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在西方讲述中国人海外创业的故事,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由定居澳洲的浙江人陈静和女儿阿黛尔合作拍摄的纪录片《空隙》入围中美电影节——由定居澳洲的浙江人陈静制片,其女儿阿黛尔导演拍摄的纪录片《空隙》,入围2017年第十三届中美电影节,获最佳纪录片奖提名,2017年11月1日,母女双双应邀赴洛杉矶走进好莱坞红地毯,参加电影节开幕式。纪录片《空隙》是第一部以澳大利亚出生的华人视角  相似文献   

2.
《白日焰火》在今年柏林电影节斩获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主角银熊奖.该片从3月21日起在全国公映,创下中国海外获奖影片在国内市场的最高票房.  相似文献   

3.
评述:新时期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越来越小,中国越来越大。”比利时著名电影评论家路易·丹维尔在不久前举办的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这样说。在这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中国电影十分走俏,揭幕影片是中国导演徐克的《七剑》,压轴的则是中国导演陈可辛的《如果爱》;华人导演关锦鹏执导、郑秀文主演的影片《长恨歌》成为惟一一部角逐金狮奖的华语片。无独有偶,今年3月第22届比利时布鲁日国际电影节上,开幕电影是中国导演贾章柯的《世界》。“全球化缩短了世界之间的距离,人们突然发现中国的迅速崛起,而电影则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极好的窗口。与其说,中国电影走俏欧洲,不如说整个中国让欧洲着迷。”路易·丹维尔先生评价说。  相似文献   

4.
今年初,韩国公共广播电视台韩国放送公社(KBS)拍摄的七集“2015特别企划剧”《超级中国》的纪录片走红网络。这部纪录片从经济、军事、政治领导等各个方面,试图反映“中国崛起”这一命题。本片的制作人之一、KBS前驻北京特派记者朴晋范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该片播出后,在韩国的网上和社交网站上很红,不仅仅是年轻人,全年龄段的人民的反响都很大。作为纪录片,能突破收视率10%是比较罕见的。KBS第一频道播出后,通过《超级中国》网页和其他手段收看的观众更多。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9月,海南省摄制的外宣片《遇见海南人》在凤凰卫视欧洲台和地面频道播出,实现了对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覆盖,引起热烈反响。10月13日受邀参加戛纳电视节,这是反映海南特色的人文旅游纪录片首次在该国际电视节上亮相。随后,在第十届中美电影节上荣获"金天使奖",在伦敦华语电影节上荣获"最佳人文旅游纪录片奖"。该片在传播推广上的成功,有效提升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摄制传播的经验值得我们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初,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的五集大型纪录片《春晚》登陆央视荧屏;次年2月,由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重新剪辑的50分钟时长的《春晚》国际版Inside China’s Biggest Gala(《透视春晚:中国最大的庆典》)在其所覆盖的26个亚洲国家播出①,成功实现了这一国产纪录片的对外播出,也开启了2013年中国纪录片"走出国门·讲述中国"的步伐。2013年12月29日,第三届  相似文献   

7.
2016年1月21日,英国广播公司二台(BBC2)开播纪录片《中华的故事》,笔者随即前往伦敦玛雅视觉国际(英国以制作历史和文化题材为主的纪录片独立制作公司)总部,对该片的主创团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8.
正为寻找行将消失的中国传统手艺,展现其历史文化价值,张景历时三年拍摄一部纪录片,上网展播后迅速走红——张景卖掉房子用三年时间拍了纪录片《寻找手艺》,开始被多家电视台拒绝。他破釜沉舟上网免费展播,一夜之间红了起来,网友好评如潮。随后迎来了鹿晗加盟、央视签约、电影节评选入围等一连串好事。这个过山车般的"起  相似文献   

9.
当地时间2009年8月4日,创刊仅5个月的《中国日报(美国版)》在美国亚特兰大荣获美国商务部颁发的2009年度美国东南地区最佳少数族裔媒体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家获此荣誉的中国媒体。  相似文献   

10.
沈娴 《文化交流》2012,(12):16-20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晚7点,瑞典文学院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陆本土作家。莫言的获奖,除了其作品文学价值本身,译者也功不可没。正是这些"中国文化的使者",使莫言的作品冲破了语言的隔阂,为世界所认同。莫言之"言"与大多数之"莫言"1988年,《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上摘得了金熊奖,这让莫言笔下"超越故乡"、成为中国缩影的"高密东北乡"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为人所知。莫言说:"电影是冲开了一条路,让灯光照在我们身上,能不能持续  相似文献   

11.
在跨文化传播中,“真实记录”这一特性具备良好的穿透力。因此,纪录片一直是文化间实现沟通、向世界传播中国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外文化领域合作模式的各类探索在被积极尝试,这推动着中国纪录片在国际舞台实现更加广泛而深入的“走出去”。  相似文献   

12.
《对外大传播》2014,(6):6-6
正第四届法国中国电影节5月12日晚在位于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高蒙玛里扬影院举行开幕仪式,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精心挑选的12部影片向法国观众展现了中国电影的最新发展。出席电影节开幕式的嘉宾除中法两国政府官员外,还包括电影节特邀嘉宾、法国著名演员凯瑟琳·德纳芙以及电影节形象大使、法国著名女导演安妮·方丹、法国著名演员樊尚·佩雷。电影节开幕影片《大闹天宫》(3D版)部分主创人员也到场与观众见面。  相似文献   

13.
正上海广播电视台制作并播出的重大外宣纪录片《东京审判》,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东京审判开庭70周年、国家公祭日、"七七事变"纪念日等重大节点,在美国、加拿大、中国等海内外多家电视台和网站播出,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第一时间主动回击了日本NHK播出的同名纪实剧集《东京审判》中的错误史观。该系列纪录片共为两季,每季三集,每集48分钟,先后斩获第21届亚洲电视奖最佳系列纪录片大奖、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14.
何辉 《对外大传播》2013,(12):60-61
美国人倪维思(John Livingston NeviUS,1829.1893)是基督教北长老会教士,他于1854年来到中国,在浙江宁波、山东登州、烟台等地区传教。他的著作有《中国和中国人))、《天路指南》、《神道总论》等。他的妻子为他写有传记《在华四十年:倪维思生平》。《中国和中国人》一书反映了他的中国观念,对中国和中国人有比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前后,英国广播公司(BBC)集中播出了几部有关中国的纪录片。与将中英教育理念之间的冲突戏剧化的《中国式教育》和夸张溢美的《中国新年》相比,"客观中立"的六集纪录片《中华的故事》在海内外引来不少好评。一、《中华的故事》:全球影响《中华的故事》是通过传统电视媒体首先在BBC二频道和美国的公共电视台(PBS)上播出的。这两个渠道面向知识界,偏重文化口味,影响的是西方社会中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2015年3月14日,首届“会林文化奖”在北京举行颁奖礼。著名汉学家、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罗多弼和中国著名艺术家韩美林获奖,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nternational Data Group)创始人麦戈文(Patrick J.Mc Govern)获得“特殊贡献奖”。“会林文化奖”以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的名字命名,由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化基金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是面向国际的学院奖,旨在表彰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外人士。罗多弼获奖的原因是,他在瑞典文《四书》翻译及戴震思想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是欧洲最具代表性的汉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程波 《对外大传播》2011,(8):33-34,42
2011年6月18-25日,在美国的纽约州、得克萨斯州、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4个州的电视频道,先后播出了一部名为《喀什葛尔:丝绸之路上的明珠》的纪录片。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纪录片界,著名纪录片制作人孙书云是一位中国故事的成功讲述者。孙书云毕业于牛津大学,后在英国从事独立纪录片制作,其著名纪录片《西藏一年》曾以“罕见的深度”呈现了一个西方人所不知的西藏。近年来,她又涉足中外合拍纪录片领域,先后与中央电视台、BBC等中西主流媒体合作制作了《中国艺术》《喜马拉雅的天梯》《天河》等中国题材纪录片。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0月15日,美国CNN新闻网站国际版推出在线中国新闻专栏《JAIME’S CHINA(吉米的中国)》,每周定期在网站首页头条框中刊播有关中国的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20.
又一本中国图书荣获"世界最美的书"称号,这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向熹译注,刘晓翔设计的《诗经》。这一殊荣的获得也标志着中国图书连续七年在此项高水准的图书设计评奖活动中获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