了一些写诗的窍门,写出了好几首诗。年底,学校里表扬十佳小诗人。著名老诗人圣野爷爷欣然到校辅导。他在一大叠学生习作中,发现了周易写的一首小诗《大黄河》,拍案叫好,情不自禁的在大会上朗诵起来:“大黄河,像条龙,声音响,轰隆隆。”他动情地评论说:“小小一首诗,气势这么大,这是一首了不起的诗。”不久,这首《大黄河》就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