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如今,有些家长、甚至个别教师的头脑中有“看电视耽误学习”这一想法,因而许多学生,尤其是中学生,既使在寒暑假也同样被控制着不准看电视。我认为这完全是一个误区,我呼吁,应该让学生有选择地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因为电视节目是许多知识综合运用的产物。就语文学习而言,看电视节目能起到直观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应该说它是一条不应忽视的、有效的学习途径。家长和个别老师不该因噎废食,一味禁止学生看电视,而应该帮助和指导他们正确处理好电视娱乐和学习的关系。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给予指导,选择观看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记录…  相似文献   

2.
每位学生都会有告别母校、走上社会大舞台的那一刻。而我——一个要到退休年龄的老毕业生,则要从社会舞台上退下来。同一个舞台上,一头是即将登台亮相的新毕业生,另一头是像我这样行将“谢幕”的老毕业生。此情此景,不禁使我想起杜甫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此时此刻,作为一个过来人,有许多心里话想对毕业生诉说……  相似文献   

3.
张升宝 《宁夏教育》2004,(12):17-18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圣地,课堂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舞台。如何使这个舞台精彩灵动,体现其应有的生命活力,激起学生率真灵感的生命激情,从而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舞台,既是素质教育对教师最主要的要求之一,也是广大教师躬亲践行、孜孜以求的教学目标之一。如何实现这个目的,涉及许多层面的许多问题,但笔者认为几个“到位”是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许多”米粉”通过电视节目认识他,而通过他的博客才真正了解他。名为“jimmy628”的博客一夜之间点击量过千万人次。  相似文献   

5.
历史和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电视节目要想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思维本身必须发生根本的变化,即从“思维定势”中突围,较多地运用“创造性思维”、“逆向性思维”,尤其是“另类思维”。教育电视节目的成功在于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6.
也说“秀”     
尚红 《现代语文》2002,(11):54-55
《语文月刊》2001年第3期上刊登的李瑞河先生的《说“秀”》一文,认为时下流行的“时装秀”、“脱口秀”中的“秀”字是增强了构词能力的词素,“大凡优异杰出者都可以‘秀’称之”,“‘秀’已是具有美学意义的评判标准”。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此种说法尚有需要说明之处。时下,“秀”字活跃于许多时尚的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以及网络用语中。同许多流行语一样,“秀”也是从港台传来的词。该词源自英语中的“show”。在《郎文英汉双解词典》中“show”有两个词条,作名词时表示“表演、演出、节目;展览;显示、展示;某种品性的流露”…  相似文献   

7.
刚刚落下帷幕的“荣事达杯”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做节目主持人需要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而且我从中受到的启发颇深,尤其这次大赛有许多地方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相通。   口语交际。现代社会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大赛中不论从“专业技能测试。”还是“即兴创意”、“英语对话”都可以看出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它不仅要求人们思维敏捷、语言流畅,更要求人们要巧妙、有逻辑、有条理地应答对方的提问。“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  相似文献   

8.
追梦     
中国达人秀、中国梦之声、梦想合唱团……最近出现越来越多以“梦想”为主题的电视节目,许许多多参赛者来到这些能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断追梦。  相似文献   

9.
用舞台来形容课堂,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舞台的演出带有较多的艺术变形,向观众传达的是一种经过艺术处理的做了夸张、修饰的东西,这与本色的、实实在在的、传授货真价实的知、能、情的课堂教学有本质区别。舞台上,演员的全部内涵是演,而课堂教学决不局限于“演”.它更多的表现为一种诱导、演示和启发。借用于此,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角色地位的旋转式的交互更替,是一种“演员”与“观众”交相辉映的“活”的课堂教学。那么怎样让课堂“旋转”起来呢?  相似文献   

10.
《小学青年教师》是贴近小学教学的好杂志.我每期都要看。比如2004年第11期,里面就有很好的章(如《一道试题引发的思考》),读可以从中汲取许多有益的营养。数学教育提倡“自主、探究、合作”,方向是不错的。但是,有些做法似乎离开了数学本质.把数学教学当成了一种“电视节目主持人”那样的表演。不久前读完《小学青年教师》2004年第9期.我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愿意提出来和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11.
“座落”还是“坐落”?答案毫无疑问是“坐落”。但是许多人在使用过程中,总是要写威“座落”。笔者有心观察,发现许多报刊、电视节目、香烟盒、茶叶包装袋上都把“坐落”印成了“座落”。更有意思的是,笔者问了许多语文教师,竟然是百分之百的认为是“座落”。是“坐落”还是“座落”,一查词典就明白了,为什么还有这  相似文献   

12.
选秀自我荐     
我——一个爱show的女孩,五彩斑斓的人生便是我炫show的舞台,是我show出自己个性的舞台。 不知是稀有的遗传基因在“作怪”,还是所谓的“环境造就人”,我天生就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性格。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具有代表性的电视节目主要有“Dancing Withthe Stars”(《与星共舞》)、“Australia Idol”(《澳洲偶像》)和“BigBrother”(《老大哥》)。这些节目使澳大利亚电视节目的观众参与性增强.进一步提升了电视化和综合化。同时,澳大利亚电视节目存在创新意识不强、流于俗套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舞台课指在公开场合进行的,展示优秀教师教学艺术,供老师们学习探讨的课,由于一般在舞台上进行,故称其为“舞台课”(不包括以评奖为主要目的的评比课)。举办和观摩舞台课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是学以致用上好家常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如何学习舞台课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电视作为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已深深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电视画面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电视节目的质量。画面合成就是分别取两个以上图像源的不同部分合并组成一个完整的新画面,画面合成是具体每一个镜头的制成的“静态”概念。不论是使用“特技效果编辑”还是“非特技效果编辑”的节目内容中,都大量的采用合成画面。合成画面是一种特殊效果,但不一定是“效果编辑”。合成画面的应用,使许多看来难以拍摄的情节成为可能。特别是电视合成画面手段的许多优越性,赋予制片人以更为有效的制作手段,使电视节目内容的表现,更加丰富多采,更加…  相似文献   

16.
若将郭沫若早期戏剧与日本歌舞伎进行比较,不难看出,郭沫若早期戏剧具有日本歌舞伎的四情变化范式、舞台节奏多“问”、舞台解说有“点”、舞台布景多层次等特点。所以,要很好地欣赏郭沫若早期戏剧,应该掌握日本歌舞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欣赏戏曲,常常会碰到对剧中许多角色的身份、职业、性格不是很了解的问题,但如果我们能运用“观扇识人”的方法,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戏曲舞台上,有“文摇扇,武挥刀”或“文不离扇,武不离刀”之说,可见扇子在戏曲艺术上的重要地位。舞台上常用之扇有掌扇、团扇、羽扇、  相似文献   

18.
与中国的许多电视节目相比.国家地理频道、探索频道具有科教和娱乐的双重特点。这两个频道的节目在进行科教时避免无味的说教,寓教于乐.追求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在娱乐方面是“积极的娱乐”,而非“消极的娱乐”。  相似文献   

19.
“超级女声”一词,大家肯定不会陌生。2005年的“超级女声”,是一个音乐梦想之花盛开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青春和美丽,浪漫和执著,与歌声一起飞扬。“超级女声”、“超女”及随之带出的好几个新词,在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20.
舞台和课堂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前者是给人以艺术享受,后者是“传道、授业、解惑”。然而这两者的异曲同工之处是面对着人,一片又一片活生生的人。就以我们的国粹京剧而言,舞台上的生、旦、净、末、丑诸角色,他们是各有绝活,那说、唱、念、打,一招一式,情真真,意切切,或令人惊骇、悲痛,或令人拍案、捧腹。舞台上的艺术感染力引起台下观众强烈的共鸣,他们真真地把观众的心给抓住了。休闲之时,戏迷们自觉不自觉地沉浸在戏剧的氛围中而不能自拔,模仿、学唱、品味、感叹,不一而足,舞台的“磁性”有多强勿须赘言了。笔者不是戏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