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如何批阅小学生作文?这是小学作文教学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当前,小学作文批改普遍存在三种倾向:一是批语抽象化、公式化。教师多贯以"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句通顺"之类的概念性术语批阅。二是要求成人化。批语中常常出现"选择材料不典型""内容空泛平淡","语言运用不熟练"等字眼。三是批改符号不规范。教师在学生作文中随意勾抹改换,让学生"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更严重的是,有的教师态度粗暴,动辄批语中挖苦学生,使得本来就"望文生畏"的学生更加无所适从,甚至由此丧失写好作文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作文批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当前很多教师在作文批改过程中却经常忽视学生实际情况。笔者据此提出,作文批改必须针对学生具体特点,以最适合的策略和形式进行,方可收到实效,由此又提出“当面批改、精写批语、指导自改、互相批改”等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展 《考试周刊》2011,(66):47-47
作文批改的方法共有三种:老师批阅、学生互评、自批。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老师批阅,通过批阅学生的作文,我们可以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了解学生的文字功底、文学功底。通过批语我们还可以和学生进行学业和思想上的交流.确实好处很多。其实,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妨多尝试学生互评的作文批改方法,它也有很多妙处。  相似文献   

4.
徐壮志 《湖南教育》2002,(17):53-53
如何切实有效地做好学生的作文批改工作呢?我们不妨采取“师评”、“互评”、“自评”三者有机结合的方法。做到每篇习作有三种分数、三种评语,即师评分、师评语,互评分、互评语,自评分、自评语。要做到这一点,作文批改需分三步走。教师的指导性批阅。教师对学生的习作不能作精批细改,只能从以下五个方面给出指导性批语:书写,语言,结构,选材,主旨。给出评语后,还应打出师评分。计分也要从五个方面把握标准:书写5%,语句10%,结构20%,选材30%,主题35%。将主观性很强的作文评分尽量客观化。通过这样的指导性批阅…  相似文献   

5.
一图画激励即用简笔画代替眉批。教师带新班后 ,首先将各种图画的表意告诉学生 ,让学生记录在“采蜜本”中 ,以便理解批改后的作文。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如果发现妙词 ,就在旁边画上一颗“红五星” ;发现佳句则标示一面“小红旗” ;改到想象丰富的句、段 ,可画上一片“红叶” ;对好的开头、结尾 ,可送只“飞燕” ;对内容具体的段落就在段前面画只“小金鱼” ;对构思新颖的习作 ,就在题目下面添一只“小舟”。这些图画式的眉批 ,直观形象 ,即节省批阅时间 ,又吸引学生去琢磨理解教师的批语 ,激发他们浓郁的写作兴趣。二、批语激励表扬是人生路…  相似文献   

6.
有些教师认为作文批改量大,花费时间多,出力不讨好;也有的教师认为,好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不是教师改出来的,所以,不愿意在批改作文上面下功夫。实际上,写好作文批语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作文批改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但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往往存在一些缺陷,或者太简,或者太繁。批改太简,好像“蜻蜓点水”,对学生作文批改不多,最后只有笼统的几句批语,如“句子通顺,中心明确,注意错别字”之类,有的甚至写个“阅”字了事;批改太繁,则是教师在学生作文本上圈圈点点,划满道道杠杠,而改的越细,学生看起来就越费劲,有的干脆不看。  相似文献   

8.
批改小学生作文,为学生习作下评语,历来都是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一件事。要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写作能力有所发展,笔者认为,教师除了灵活科学的方法外,还应该重视作文批语的评价作用,作文批语应做到“四忌四要”。  相似文献   

9.
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事,批改量大,花费时间多,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对批改的作文关注不多,不当回事,教师的辛劳白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重点批阅、学生互批、师生同批等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除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积累、练笔、修改的习惯外,作文后的教师批改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写批语的教师往往是“小作家”的第一个阅览者,甚至有可能成为此文唯一的读者。另外,学生也非常在意老师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所以做好作文批改对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水平,乃至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语文学科中一项最主要的基本训练,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师批改作文,是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具体指导学生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应努力提高作文的批改效果。《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批改作文要讲求实效,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加以鼓励,适当指点,并逐步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实际教学中,教师批改作文往往耗费了大量心血,但效果却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重视发挥学生在批改作文中的主动作  相似文献   

12.
张永芳 《考试周刊》2011,(82):75-75
作文批改中,教师的批语是学生关注的重点,丰富多样的批语形式往往可以达到极好的效果。当然必须针对学生作文和思想实际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善于抓住作文中的"亮点",点燃学生写作激情;在批改中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王有伟 《考试周刊》2011,(12):76-77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可以在批改心情、批改次序、选择批语、及时评讲等方面运用心理学知识,从而提高批改作文的效率,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常常感叹:“教语文要是不用批改作文,那就轻松多了。”的确,批改作文是令所有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一件事。以前每次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我从错别字到布局谋篇,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对文章大动干戈,直到把自己改得头昏眼花,把学生改得兴趣全无。遗感的是,学生对教师不辞辛苦的行为根本无动于衷。批改好的作文发下去,很少有学生对教师所写的批语认真思考,更不要说去找教师探讨。很多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甚至有些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出现倒退趋势。  相似文献   

15.
郁秀敏 《现代教学》2012,(10):55-56
批改作文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措施。教师要充分发挥批改作文的主导作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科学地批改,教给学生批改方法,提倡自改、互改是有效的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做法。一、科学批改,提高效率1.作文批改要有创新性教师要创新批改作文的方法。批语中应多一些启发性语言,便于开启学生的智慧,拓宽学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有人认为: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天经地义,不容代替。应该承认,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许多人已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如精批细改,多批少改等。可是当把七十名学生的作文收上来,往前面一摆,我常觉得,它们像一座大山,于是我便每灭挖山不止。愚公移山,尚且感动了上帝,派了个神仙把这座山搬走了,可我面前这座山搬去又搬回,非到退休那一天方能有尽头。最遗憾的是,越是中下等生越是对老师不辞辛劳的移山行为无动于衷。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批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接到刚发下来的作文本,往书包里随便一塞了事,虽然有些学生读了老师的批语,读完之后便算了事,根本不去深究老师的批改,这次作文批语上,明明写着过渡不自然,他下篇作文照旧过渡不自然。教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改与学生的学脱了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作文批改只是教师的“单边活动”,从实践中我认识到:这种置学生于一旁,教师单纯的书面批改,即使是红字满篇,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修改文章的能力也是事倍功半的。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使学生养成了一种依赖的习惯,作文一写好后就交给老师,误以为批改不关自己的事。而教师终日埋头在学生的作文堆里,尽管批改得很仔细,出力甚多,学生仅仅看看分数和批语就抛到一边。这种教师把学生作文批改全部承包下来的做法,实践证明费力不讨好。为了改变这种教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在多年的中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了学生自改作文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刘钊兴 《现代语文》2009,(2):120-121
有些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只在学生的作文簿上打个分数,没写任何的批语,认为课堂上作文评讲的效果远比下批语要好。其实不然,如果教师课堂上“灌”得过多,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少,教师劳累,作文评讲对学生也没起到多大的作用。教师所写的批语是评讲时的说教无法取代的。  相似文献   

19.
面对作文批阅,很多老师都感觉头痛,因为无论老师如何用心写评语,学生都很少在评语指导下修改作文。究竟该如何做好作文批阅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呢?一、"两段三分制"作文批改模式二十世纪90年代,我县形成了"两段三分制"作文批改模式。"两段"指的是教师给学生的作文批语必须是由两个自然段组成,第一自然段评价学生本次习作的目标达成情况,这样做规范了教师习作指导,避免了指导漫无目的、全面开花、指导没有针对性的弊端,起到了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检验作文教学成效的重要环节。在作文批改时,教师应重视习作的“粉刷”“装饰”,建立新型的评定形式,改换批语的“冷情”面孔,创设展示的广阔舞台。通过改革作文批改的方式,让作文批改呈现新气象,借此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重树其写作信心,提升其写作的层次,让学生以更大的热情面对将来的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