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知识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和说明了学习和组织学习、知识和组织知识、知识管理的概念,概括了有关文献对知识的分类,分析了知识交流的模式和知识管理的目的,并提出建立组织知识管理网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朱秋荻 《知识窗》2013,(22):68-69
富布赖特国际教育交流项目是由美国政府主导的非政府组织项目,该项目在美国对外文化教育交流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富布赖特项目对于我国正在兴起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一方面,它可以帮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美国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实质,防止美国的"和平演变";另一方面,它有益于我国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塑造中国美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学资源中心(MIRCENS)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从成立的初期起,就一直关心微生物学的应用问题。196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创立了国际细胞研究组织(ICRO)。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细胞研究组织联合发起了一项关于保管微生物基因库并使它们易于为发展中国家接受的世界性计划。  相似文献   

4.
2005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其“世界报告”系列的首份报告——《迈向知识社会》(Towards Knowledge Societies)。报告提出了“知识社会”的概念,强调知识社会建立在多样性和知识共享的基础之上,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报告还认为,提高对全民教育的投资、增加公众获取知识的渠道、重视多样性等措施可以有助于迈向“知识社会”。  相似文献   

5.
一、云南省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概况1986年,云南省科委成立了科技外事职能机构,后称国际科技合作处,负责全省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的归口管理。截止1998年底,云南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与欧洲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开发计...  相似文献   

6.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我国土壤分类从定性向定量的跨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背景 分类是致力于发现、表征、命名、归类对象,以便理解它的形成要素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分类的目的是鉴别和认识,以及建立一个分类对象的有序体系。分类是所有科学的基本需要,并且必须随知识的增加周期性更新。土壤分类组织了关于土壤知识,提供科学家之间交流的语言,并为土壤使用者提供技术转移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员智凯 《未来与发展》2007,28(8):33-35,32
国际组织的兴盛与发展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令人瞩目的现象,它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许多国际科技组织更加活跃。目前中国在国际组织的影响力还比较小,与我国应有的国际地位不相称,特别是科技、教育和文化等方面专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任职和发挥作用还不够。中国专家应该具有战略眼光和大家风范,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组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中国也可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提高知识管理的成效,但如何营造知识分享的组织文化、建立适宜的激励制度,进而使组织成员乐于创造知识和贡献知识,则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所在。以组织导向和信息技术类型为维度构建知识管理模式,分析不同组合对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的创造、固化与扩散的影响,旨在为企业成功实施知识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国际协调理事会第九届会议于1986年10月20—25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22和23届会议选举的30个理事会会员国的代表出席了会议。部分会员国派出了观察员参加会议。联合国系统的一些国际组织及其他政府和非政府的国际组织也派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组织内知识共享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网络问题,在分析组织内知识共享网络本身所具有的复杂网络特征基础上,基于W-S模型,构建了组织内知识共享的复杂网络模型,为更好地了解组织内知识共享问题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指出可以采取措施调整网络的交流路径长度以及交流集中度,来影响网络的结构以及效应,促使组织内知识共享水平以及成员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网络得以不断向最优状态演化.  相似文献   

11.
学习型组织的复杂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分析了学习型组织的复杂性杌理;指出学习型组织中的主体具有主动性和活力,组织与环境问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初步建立了学习型组织的层次结构模型及复杂适应模型;阐明知识管理是学习型组织复杂性的要求:指出知识管理对学习型组织的重点是组织战略、知识交流、分工与合作以及知识聚合等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本体的组织知识地图构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潘有能  丁楠 《情报科学》2008,26(12):1856-1860
知识地图是组织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基于本体的组织知识地图不但能为用户提供知识导航和检索,还可以促进组织内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实现知识创新.其模型包括三个层次:展示层、本体层、资源层,Prot6g6及相关可视化插件是构建知识地图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日,由中国教育部、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全国委员会协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的“黄土高原土地管理及生态恢复——农村发展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流中心召开。  相似文献   

14.
《国际科技合作》2002,(3):22-23
由中科院国际合作局组织的“中国科学院与西欧科技合作伙伴国际合作交流研讨会”于2002年5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宣传我院实施知识创新试点工程的情况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总结交流我院与西欧各国20多年来的国际合作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促进中欧合作朝着长期、深入、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协论坛》2004,19(4):4-5
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问题受到世界科技界普遍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科学联盟等国际组织、一些科技发达国家的科研部门或组织中都成立了相关机构,并制定了与科学道德有关的规范。这既反映了国际科技界对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6.
《科协论坛》2004,19(3):39-40
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前沿,组织好重点国际学术会议,是开阔中国力学界视野,提高学术水平的重要环节。这里,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国际学术组织的系列性大会,它能从该学科全面发展的角度,提供充分的全面信息和交流舞台,这往往需要我们向该国际组织积极申请筹办。另一种是针对某个前沿重点的小型专家研讨会,这往往需要我们自己积极主动筹办。  相似文献   

17.
徐婷 《科学与管理》2007,27(1):12-13
相互依存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70年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和国际社会行为者之间相互协调,促进了国际组织的发展。相互依存并不必然导致合作,我们看到国家主权与国际组织的碰撞时有发生。但从长远的历史的观点看,这种冲突是暂时的和可以协调的。因为国际组织的建立本身就是为国家而服务的,国家参与国际组织是为了使本国的利益实现最大化。国际组织的主要作用是为国家提供多边合作的手段和渠道。所以在国际组织与国家主权的关系中,对立是次要的,协调是主流。  相似文献   

18.
科技项目管理之知识管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对于科技项目来说,知识就是它所拥有的各种专利、商标、非专利技术、研究开发能力以及项目成员所掌握的知识技能、项目执行人的管理能力等。科技项目中的知识管理,是指对项目组织所拥有的和所能接触到的知识资源进行识别、获取、评价,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刘译阳  姜珊 《情报科学》2019,37(4):109-115
【目的/意义】在大数据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事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获得竞争优势的来源、是最 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方法/过程】本文从理论层面对社会网络知识共享管理的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可视化工具具 体分析问题,首先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调查得出的结果画出矩阵,然后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组织知识共享 交流图。【结果/结论】根据对网络交流矩阵以及仿真实验对社会网络成员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采用技术方法弥补网 络图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创造良好的知识交流、共享机制,积极鼓励组织知识管理者之间的知识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20.
知识、技术与人的互动:知识生态学的新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生态学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启示。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着眼于 有关知识创新和知识运用的社会关系及行为方面的研究,知识生态系统的运行,可以理解为人力网络在技术网络的支持下,通过交流创造知识网络,由此生产出价值的过程。知识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可归纳为;系统原则、人本原则、跨学科原则、互动原则和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