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青少年群体中兴起了"盲盒热"。盲盒热潮中,青少年群体通过消费、收藏、交换盲盒构建"新场景",借助盲盒进行身份区隔、互动社交、形成群体认同进而建构"新部落",形成品位、娱乐、狂欢的"生活方式",商业资本与"亚文化资本"之间呈现被收编、共合谋、被反哺的关系。但是,商业资本对盲盒热潮的过度开发,也诱发了超低抽中率、以次充好、过高溢价、盲盒泛化等商业异化现象,需要通过法律的途径进行规制。盲盒圈内盛行的不良价值观念也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强化思想引导。  相似文献   

2.
盲盒文化是近年在青少年群体中出现的热门现象,青少年通过购买不可视的商品,寻求刺激感、满足感与成就感。运用社会学、人类学中的青少年研究,探索在不确定性主导下的后现代社会中盲盒文化现象的成因、特征和对青少年未来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广州市三所中学的26名青少年进行了深入的个人访谈与焦点小组讨论,展现了青少年眼中的盲盒文化。青少年通过盲盒消费,不仅创造了独属于“Z世代”的代际文化,建立了群体身份认同,更展现了盲盒文化是中国当代青少年认识风险和不确定性,为未来做积极准备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盲、聋、培智学生群体受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培养他们的肢体活动及适应能力势在必行。提高盲、聋、培智学生群体的肢体活动及适应能力对个体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平等、参与、共享、和谐”不仅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更是体育精神所提倡和要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尝试设计出体育教学群体学习表现激励策略,随机选取高职男生,采用半盲实验法进行实验,获取了男生学习表现的相关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检验和分析。分析表明,本研究设计的群体学习表现激励策略对男生群体学习表现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盲盒,多指在包装匿名的情况下,以消费者在特定范围内,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来销售的玩偶手办。由于商家不对款式做特别标识,消费者只能凭借运气购得。作为一种与幸运值博弈的商品,盲盒迅速走进年轻群体,成为近年来爆火的潮流玩具。“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则成为当下年轻人对盲盒消费的调侃与感慨。追溯盲盒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康德这些话都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不难发现,人类在知识的获取上,不论地域、时代如何差异,其根本原则往往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胡福凤 《考试周刊》2014,(77):116-116
"学困生"是指感观、智力正常,由于其他因素引起学习困难和学业失败的学生。"学困生群体"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必须针对初三"学困生群体"的成因进行分析,找准根源,对症下药。文章介绍了思品课中对初三"学困生群体"的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味盲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从而为人种学及人类群体遗传学提供基本数据,并用于研究某些疾病。方法:本文是运用阈值法研究满、汉、回三民族人的尝味能力,并计算了味盲者和尝味者的基因频率。结果:三民族味盲基因频率分别为:满族:0.4588.汉族:0.2845 回族:0.4431。结论:满、汉、回三民族人对PTC尝味能力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基因库。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沟通需要教师与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参与,指的是个体卷入群体活动的一种状态,即指个体作为一种有形的实体,在群体活动时是否“在场”,是否与其他成员进行互动等外显行为,也包括个体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卷入和影响群体活动的状态和程度,这里的“在场”实质上是指个体的“思”在场,“思”是参与的根本标志.教学中,只有教师首先有“思”,才有可能真正唤醒学生的学习之“思”.尽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非常活跃,但现实让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思”的缺失现象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孔丘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思的“五之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王充的“古今法”:“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