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1月1日,严冬的济南街头出现了一批穿红马夹的卖报人。《济南时报》的编辑、记者手捧着刚刚创刊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报纸,穿行在大街小巷。“卖报,卖报,《济南时报》……”一声声叫卖,兴奋中夹杂着忐忑,羞涩中饱含着期待。红马夹的出现,给了济南人一份惊喜,“咱济南人也有自己的晚报啦!”人们奔走相告。创刊的当日,《济南时报》发行量就达6.7万份,被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协会喻为“全国新创刊报纸中罕见的奇迹”。一年后,《济南时报》发行量又达到15.6万份。中国晚报协会特批《济南时报》于去年9月加入了中国晚报协会,使之成为144个协会成员中唯一的一家“时报”。  相似文献   

2.
8月11日多家媒体上有一条重磅新闻:马王堆三号墓主可能是“第三者”。马王堆共发掘出了3个汉墓,一号墓主辛追,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之妻;二号墓主利苍;三号墓主身份不明。在马王堆汉墓发掘3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有专家分析说,汉初人们对男女关系的看法远没有明清时期那么封建  相似文献   

3.
《济南时报》是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都市报,自1996年创刊至今发展良好,日发行量为48万份,在济南市报业中排在首位,并且在全国也拥有较好的口碑.2014年,在第七届中国品牌媒体高峰论坛上,《济南时报》荣获“中国都市报品牌影响力十强”的称号,其体育新闻栏目“球话实说”因新颖的标题、个性化的评论受到广大球迷朋友的喜爱,成为传统纸媒融合新媒体转型的样本.《济南时报》的“球话实说”栏目从标题、语言和内容三方面实现全媒体时代体育评论话语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博物馆》2009,(3):51-51
1972~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是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三千多件珍贵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自2003年1月18日湖南省博物馆新陈列大楼正式对外开放以来,“马王堆汉墓陈列”展示了284件(组)文物,是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精华,它引领观众穿越历史时空,  相似文献   

5.
我说“我”     
我今年28岁,插过队,当过兵,做过工,就是没有进过高等学校。但我年轻气盛,还有点顽皮,不愿随大流,虽说走上新闻工作岗位才四年,总想着别出心裁,干出些名堂来。大概人人都喜欢说自己,我也如此。细细想来,“我”并无错,特别是工作中,非但不该抑制,还需大加推崇。《兰州出土写有文字的东汉纸》一稿,发表在去年11月15日《兰州晚报》头版。东汉纸的发掘时间是10月20日。那天,一位在博物馆工作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发现一座汉墓,希望我去采访。我当时有点犹豫,兰州发现汉墓已不止一次,十墓九空,没多大意思。但最后我还是去了。头一天我在挖掘现场,从早上9点一直守到下午3点多,没有发现令人兴奋的宝贝。过了一天,本地广播电视台都播发了发掘汉墓的消息,但均未提到汉纸。后来我去博物馆,寻思找点  相似文献   

6.
2012至2013年,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仪征市博物馆在仪征联营发掘了三座西汉墓葬(M11至M13),其中两座遭到不同程度的盗掘,部分随葬器物不存。三座汉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椁墓,形制依次为一椁一棺一厢、一椁一棺三厢及一椁一棺四厢,随葬有陶器、铜器、漆木器、玉器等各类遗物共计118件(组),种类丰富,工艺复杂,纹饰精美。随葬品中,成套的鼎、盒、壶、瓿组合釉陶器和木俑与1990年发掘的团山西汉早期墓风格相近,精美的彩绘漆笭床则是对战国时期楚文化的沿袭。M13一棺四厢的形制与较少随葬器物的共存不符合一般规律,或与墓主人生前身后变故有关。此次三座汉墓的发掘不仅为研究汉代扬州地区漆木器工艺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而且为研究仪征庙山汉墓及其陪葬墓的分布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郭公庄西南隅的大葆台西汉木椁墓于1974年6月初在基建施工中被发现,同年8月由大葆台西汉墓发掘组对墓葬进行发掘整理。鉴于一号墓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墓葬形制及结构,北京市政府决定在原地修建大葆台汉墓博物馆,以保存并向后人展示这座古墓葬的原貌。  相似文献   

8.
2003年6月20日下午2点50分,西安北郊凤鸣原汉墓挖掘现场,随着考古工作者将移液管伸入两千多年前的铜锺中,一股翠绿色液体缓缓流出,飘溢而出的酒香令在场者无不动容———这液体竟是埋藏了二千多年的西汉古酒!意外发现鎏金铜锺2003年3月,西安一家房地产公司在施工过程中突然发现了一座古墓葬,西安市考古部门随后赶来对其进行发掘清理。西安市北郊已发掘的汉墓少说也有几百座以上,虽然位于汉长安城遗址东南角的凤鸣原先也有大型墓葬出现,但这里作为平民墓葬区很少有稀奇货,发掘之初考古人员对这座墓并不存多少奢望。但是,“整个发掘过程充满了…  相似文献   

9.
宗荷 《新闻世界》2007,(3):11-13
2007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头。这一点对于安徽的考古界来说,是勿庸置疑的。当然,对于安徽省六安市而言,2007年这个年头也具有着同样的纪念意义。2007年元月7日,在安徽省六安市一个叫双墩的乡村,一座距今2000多年汉代大墓正式开始了它的“被发掘”之旅。安徽日报等省内媒体来了!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来了!凤凰卫视来了!日本电视台来了……在全世界的一片惊喜和赞叹声中,大墓渐渐收起了自己的神秘面纱,同时也让双墩乃至六安蜚声海内外——安徽近几十年来考古史上单体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座汉墓重见天日,特别是其“黄肠题凑”的墓葬结构更是安徽省考古史上的首例。专家考证,墓主人是第一代“六安王”刘庆。“这是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如是评价。大墓的发掘历程让考古工作者们欣喜不已。随着古墓周边墓葬群的进一步探明,一个尘封了2000多年的古代文明似乎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0.
密县打虎亭汉墓发掘于1960年,属于东汉晚期的两座大型夫妻异穴墓葬。在这座东汉墓的壁画、砖画里,体现着东汉时期的贵族生活与民俗,成为旅游者最热衷的看点。  相似文献   

11.
2003年5月31日是个周末。这天出版的《财经时报》一版头条的标题是“陷身问题贷款‘上海首富’确被扣查”。 同一天,只有另外一两家全国性的财经类报纸比较详尽地报道了这一后来为海内外普遍关注的重大新闻。而《财经时报》是最早证实事件的主角周正毅已经被警方扣查的媒体。 “前一天我们一直工作到凌晨,时间主要耽搁在标题上。第一,是‘扣查’二字,因为涉及到事件发展到什么程度,特  相似文献   

12.
1972年至 1974年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的发掘成为轰动海内外的载入考古史册的重大发现。三座汉墓出土的随葬品多达三千多件 (套 ) ,仅从三号墓中就发现了多幅帛画、帛图、以及十二万多字的帛书等珍贵文物 ,其中有两幅帛画张挂在椁室的东、西两壁上。本文主要就三号墓东椁壁帛画的修复整理情况略抒管见 ,以求正于大家。  一、马王堆三号汉墓东椁壁帛画修复整理前的情况  马王堆三号汉墓东椁壁帛画刚出土时发掘简报是这样描述的 :“椁室西壁的帛画 ,为长方形 ,长 2 .12米 ,宽 0 .94米 ,画的车马仪仗的场面 ,全画现存百余人 ,数百匹马和数十…  相似文献   

13.
陈刚 《新闻记者》2001,(11):75-77
现代社会的飞跃发展 ,使我们的家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2000年11月6日 ,《家庭教育时报》适时地创刊出版 ,为传播科学家教方法、宣传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方天地。今天 ,《家庭教育时报》一岁了。一年来 ,在上海市教育报刊总社的领导和本报同仁的努力下 ,年轻的《家庭教育时报》从版面编辑到广告发行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发展势头正旺。以下四个相互关联的方面 ,构成了《家庭教育时报》创刊一年的发展的基本轨迹。一、确立理念办报理念是树立媒体公众形象的标志 ,是获得读者关注和认同的旗帜。…  相似文献   

14.
吴永亮 《青年记者》2010,(14):68-69
2010年6月10日,《齐鲁晚报》、《济南时报》对小清河一期园林景观工程即将收尾进行了全面报道,标题见图1、2。笔者不由想起2008年9月23日出版的《齐鲁晚报》、《济南时报》,当天两家报纸对头一天小清河综合治理一期南岸园林景观工程方案亮相进行报道,标题见图3、4。  相似文献   

15.
<正>来势汹汹的"码上淘"2014年4月,以云+端为核心的阿里无线战略纽带——"码上淘"横空出世。合作媒体包括北京《新京报》《京华时报》、上海《东方早报》《新闻晨报》、广州《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杭州《钱江晚报》《都市快报》、成都《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济南《齐鲁晚报》《济南时报》等六大城市的12家主流都市类报纸。来自梅花网的数据显示,12家媒体的日均发行量合计近千万份。"码上淘"由阿里巴巴集团提供技  相似文献   

16.
由我独家采写的《记者隐身惊曝麦当劳“毒油”黑幕》等一系列专题报道,被新华社《新经济报》独家刊发后,迅速被国内外众多媒体全文转发转载。其中有《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还有新华网、新浪网、中华网、人民网、雅虎网、搜狐网等知名网站。这篇报道不仅引起了众多媒体公众和网友的极大关注,而且还引起了中央高层和主要领导的重视。全国还由此开展了对烹炸食用油的专项大检查。  相似文献   

17.
一向冷门的考古发掘活动,随着公众越来越强烈的信息需求,逐渐成为各家媒体竞相追逐的香饽饽。在2004年的全国考古新发现中,同位于平顶山境内的张公巷窑址新发现和蒲城店遗址的发掘不仅引起了考古界的轰动,更被众多媒体所密切关注与追踪报道;2005年1月,蒲城店遗址和张公巷窑址又同时入选河南省十大考古发现。《平顶山晚报》在对张公巷窑址和蒲城店遗址的考古报道中,扬己之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博物馆》2009,(3):86-86
2007年6月18日至11月1日,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陈列馆举办“大越雄风——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锡山区鸿山镇开发区内的土墩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掘7座战国早期越国贵族墓。该展以358件珍贵出土文物及墓葬复原,介绍此次发掘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9.
解析考古新闻“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焰 《新闻前哨》2002,(4):29-30
有关考古素材的新闻近两年来有愈炒愈热之势。从四川三星堆发掘、“彭公大墓”、老山汉墓、雷峰塔地宫开启,到云南抚仙湖水下考古,报纸追踪,电视直播,网上视频直播,可谓是全方位出击。媒体引发了受众对一向冷门的考古前所未有的兴趣与关注。  相似文献   

20.
《天津老年时报》从1992年创刊到2010年更名为《中老年时报》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这些年来,报纸在不断调整、创新中发展,从最初几万份到如今发行近二十万份,从最初的周末报到1997年调整办报思路,以报道老年新闻为主,到2003年周二刊改为周三刊,到2009年全面改版,再到2010年更名为《中老年时报》.多年办报实践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为中老年人提供最需要的信息是老年类报纸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