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新世纪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当前,推进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就是要从学校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与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等全方位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才能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持续健康地发展,成为推动全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设置合理与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四川省48所独立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的调查,分析了目前专业设置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合理设置与调整专业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职计算机应用类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结合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应用类专业20年来的专业建设实践,对专业设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计算机应用类专业应该落实“应用”性、突出专科层次的“针对”性、注重“工程实践”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化趋势的推动下,以培养社会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社会需求的发展带动专业英语人才的增加,原有的传统通用英语(EGP)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代学生需求,为特色“语言服务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模式所替代。高校教育改革下的双语教学与ESP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和市场导向方面目标一致,两者的有效结合更有利于高等院校培养出面向社会和市场的“语言”+“专业”的高等技能人才。基于ESP模式下的双语教学改革要充分考虑课程设置、教材筛选及课堂施教等方面,以期顺利实施专业双语教学,实现与国际教育水平接轨。  相似文献   

5.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的原则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设置是关系学校发展人才培养的大事,是办学能否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区域经济的集中体现,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设置的原则与方法具有独特的灵活性、前瞻性、技术性,高职院校只有进行专业设置科学定位,遵循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才能办出“特色专业”、“龙头专业”,办学才有查能真正步入快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动漫的发展存在一个断层期,加上世界动漫在新科技发展下迅速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新动漫对我国来说是既相识又陌生的产业.产业的发展带来对人才的极大需求,与动漫相关的专业也层出不穷,再加上动漫本身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专业的学科归属直接关系到我国动漫新发展.从《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动漫相关专业的设置归属上分析动漫与动画的关系、动漫与交叉学科类专业的关系,试提出有关动漫相关专业学科归属定位方面的建议.抛砖引玉,或对或错,望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秘书高等职业教育不是中文专业的"变异"或者附庸,在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要构建秘书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主要可以从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及文秘专业人才的"双(多)证书"制度的推行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从地方实际出发,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主要研究和探讨了专业方向建设和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体育保健康复专业人才市场的调查以及对其课程体系的研究,提出以“厚基础、宽口径、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指导课程设置。从优化课程结构、融合、重组专业基础课,增设“小分支专业”方向课,增加专业选修课程和能力培养专业课,丰富深入其内容等课程改革措施,以培养“有知识、有能力、会学习、会应用”的全面发展的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简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有职业教育的属性,所以,既要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也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还要研究与普通高教的区别和与中等职教的不同。同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又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而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层次。其在办学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环节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要求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从盖叫天的《粉墨春秋》看旧时科班的戏曲人才培养方式,对艺术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办学机制的完善,尤其是戏曲表演人才的培养启示颇多。科班教学,在艺术职业人的艺术技能、艺术素养、职业操守、人格情感的综合养成方面,确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矩和做法。它注重“融合”式教学,符合现代美育特征。唯有德艺“双育”才能结出德艺“双馨”之果,融于情感,内化于心,心悦于理,才能诚服于业,这正是美育的方法。美育即以美化育,以美养德,它有别于“课程思政”,能促进艺术职业教育和立德树人的成效,并不能以艺术职业技能教育来取代。作为一种“无用”之用,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职业素养是当前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更是师德建设的重点。本文从系列新闻报道《大国工匠》入手,以其传递出的“一念执着,一生坚守”的职业信念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了职业教育的核心应是职业素养教育,而职业素养教育的关键则在于职业院校教师双师职业素养的培育。提出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应秉承“一念执着,一生坚守”的精神,尊重学生、尊重职业,以身示范,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浸润学生,使他们成为深具职业道德和职业潜能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毕业设计(实习)是高职教学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特色的主要评价指标。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从加强学生的识图和造价的控制能力考虑,可采取反画框架配筋图和作工程预算书两种方式。此外,高职毕业设计(实习)制度还需从高职毕业设计(实习)培养计划、建立稳定的校外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加强师资建设、建立健全校外毕业设计(实习)的管理机制、引进国家公认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也步入了类型特色发展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党的领导核心、“四个服务”办学目标、“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是高职教育的政治任务;党委领导的组织结构、产教融合的治理体制、质量发展的治理结构、服务师生的制度体系,是高职特色的管理模式;扎根中国办高职、创建职业教育理论、建立职业教学体系、构建职教《中国协议》,是高职发展的理念;服务伟大工程、国家战略、高质量就业和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是高职发展的目标;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互联网+”和国际合作办学,是高职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高职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专业对口岗位适应能力差、就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模拟教育理念和学习国内外高水平职业院校的普遍做法,结合国家推行"l+X"专业能力证书制度的内涵要求和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实际,提出并实施"专业与行业结合、课程与技术结合、实践与企业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如何强化劳动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劳动价值等劳动观的形成,既需要劳动教育课的思想“灌输”和引导,也需要劳动教育课中适度“体力劳动”具体实践的陶冶和启发。与体力劳动相融合、具有“知行合一”特征的劳动教育课,是以技术性为主的专业实习实训无法代替的。融合适度体力劳动的劳动教育课不仅可以强化高职学生的劳动意识、就业意识,而且具有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7.
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通识课程,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起到重要的作用。高职数学课程经历过本科“压缩型”和职业教育“模块化”的阶段,也曾经有过“类别化”教学的尝试。“双高计划”背景下,分析高职数学课程的定位问题;指出今后高职数学课程应该注重内涵式教育,采用“素质化”教学模式以实现“为专业服务”的目标,其中数学建模教育是支柱,“课程思政”是灵魂;提出基于“素质化”教育理念的高职数学课程“三教”改革设想,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着手,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满堂灌”的现象,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探索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为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对符合其职业能力要求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本文试图从现代制造业企业人才需求模式的分析出发,提出了"职业能力"的概念。分析目前高职大专学生的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以"职业能力"教育为中心,改革教学体系结构及相应的师资结构模式,引入职业指导师制度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及学习型社会的到来,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并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自学考试工作者应充分把握自学考试的特点,科学定位自学考试,拓宽自学考试的教育功能,增强服务功能。同时,还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改革创新自学考试制度,着力打造自学考试质量和形象两个品牌,开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