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的教育精神:"有教无类""有教无类"一词,原出自于2500多年前的孔子思想。在记述孔子教育言行的《论语》中有此一章"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南怀瑾先生曾解释道: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精神。他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智愚,只要肯受教,  相似文献   

2.
<正>谈到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教育史,有一个人无法绕开,有一本书不容回避。这个人,就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这本书,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孔子与《论语》,铸成了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识读《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纂的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以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3.
[作者档案]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思想言行编纂而成的,成书于战国初期,全书20篇,498章,是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典籍。《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距今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鲁国。  相似文献   

4.
王栋 《华章》2005,(10)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撰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全书共20篇,511章,1500多字,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孔子的思想体系。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仁”即“爱人”,这也是孔子认为的最  相似文献   

5.
《论语·述而篇》有一章记述孔子晚而学《易》的言论,书云:“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一章对研究孔子的生平和思  相似文献   

6.
正初识经典《论语》是一部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因此称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论语》并非孔子一人所作,而是经由孔子及其弟子将传诵的孔门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而成。《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  相似文献   

7.
《侍坐章》,是《子路曾唽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的简称,是《论语·先进篇》的末章。这一章,高中语文课本、几种大学作品选都选为教材。《侍坐章》记述的是孔子与弟子们以“言志”为主题的一次谈话,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是一篇洋溢爱国思想的座谈录。后人对其中有些词句篇章的解说,笔者认为未得其真谛。  相似文献   

8.
《论语》不仅是研究孔子思想的基本资料,而且在古代文学语言的形成与发展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一般认为《论语》是出自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之手,记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通读《论语》,不难发现其在语言方面所具有的显著特点,不愧为古代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由孔子的弟子编纂而成.该书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时事、教育、文学等方面,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学说,是一部重要的儒家著作.……  相似文献   

10.
《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由孔子的弟子编纂而成.该书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时事、教育、文学等方面,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学说,是一部重要的儒家著作.……  相似文献   

11.
《论语》"述而"篇"自行束脩以上"章自古存有疑义,主要有干肉说、束发说和约束修身说三种学说。纵观各家解读,康有为《论语注》诠释比较接近孔子原意,但仍有商榷之处。此章意思应为:孔子说:"自觉自愿地严格要求自己并且积极向上,这样的人我从没有不教诲的。"  相似文献   

12.
《论语》"述而"篇"自行束脩以上"章自古存有疑义,主要有干肉说、束发说和约束修身说三种学说。纵观各家解读,康有为《论语注》诠释比较接近孔子原意,但仍有商榷之处。此章意思应为:孔子说:"自觉自愿地严格要求自己并且积极向上,这样的人我从没有不教诲的。"  相似文献   

13.
初识经典《论语》是一部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因此称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论语》并非孔子一人所作,而是经由孔子及其弟子将传诵的孔门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而成。《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14.
《论语》本是记录孔子和他的门人的言行之书,但其中也夹杂了一些跟孔子和他的门人无干的文字。如《季氏篇》的《齐景公有马千驷章》、《邦君之妻章》,《微子篇》的《太师挚适齐章》、《周公谓鲁公章》、《周有八士章》,《尧曰篇》的《尧曰章》等都是。《尧曰章》因既在全书末篇之首,又括叙了唐、虞、夏、商、周五朝二帝三王的治道,引起的争论最多。本文想推测一下它的来源,希望能获得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论语·先进》篇有一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或简称《侍坐》.这是《论语》标题的惯例,以首句或首句中的语词为题.这段文字也有以"论志"为题的.这是根据内容命题.但细想一下,"论志"实在不能作这一章的独一无二的标题.因为《论语·公冶长》就有孔子与颜渊、子路的"论志".这次子路还反问孔子,"愿闻子之志",孔子的回答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另外,《韩诗外传》中还记载了两次孔子与弟子论志之事.一是孔子与子路、子贡、颜渊游景山,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言者何期愿,丘将启汝".于是各言其志.一是孔子与子路、子贡、颜渊游戎山,孔子喟然叹曰:"三子各言尔志,予将览焉."这些文字均可题为《论志》.因此,《论语·先进》篇这段文字的标题还是以传统做法为好.  相似文献   

16.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者对孔子言行思想的辑录,它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在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也曾在《论语别裁》中说道:"至于孔子学说与《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如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融会有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必可得到自证"[1]。在《论语》二十篇中,篇篇皆有"君子"一词的出现,全文共计107次。在《论语》中反复出现的"君子",实际上都是孔子心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最早记载孔子言行的著作,也是研究孔子最为可靠的资料。在《论语》中,孔子在与弟子相处时表现出不同的言行,为我们刻画出一个丰满的孔子形象。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第一册第五单元21课选了《论语》的十则短文,《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呢? 《论语》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足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对孔子言行的追记,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现在通行的《论语》共20篇,约1.1万字。每篇都从文中第一句话里节取两三个字作篇名,如《学而》、《述而》、《公冶长》等。《论语》的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对政治的见解、对社会的理想、对教育的主张,也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论语》作为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的煌煌巨著,在两千多年来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思想和处事方法。这些思想是在孔夫子与弟子周游列国和诸多先贤激烈辩论中,由思想的火花碰撞而形成,故而称之为"论";又因其是记载孔子和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因而称"语"。《论语》反映了孔子对人和世界的美好认知,是对君子的解读,也是对和谐世界的刻画。从孔子的经典语录出发,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做出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20.
《论语》是先秦典籍构建孔子形象的原始文本,《论语》中的孔子亦即"原始孔子",而其他大多数先秦文本所构建的孔子形象均是被改造、重构甚至被颠覆了的。作为哲学论著的《论语》所呈现的孔子形象是作为儒家精神化身和载体的孔子,是为"哲学的孔子";作为史著的《左传》所展现的孔子形象是为"史家的孔子",《左传》所载的孔子言行往往与《论语》可以相互印证。二者不仅在议论的方式上都守儒家"议而不辩"的家法,而且所呈现的孔子形象也高度重合,都是遵守儒家礼义的儒家大德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