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九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正式启动。即将在具有全球地学意义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上”的江苏东海县开钻的5000米深井,这将是我国第一口大陆科学深井。这项被称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的深井是当代地球科学的一项大型科学工程,在获取地球深部信息方面,将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口深井。  相似文献   

2.
我国江苏省东海县安峰乡毛北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中国第一口大陆科学深井2001年8月4日在此开钻。这是展示我国地学工程水平的一钻! 钻机井架高54米,基座的蓝色,支架的白色与头顶上的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井架的最顶端,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红旗下,“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英文缩写“CCSD”四个  相似文献   

3.
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大陆科学钻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居住的地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是人类希望解开的“谜”。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人类通往宇宙星际的大门,与之相应的“入地”计划正在应运而生。这就是“大陆科学钻探”。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许志琴在《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一文中告诉我们:在大陆科学钻探就是一个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地壳的构造;还可以为人类寻求能量资源开辟新的前景;还可以探测地球深部流体作用及深部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其它,等等。本文还介绍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规划情况。  相似文献   

4.
科学钻探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提出的“深海钻探计划”,如今在世界上已实施了40年,有13个国家打了近100口深浅不一的科学探测钻孔,其中4000米以上的深孔有20口。然而,地质学家欢呼的所谓“地球科学大规模研究进入一个新时代”同庞大的地球相比,至多不过是蚊子在大象肚皮上叮了一口。大陆深钻计划的钻进度只及地球半径的2.2‰,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无法从我们星球更深的地方取得用来检验其内部结构的样品。地心探测器最近,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一位行星科学教授正在筹划一项耗资100亿美元的宏伟计划:向地心发射一个探测器。这位教授的设想十…  相似文献   

5.
本刊2001年第10期曾向读者介绍了我国第一口大陆科学钻探井于2001年8月4日开钻的情况,经过1353天的连续钻进,中国第一钻2005年3月8日在达到了5158米的深度后胜利竣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也是当前正在实施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共20多个项目中最深的一口科学钻井。这一工程总投入1.7亿元,在主孔周围,还完成了7口卫星孔,总深度达3000多米。据了解,原来的设计是采取先导孔2000米和主孔5000米的2孔方案。由于先导孔的斜度在4度之内,打得非常成功,后来改成一孔到底的方案,达到了高效、优质、安全和低成本。国际大陆科学钻…  相似文献   

6.
地球上任何一个特殊的地貌单元都可能引起人们尤其是一些科学家们的无限遐想和猜度。有的遐想和猜度看似毫无科学道理和科学依据,但却在后来者们的科学实践中得到逐步地认知和证明。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六世纪提出地球是一个圆球以后,到公元二世纪,著名的地理学家托勒密根据希腊的“对称审美爱好理论”想象南半球必定还有一个未知的大陆存在,并据此绘制出第一张标有在地球南端存在一块假想的“未发现地”的世界地图。两千多年之后,人们终于发现了这块“假想”中的陆地——南极洲。而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不经意…  相似文献   

7.
《百科知识》2007,(1S):I0001-I0004
西藏,位于亚洲大陆的中南部,是中国青藏高原——地球上最高、最大的一级高原台地的主体,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相似文献   

8.
从90年代开始,固体地球科学将大陆动力学作为跨世纪的研究目标。代表岩石圈热学和力学变化最为剧烈的造山带是大陆动力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又是地学界集中力量攻克的难点和研究热点。90年代初,地球科学部抓住这一机遇,利用我国是世界上造山带最多、类型最全的这一地域优势,选择具代表意义的秦岭造山带,通过实施“八五”重大项目“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演化及其成矿背景”,组织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石油与天燃气的开发和应用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条件复杂,深井与超深井钻探与开采成本还比较高,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同时也是效益十分明显的产业。2l世纪,我国将进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迅速发展的时代。对石油、天然气进行开发,离不开先进的装备工具和技术。目前,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开发装备与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不能完全满足生  相似文献   

10.
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大陆,也是世界上气候最恶劣的地方——最寒冷、最干燥、风最大。在这里,零下几十度是正常现象,每秒几十米的风速更是家常便饭。对大多数人来说,在南极生活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它太不适合人类的生存。然而,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南极却是一个极好的地方。南极的特殊环境促使其成为地球上特殊的  相似文献   

11.
1.项目简介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汶川地震之后,中国地震局进行了一系列认真的科学总结和反思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科学总结认识就是加强中国大陆强震孕育环境的基础探查工作,加强成场分布的综合地球物理场观测工作,在此背景下,立项了“中国综合地球物理场观测——青藏高原东缘地区”重大专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稳定支持,在以下5个前沿领域取得了突出进展:(1)地球生命史及地质时间框架研究,就“地球早期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及“鸟类起源”与“恐龙绝灭”领域的研究,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十多篇。(2)地球物质科学,在下地壳和上地幔流变学、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同位素与微量元素示踪和填图、地壳重熔与岩浆演化等方面取得了国际前沿水平的成果。(3)矿产资源与能源,成矿作用、成矿机制和成矿动力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找矿思维和找矿方法。(4)大陆动力学研究,建立了我国大陆岩石圈演化和动力学的整体认识,并形成了我国的优势。(5)地球表层系统演化及环境效应,黄土古气候研究位居世界前列。岩溶动力学与全球变化已取得世界瞩目的成果。地下水循环机制及人类对其影响,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影响,地质灾害机理及主要污染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等领域均取得创新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霍比特人是《指环王》世界里的小矮人,身高往往不超过1米,也被称为“哈比人”.但是奇幻往往是有现实背景的,地球上曾经还可能真的存在过这样一群“霍比特人”呢! “霍比特人”人?岛屿矮化? 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面,有一个数百万年来从未和大陆接壤的岛屿——弗洛勒斯岛,这个岛屿的面积大约有我国宝岛台湾的一半大,一直在印尼诸岛中默默无闻,直到1998年.  相似文献   

14.
《百科知识》2001,(11):11-12
“上天入地”曾是人类的梦想。而今,“上天”的梦早已实现,人类的足迹留在了太空,而“入地”似乎“要比登天还难”。2001年8月,中国的“入地”计划正式开始行动——5000米深的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在江苏省东海县毛北镇开钻。  相似文献   

15.
面对全球持续变暖的现实趋势,对比分析地球历史事件,历经了30余年的全球变暖主因之争即将画上句号。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国际共识已经形成,直面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成为当务之急,对我国及“一带一路”沿海国家而言,化解“开发”与“保护”这对矛盾就是关键。文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球系统科学”思维的海洋科技变革理念和符合业务系统性管理的中国方案——海洋负排放,即合情合理合法地干预海洋、利用海洋应对气候变暖,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善已经变化了的海洋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中国人》2004,(9):64-64,F003
“探测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双星”姐妹太空相聚北京论坛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国成体干细胞研究获重大进展“探测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双星”姐妹太空相聚中国科学院和波兰科学院签署科学合作计划我国已正式启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科学评估中国首座北极站——黄河站建成北京时间7月25日15时5分18秒,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成功将“探测二号”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实施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取得圆满成功,与欧洲空间局“磁层探测计划”的联合布网,使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对地球空间六点立体探…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以来,地球科学部先后组织了“地球系统科学战略调研”、“地球科学部‘十一五’发展战略”、“中国与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现状比较与资助战略分析研究”、“国外科学基金地球科学学科资助规律研究”等课题,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国际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我国地球科学的特点、现状及与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的差距。这些课题是“十五”战略与政策研究基础的延续和深化,吸取和整合已有的战略研究成果和资料,深入分析各类资助数据反映的政策内涵、各类项目资助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启动地球科学“十一五”规划提出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代表我国空间技术最新水平的大容量、长寿命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四号”研制工程正式启动。由国防科工委主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开发研制的“东方红四号”通信卫星,是我国第三代通信广播卫星,卫星将携带50个通信转发器,寿命15年,有效载荷将以广播和通信为主,预计用四年时间完成。  相似文献   

19.
南极洲的发现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地球的另一端——南端一直很感兴趣。在那里是不是存在一个大陆呢?在当时的生产水平和科学水平下,要答复这个问题是有困难的。古代希腊的天文学家,甚至形而上学地认为:既然地球是球形的,北半球上拥有几个大洲,那么为了保持它的平衡,在南半球也就得有与北半球相等的大陆。直到中世纪,许多地理学者还认为南半球上有着稠密的人口、温和的气候、肥沃的土地等等,与北半球所具有的一切一样。南极大陆的发现,只有在近代才有可能。十七世纪中,人们抱  相似文献   

20.
殷海平 《知识窗》2014,(23):53-53
在寒冷的南极,生活着一种蚊子——“南极蠓”。但是它不会飞。“南极蠓”是南极大陆上唯一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昆虫,也是南极大陆上特有的物种。虽然“南极蠓”体长只有2至6毫米。却能在极寒、干燥、大风和高盐度、高紫外线辐射的环境中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