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做好"学困生"转化,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促进全体学生进步和发展。"学困生"指的是学习成绩暂时落后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对待数学学习抱着敷衍态度。初中数学教学要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要以兴趣为出发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学困生",从而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成绩。本篇文章主要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有效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林德政 《成才之路》2010,(19):13-14
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困生情感的发展和健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学困生进行了关注与思考,合理组建合作小组、教师的有效指导与组织及培养和提高他们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让每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都积极参与到数学合作学习活动中来,使学困生不再害怕数学,而是喜欢数学。  相似文献   

3.
马海斌 《甘肃教育》2014,(20):31-31
正"学困生"每个年级每个班都会有,不仅时刻困扰着教师的教学,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对他们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耐心地引导,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呢?一、改进教法,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学困生"思维能力差,因此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  相似文献   

4.
王慧珍 《甘肃教育》2014,(20):30-30
正"学困生"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每个学科、每个班级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几个"学困生"。数学学科也是如此。"学困生"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全班数学成绩的提高,因此,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每个数学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1.智力原因。由于遗传,个别学生天生智力低下,还有个别学生可能患有多动症等障碍性疾病,影响到学习,造成一定的学  相似文献   

5.
梁登科 《甘肃教育》2014,(22):36-36
正"学困生"是每个班级都会存在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存在直接影响了班级整体学习成绩的提升。可见,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每个教师不得不深思的课题。数学教师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谈些体会和做法。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一)学生自身的原因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增加,教学方式变化也较大。有的学生适应能力差,学习方式也不够灵活,对一般概念只知道死记硬背,不探究内涵。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意志薄弱,不能迎"难"而上,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更是望而却步,缺乏突破学习障碍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做好对"学困生"学习障碍及教学策略的研究,能够为"学困生"的有效转化带来支持。先对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表现进行简要分析,之后对解决"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对策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合作分享是当前有效开展数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创造性地进行合作分享,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分享的学习模式,需要引导学生在"异中求同",充分肯定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效帮助其落实数学学习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8.
中职数学教学有"同"与"异"两个方面特征,"同"的方面包括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数学课程的辅助地位,教材、教学内容,教师的状态;"异"的方面包括学生差异、专业差异。处理好中职数学教学的"同"与"异",要化"同"为"异",要"异"途"同"归。  相似文献   

9.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不同,因此在学习的时候,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少学生无法跟上教学的进度,没有充分地掌握教学的知识,长久以往,这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一直落后,慢慢地成为了班级的学困生。为了提升班级整体的教育质量,对学困生进行转换,成为了每个数学教师重要的任务。为此,本文以数学精准教学为基础展开探究,分析如何帮助数学学困生“脱贫”,以此来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现如今,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在班级中有“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学困生”的成绩明显比其他学生较差,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较弱、竞争意识不足等等。若想提高学困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就要从学习兴趣、分层教学、单独辅导、优化教学方法入手,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就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学困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94):11-12
"学困生"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学困生"问题再次成为课改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数学教学如何转化"学困生",减少学困生人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共同去营造学生学习氛围。我们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使"学困生"不在新课程理念的"真空"中发酵、在现实教学中变质。  相似文献   

12.
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和树立"学困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初中数学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根据农村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有趣的"激"开发"学困生"隐在的潜能,提高其自身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成功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周正干 《广西教育》2014,(14):16-17
农村高中数学采用分层"走班制"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学习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促进学困生提高成绩,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五严"规定的实施,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人数呈现增长的趋势.所谓"数学学困生",即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数学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方法、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引导、促使每个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有人说过:"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生."因此,关注"学困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成  相似文献   

15.
数学"学困生"就是指数学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转化数学"学困生"是提高一个班级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善于对"学困生"在课前进行数学新知的"关联性"知识、"核心性"知识和"难点性"知识先补,从而达到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在数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上课心不在焉、注意力分散,课后不复习功课、厌恶学习,从而导致成绩落后,这部分学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困生".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关键问题.要想达到教学的高效性,就必须了解学困生的厌学的原因,然后有针对地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使学困生由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学习中,每个班级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学困生。产生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其自身因素而言也有着多种原因,既有学生自身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个性素质的不同而造成认知能力差异的因素,又有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不当而带来的影响等。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认识到自己在学困生辅导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困生,做到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对其进行辅导。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未来有很大影响。但现如今,因为小学数学课堂出现了抽象化、单一化等教学问题,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下降等,学生的接受能力差等,导致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下降。小学就出现了一批"学困生",就是学习数学比较困难的小学生。所以,对小学数学出现的"学困生"教学的转化问题应该引起小学数学老师的重视,针对现在出现的任何问题,想出对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在每个阶段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到了初中。而且学生要学习七八科的知识,内容繁多,就数学学科而言,初中阶段数学知识难度加大,内容增加,学习压力比较大,因此有些学生成了"学困生"。面对这些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如何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呢?本文即从导致出现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原因入手,分析学生的学习障碍,通过三方面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跨越数学学习障碍,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基础相对薄弱、数学素质较差的学生,他们认为数学太抽象难学,枯燥无味,因而缺乏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步发展成为数学学习困难的"学困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转变数学"学困生",让他们脱困乐学,既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