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对“科学”这一复杂的概念从多个角度给予了阐释,学习、吸收各种学科关于科学的反思和研究,在科学是知识体现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是知识的结晶的思想;在科学是探索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是探索真理的武器的思想;在科学是改造世界的工具的基础上,提出科学是争取自由的武装;在科学是社会建制的基础上,提出科技现代化是工业、农业、国防现代化的关键。毛泽东关于科学的丰富思想,诠释了毛泽东科技思想的基础范畴。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价值真理”概念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不是与“事实真理”而是与“科学真理”对举的概念。在“事实”层面上,只存在“真实”概念,“价值真理”是建立在“价值实事”基础上的。价值真理就是认识对客观事物现象固有价值本质的揭示。由于价值是系统性存在,所以,它具有区别于科学真理的特指性特征。同一客体,对不同价值主体而言,可以得出“好得很”与“糟得很”这样对立的价值真理认识。但这种价值真理认识,必须建立在科学真理认识基础上,把握客体对主体真实的、本质的利益关系,否则,就没有价值真理可言。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的真理之思是其哲学、诗学与美学思想中的核心命题,其通过真理的“遮蔽一敞开”涵摄性运演机制彰显诗学的本源性内涵及诗人之诗才等重要思想。梳理“真理之非本质”“存在者之真理”以及“存在之真理”3个层面的蕴义,旨在彰显出海氏真理观内在旨趣,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传统形而上学真理观的“符合论”色彩,赋予真理源初性的存在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反衬的魅力     
有两位画家都以“安静”为题各自创作一幅画。一位画的是一个平静如镜的湖泊;另一位画的是苍翠葱茏的山下一幅飞泻直下的瀑布前,树上的小鸟在巢里安睡。两相比较,前者技法笨拙,那平静的湖泊毫无生气,似乎只给人一潭死水的感觉罢了;后者匠心独运,小鸟不为环境所动,独处自安,巧妙地运用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手法,极为传神地表现了“安静”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活动是人的思想寻求客观确定性的一种感性具体的实现性质活动,标志着人类思想的熟和觉醒;科学真理已经不再是某屯粹的信念或可能性原则,而是一种既能够实际测量与定量计算,也能够付诸于生产与实践的可操作性结论;科学理论包含两种不同性质的知识要素,其中基于人类特定感觉器官及其延伸的形而下的“真”,是科学真理及其价值的基础和根据;真理的价值化只能就其抽象本性来讲,主体性决不能等同于主观性,任何把真理探索过程价值化的思想和观点都不仅是形而上学的,而且会阻碍人类认识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编写的《思想政治4必修·生活与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第三版)教材,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第一目的标题是真理是客观的(第46页),在看到这一表述时,着实让人深感疑惑,大为不解:真理到底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还是真理具有客观性。笔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的表述更科学、更准确。关于这一问题的说  相似文献   

7.
把物理知识、物理实验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和方法的内容纳入具体的教学目标。在讲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可引导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和方法的教育。如在讲电磁学时,强调电场与磁场的“对立统一”;在讲述“裂变”和“聚变”时,强调它所需要的条件,使“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得到充分体现;在讲气体三定律时,强调它是实验定律,是通过无数次反复实验总结出来的,从而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学生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孙海龙 《考试周刊》2013,(90):133-134
化学家傅鹰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而好的老师则教给学生发现真理。”化学探究实验是教会学生怎样发现、怎样分析、怎样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该课的形式是多样的。每一种形式对应一种教学模式,其中探索性实验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视野。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化学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八、科学精神 (一)求真、求实、客观精神主张客观真理,即认识到真理是可重复的,可检验的;主张实事求是,即认识要从“实事”而不是从“虚事”出发,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科学的本质并不仅仅是证实真理,而且还包括不断发现以前“真理”的错误或不足,不断更新真理。主张理论与实践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真理?真理就是人们的思想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思想同客观存在的符合。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个人时时处处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正确的,或者说的话“句句是真理”,是完全不可能的。“句句是真理”是完全违背辩证唯物主义所阐明的人的认识规律的,是完全、彻底反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正确思想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  相似文献   

11.
现代的动态科学观认为:“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产生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科学生产。”动态的科学观启发我们,把教学教育仅仅看成是传授科学知识是狭隘的。我们要使学生了解科学方法和科学过程,让学生学会怎样探索未知.发现真理;学会怎样思考,怎样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二十年前,以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的文章为先导,在全党、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激起了一场思想上和路线上的大波澜,吹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号角。经过这场大讨论,驱走了人们思想上的乌云和政治上的阴霾,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和认识路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实践已证明了这个命题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已证明了这平凡、朴素的真理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内容,已证明了其长青的政治生命力和理论生命力。在新的实践中,如何科学、完整地理解这一命题的语义,如何准确的诠…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以为“真理是有用的”这一命题是科学的,而“真理并非都是有用的”结论却难以成立。真理之所以是有用的,是因为它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这种“正确反映”决定了真理能够使人识破谬误,摆脱错误的束缚,排除不正确认识的干扰,指导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避免盲目蛮干,少走或者不走弯路,少碰或者不碰钉子。人们的活动,从总体上来说无非就是两件事: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这两件事的顺利进行无一能够离开真理性的认识。我们说“真理是有用的”,说到底就是指真理具有帮助人们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的功能,舍此,人们就无法完成这一“飞跃”。  相似文献   

14.
“真理标准讨论”是中国本世纪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我们开创新时代的序幕和思想先导,也是我们取得更大胜利的思想保障,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是,人们对“真理标准”的表述不确切,理解不深刻,把“真理标准讨论”仅局限于认识论范畴.“真理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基础,“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真理标准的深化和具体化.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弘扬真理标准讨论的精神,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一首著名诗歌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零零。”古人说这首诗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其效果是“一倍增其哀乐”。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就是人们常说的反衬方法。“一倍增其哀乐”是说这种写法的效果。反衬,既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艺术表达方法。正因为这种表达方法有极强的感染力,所以它在写作中运用十分广泛。如《诗经》中所描绘的征入在临远行时,诗人没有用令人哀伤的景物来烘托,而是用依依的杨柳从反面来烘托;而在描绘归来时,没有用令人愉快的景物来烘托,却用靠军的雪雨来反面烘托。景物和…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精神     
科学是探索真理的活动。探索真理需要科学精神。教育要传播真理,也要发现真理。教育研究是要探索教育活动中的真理。教育研究需要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教育研究者必备的素质之一。什么是科学精神?几十年来,我国的理论研究中形成了两种模式。评论西方的东西时,先冠以“唯心主义”、“资产阶级”、“形而上学”等等定语,然后指出其这里“极端”“片面”,那里“企图”“妄想”。于是要“批倒批臭”,批得“体无完肤”,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评价自己的东西时,先冠以“唯物主义”、“马列主义”等桂冠,然后指出其“继承了”,“发扬了…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就是真理”观是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思想前提,积极作用历史昭然。在毛泽东出现失误时,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力图冲破这一束缚,避免“毛泽东就是真理”观滑向个人崇拜。总结其经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前通行的哲学教科书及理论界存在的“真理或客观真理”、“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的提法是一种不科学的“等同论”。“真理”、“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是三个不同的哲学范畴,不宜简单地以“或”字相连使用,否则,造成概念混乱,从而致使认识论意义上的真理范畴本体论化。为了避免“或论”现象带来的逻辑错误.本文建议停止使用“客观真理”概念。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国内哲学界对于真理的定义大体有三种意见:一是传统的观点,认为“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二是现行高等院校哲学教学大纲的观点,认为“真理是指正确地反映在人的意识里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三是还有的同志认为真理一词“是有两种含义的:一种是客观真理,那是指客观世界及其规律;一种是主观真理,那是指人的正确认识,即科学真理”。(以下简称两种含义说)我们赞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创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为我们在新的实践中探索真理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探索真理的根本思想路线:“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是探索真理的正确途径;善于总结经验,集中群众智慧是发现真理的重要条件;“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检验真理的科学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