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绘画创作过程,是使无生命的自然物溶心、主体无形的"情"铸形,形成心物一体、情景交融的意象。绘画创作是一个完整的意象思维过程,涉及到绘画意象的发生、形成和传达三个阶段。明代中期画论家绘画意象创构思想有其特点,在绘画意象发生上,主张绘画意象是心物适然相遇的物我冥合、是主体受对象"感兴"触动的神会心得,突显主体审美感知在绘画意象发生中的基础意义;在绘画意象孕育形成上,主张"外静内定"观,突显绘画意象与画家"性情"的本源性关联,强调画家"士气"与"博古"修养对绘画意象创构的作用;在绘画意象传达上,主张画家"即兴"作画,突显绘画意象创构的灵动自由和不受羁勒。明代中期绘画意象创构思想,较比于明代前期重"教化"与"师造化"观,表现出重"墨戏"与"师心源"的转向;相较于元代文人画重"寄兴"一路,表现出对体物象形的强调和世俗趣味的留恋。  相似文献   

2.
雾本遇桃花     
正我生于阳春三月,或许天生就跟桃花很有缘,所以有关桃花的诗句,我都很喜欢。经典的如唐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处觅,不知转入此中来";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缘于一次采风活动,我来到小河淌水的故乡——弥渡,真正认识了"十里雾本看桃花"的靓  相似文献   

3.
<正> 意象是中国诗学的一个原创性概念,也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审美原则。综合考察中国传统的意象,可以发现认识意象的关键在于认识到它是"意"与"象"的复合体。唐诗中描写海洋意象的作品数量众多,作者的情感世界借助海洋意象的形式表达,尤其当表现宽广胸怀、反映离情别绪和寄托忧戚感怀时,唐诗中往往用到海洋意象。  相似文献   

4.
王彪 《华夏文化》2014,(1):27-28
<正>"渔父"是杜牧诗意象群中一个独特的符号。杜牧首次引"渔父"意象入诗见于《润州二首》,有确切年月可考者16首,年月不详者7首,分别作于文宗、武宗、宣宗等不同时期。该意象常见的表达形式有"钓竿""钓翁""钓歌""渔歌""钓鱼郎""垂钩"等。杜牧为何如此青睐"渔父"这一意象?"在文艺创作中,以心灵图式为蓝本对客体对象的特征进行抽象的结果,正是这类合适的形式,内觉与之遇合形成特征图式。"(巫汉祥:《文艺符号新论》)"渔父"意象恰恰就是反映杜牧心灵图式,  相似文献   

5.
论立象尽意之认知语言学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象尽意"虽源于《易经》,但却不是国人特有的表情达意方式,而是人类之认知共性。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立象尽意"实质上就是以意象、意象图式表征主体的认知与情感,其根据在于意象、意象图式之心理可操作性。就意象、意象图式之心理操作方式而言,"立象尽意"主要有直接与间接两条途径。直接立象尽意即直接选取特定物"象",寄托情思,表征认知;间接立象尽意即通过隐喻,将意象、意象图式从一认知域投射到另一认知域,给人启迪与遐想,或者通过转喻,让源域意象、意象图式为目标域提供心理可及。  相似文献   

6.
《道德经》的传播主要包括语内传播和语际传播,文化意象的错位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首先,《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经历了历史空间的行旅,从古代穿越到现代,译者对文本的解读难免会因为时空的距离而产生文化意象的"失落"。这一点从各家对老学的注解可见一斑;其次,《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被省译、误译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外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象错位有的是因为翻译底本的选择所造成的,有的则是因为文化意象的在异域文化中的空缺所致。总而言之,文化意象的错位大大影响了《道德经》的翻译文本质量和《道德经》的对内、对外的传播。梳理并分析《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错位,既是文本传播的需要,也是翻译活动文化转向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刘伟 《世界文化》2007,(5):13-14
伊兹拉·庞德是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对20世纪美国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初,他曾先后发起了“意象主义”和“漩涡主义”的学运动。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他却因自己在战争中的言行把自己置于了政治与学的真正漩涡当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王博 《华夏文化》2013,(1):34-36
麒麟为人心营构之意象,经过千百年的审美积淀,麒麟意象已具有丰厚的审美文化内涵。从某一角度讲,麒麟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化的一个缩影。在麒麟意象的审美取向迁移过程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始终,从而形成有意味的麟文化,因而麟文化反映着一个象征隐喻系统,也反映着与这个象征隐喻系统息息相关的华夏民族的文化心理。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原型理论,  相似文献   

9.
2008年,南汇区档案馆在前3年编辑出版《南汇印象》、《桃花魅影》、《桃花盛开的地方》和《大地风采》的基础上,又编辑出版了图文并茂的《走向海洋——媒体笔下的东方大港》一书,该书将媒体中关于洋山深水港建设全过程的精彩报道整合成序幕、海港、港城、大桥、道路、精神6个篇章,每个篇章内按建设时间顺序排列,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洋山深水港从20世纪90年代初构想到2006年底建成开港的全过程,以及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不断凝聚和光大的“洋山精神”。  相似文献   

10.
生命范畴是文化研究的一个核心领域.潜藏在中国古代典籍以及汉字之中的中国文化的生命范畴是与黑色联系在一起的,而非我们常常误以为的红色.这一"生命-黑色"意象渗透于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尤其体现在"玄"、"娩冥"、"幼黝"、"嫁以昏时"、"母晦"、"墓暮"等语词的系联之中,构成一个严密的体系.这一意象实际上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原型,支配着中国人,尤其是古人的哲学、审美以及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1.
亡国的遭遇使李煜的身心饱受了极大的痛苦,宣愁也就变成其后期词作中的主要内容。因此梦、流水、落花、残月、故国、家国、眼泪、风雨和楼栏这些代表愁情的意象也就成为了李煜后期词作中的常用意象,这些意象更是以多种排列组合的形式出现。从李煜后期词中对这些愁情意象的大幅使用和反复组合使用以及其后期词中相同意象的不同形态的转变中,都可以体会到李煜的亡国之愁。特别是他对梦这一意象的多次运用,凸显出了梦境与现实的巨大落差,道出了他对人生的感悟,更传达出他的亡国之愁。本文就着重从对李煜后期词常用意象的分析中,来品析李煜深沉浓郁的亡国之愁。  相似文献   

12.
新雨之后夜探桃花轻推柴门满园清清淡淡的郁香最是那低眉的娇羞谁在暗夜处只轻轻的一吻醉了瓣瓣花蕊纷纷落下此情此景朦胧中再也分不清桃花人面还是人面桃花枝头上那绯红浅红缀满晶莹露珠是春雨洒落在花叶之间明亮闪烁的眼睛楚楚动情借着稍酣的醉意踏着雨后三月的星辉月下的桃花愈发丰润灿烂夜探桃花——写在成都龙泉驿桃花节@李玉琼  相似文献   

13.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是美国20世纪中期最杰出的南方女性作家之一,"二战"后美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她的写作风格诙谐、怪诞,充满南方哥特恐怖、暴力韵味,富含宗教主题和意象,被称为"南方的文学先知",是与卡森麦卡勒斯、威廉福克纳等齐名的美国南方作家。她的创作生涯虽然只有十七年,仅著有两部长篇和31部短篇小说,但有七个短篇小说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集》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奥康纳文集》被选入"美国文库",是"二战"后首位入选"美国文库"的美国女作家。  相似文献   

14.
正庄子在《庄子》一书中写了11个梦。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齐物论》中写的"梦蝶"或叫"蝶梦":"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个寓言是如此驰名,以致"梦蝶真人"、"梦蝶翁"成了庄子的代名词。"梦蝶床"也成了重要的文学意象。庄子的蝶梦在中国哲学、美学、文学、艺术史上影响很大,中国古诗文中关于"庄  相似文献   

15.
纵观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是在"革命"与"近代化"两种话语模式中展开。各个时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术语境和精神气候规定其研究方式,左右其话语权。本文试图通过对20世纪中国近代史话语的变迁过程的回顾和述论来解读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其名著《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三国演义》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诚非虚言。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诸葛亮是三国这幕大戏的总导演,是一位策划和驾驭历史发展进程的重量级人物。在整部小说中,诸葛亮一直都是以智者、奇人的形象出现的,对此,书中多有精彩演绎,尤其是对"隆中对"之前诸葛亮意象  相似文献   

17.
威廉·福克纳主要以长篇小说著称,他的《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等已成为20世纪无可争议的杰作。他的作品意象多变、结构繁复,但这并不是他的长篇所独有的——那些短篇佳作,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文学作品中花园意象的审美意蕴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中西文学中,花园意象都是不容忽视的典型意象。它植根于原型,由于人类心理的共同有效性,使其在审美情趣上表现出某种趋同,比如普遍地将花园意象作为乐园来对待和叙述,井将其作为与现实相对照的人类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的审美意象进行书写。由于文化的差异,西方的花园意象根源于基督文明,最直接的来源是《圣经》中的伊甸园;而中国文学中的花园意象则是儒道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在审美内涵方面也就相应地出现了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19.
面具与神像     
<正>人类凭借睿智将想象中神的意象刻画成具体的形象或面具,它或许是"泛灵信仰"中的草、木、虫、鱼,或许是部族的图腾偶像,或许是附身于面具的精灵,抑或是凭空想象的祖先形象。以此来实现人与神、俗与圣、有形者与无形者的"接触与交流"。  相似文献   

20.
"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是由道教最为鲜明、独一无二的云篆隐语图像所组成,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天帝意象和神秘功用,并且通过对卦易图像和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深刻地展示了人类心灵与宇宙灵力之间的特殊关系,揭示了人体中凝聚着宇宙的力量,并能通过阴阳动静的视觉交感成功地打开神圣的宇宙空间之门,进而运化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