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邓小平科技生产力思想的核心命题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的投入。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的劳动能够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示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力量或第一推动力,因此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工程学是数学与自然科学有目的地应用于生产实际的科学。高等工程教育是面向工程技术的教育,是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现代社会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与文化  相似文献   

3.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研究探讨社会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的关系,进而阐明现代教育与社会生产的关系,以及现代教育对科学技术革命和发展的作用,这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深对现代教育在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及更好地使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迎接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加快教育改革的步子,是有裨益的。一、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的关系1、科学的发生和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决定的科学技术产生于社会生产。恩格斯曾说:“必须研究自然科学各个部门的顺序的发展。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后来,在农业发展的某一阶段和在某个地区(埃及的提水灌溉),而特别是随着城市和大建筑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证了“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中的“第一”,而不是目前认为的“生产力的第一要素”。马克思所论及的“一般社会生产力(如科学)”,是精神生产力,是诸多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统一;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脑力劳动在社会生产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论文的第二、三部分,论证了“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第一”。“第一生产力”同马克思所说的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一脉相承。恩格斯指出,作为重要生产因素的人的劳动,不应只看作是肉体劳动,还应包括精神活动及其产物——科学技术在内。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科学技术则是生产力发展的伟大驱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就是对生产力发展中科学技术地位和作用新变化的科学概括,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关于生产力的理论,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对现代生产力发展所起的第一变革作用,反映了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6.
回顾与思考──写在重庆交通学院汽车研究所成立6周年之际刘仁(重庆交通学院)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生产的决定性因素。高等院校的任务不仅是培养国家所需的建设人才,还担负着增强国家科学技术实力、增长经...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有力地推动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条件下,加速利用科学技术成果,使之尽快地转化成巨大的社会生产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采取什么样的联合方式。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证明,现代化大生产要依靠技术进步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把科学技术与生产融为一体,即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它是科学、技术、生产统一体系的枢纽。科学技术的进步,科研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必然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而生产的发展又不断为科研提出新的…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遵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高瞻远瞩,在新技术革命兴起之时,及时地总结了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年以来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趋势,科学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学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明确地指出了加速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途径,对于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丰富内涵主要表现在“第一”两字的深刻含义。“第一”是说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的变革中起着  相似文献   

9.
重温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刘双月,王冬桦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理论。这一理论是正确认识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指导思想,是我党制定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教育承担着培养劳动力的任务,同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教育是由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制约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上层建筑领域之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世界范围内近年来的新技术革命的出现,使科学技术上升为第一生产力。教育作为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试就教育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上层建筑,受着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基础的最终决定因素;物理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石。因此,文学的发生发展受着科学技术和物理学的深刻制约,同时,文学作为一个耗散结构,在物理学和技术科学决定的基础上,又呈现出其特有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二重性使它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作为社会统治力量的异化状态。随着信息化的加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异化呈现出更为深刻的意识形态性质,—个显豁状况是,人的生存呈现为“拟真的超级现实”伪世界。身体哲学理论所彰显的主体间性逻辑有力地回应了新的意识形态批判课题,而马克思交往理论同样蕴含着主体间性哲学视域,为当代人类社会走出这种生存困境提供了一条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主要阐述了信息传播方式的进化与演变,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演化,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关系.从20世纪30年代电化教育概念的提出,到40年代第一套语言实验室的诞生,以及80年代语言实验室的普及与视频技术发展对现代教育带来的巨大影响,电化教育与网络技术的有机化结合演化为网络多媒体模式的网络教育.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运用。档案建立与管理工作正在发生着深刻地变化。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数字化办公技术在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带给了我们在档案管理理念、管理形式和管理方法上的一种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运用实践论、系统论的观点。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在这一体系中。他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并倡议要将科学技术业作为事关中国发展全局的战略产业大力发展。同时。通过吸收国外系统工程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经验。实现了中国系统工程领域的自主创新。此外,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思想”,在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论问题上.一提出了极为深刻的见解。为我们研究新时代创造学方法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表面上看,环境问题是人们利用科学技术过度采伐和消耗自然资源所引发的,其深层根源是人类在自然观上的人类中心论和科技观上的科学技术决定论这两种观念支配下的对科技的不合理和无限制的应用,或者说是工业文明时代的发展理念及其支配下的生活方式在起作用。只有进行人类文明的创新,变革指导科技发展的伦理观念,建立新的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观,才能实现科技、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时代,科技革命的思潮涌动并日益改变着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势头渐猛。在我国现行科学工作体制中,科协与社科联组织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职能,这难以适应科学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为此,各级科协与社科联组织要勇于打破固有体制机制的束缚,加强战略合作,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协同推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成了第一位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物化周期日益缩短,科学技术成了“独立变数”和“独立的剩余价值来源”。科技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意识形态形式,使得以“公平交换”为基础的意识形态破灭,科学技术通过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化”和“合法化”的影响履行意识形态功能。文章通过对哈贝马斯科技现的理解与批判,重新反思和定位科学技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考工记》、《管子》和《齐民要术》这三部名著,是齐科技文化发展的代表性成果。科技文化在古代齐地的繁荣,不仅丰富了齐文化的内容,还对当地乃至先秦诸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这种推动作用中人们还能够看出,齐科技文化中包含着现代科学发展的思想意蕴,这无疑将成为现代人们进一步挖掘齐文化现实意义的一个重要侧面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从根本上看,基督教不是科学的反对性力量,而是与科学具有一定的兼容性的。这一兼容性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基督教自身体系与近代科学产生和发展内在要求的一致性;第二,清教精神气质与科学发展内在要求的一致性;第三,基督教与科学在信仰上的一致性;第四,基督教与科学属于人类生活和文化的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各有其功用,不会构成根本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