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现代化是现代教育的显著特征,而教育现代化重要标志之一是教育的信息化。信息技术的融入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仅会改变教育的形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我们教育的状态,甚至教育的本质。“突破校园围墙,营造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开发教育资源,促进学习方式多样化”、“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是新教育实验的一项重大工程。网络给新教育目前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未来新教育实验的发展也必将得益于网络。本期栏目汇集了来自江苏、安徽、浙江的专业人士和校长在建设信息化校园方面的工作心得,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打造信息化校园,并取得了哪些经验与成绩,借此让更多的校长朋友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教育现代化是现代教育的显著特征,而教育现代化重要标志之一是教育的信息化。信息技术的融入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仅会改变教育的形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我们教育的状态,甚至教育的本质。“突破校园围墙,营造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开发教育资源,促进学习方式多样化”、“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是新教育实验的一项重大工程。网络给新教育目前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未来新教育实验的发展也必将得益于网络。本期栏目汇集了来自江苏、安徽、浙江的专业人士和校长在建设信息化校园方面的工作心得,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打造信息化校园,并取得了哪些经验与成绩,借此让更多的校长朋友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3.
教育新基建是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阶段新的“体系化”擘画。中小学校长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推进力量,其信息化领导力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断演化。现有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应用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测评工具已然失效,急需迭代更新。面向教育新基建的新要求,从愿景规划、组织变革、校园建设、教学改革、学习创新、自我发展六个方面概括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转变,对校长在信息化领导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定义,设计了新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框架,研究编制了面向教育新基建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量表,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信度检验等步骤,对820份有效数据进行了检测,最后依据检测结果修订了题项,评价量表结构良好,信效度高,可作为新时代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有效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4.
赵鼎铭 《湖北教育》2004,(22):54-55
近年来,我们以创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契机,制订并实施了《安陆市实验小学教育现代化工程要点》,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把学校建设成数字化、学习型校园。学生能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学习,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评价等一系列改革在教育信息化这个平台上上了一个新台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局面全面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作为学习重要场所的校园变化尤为明显.为了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各大高校都热衷于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信息资源数字化.在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后,校园信息化的最终目标被确定为“数字校园“.……  相似文献   

6.
陈巍 《青海教育》2001,(7):9-10
西宁市晓泉小学是全国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当听到该校已初步建成校园网,本刊记者便随即进行了采访。 精明干练的基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就学校信息化建设,她先总体上给我们进行了介绍。晓泉小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实现了两个第一:一是1998年在全省率先搞起了“小电脑进课堂”,二是在全省率先初步形成校园网络。工作中主要抓了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思想的更新;二是自筹资金,解决硬件;三是以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变。 “对学校的领导,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晓泉小学领导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强…  相似文献   

7.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抓教育信息化就是要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校长要确立一个可供分享的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愿景,并得到教师的认可,让全体教师都朝着这一愿景努力。  相似文献   

8.
裴劲 《教育文汇》2014,(13):19-20
如何建设好学校的信息化网络?怎样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应用好学校的信息化网络?这是现代教育信息化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的重要课题。学校的信息化网络,其根本立足点是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在基础层面的具体展现,核心内容是建设、发展与应用数字化校园,全方位创造一个立体化的数字网络环境,从而在数字网络环境中构建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开发并整合以各学科为平台的信息教育资源,最终实现优化教育。  相似文献   

9.
2005全国教育信息化千名校长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的主题是应用引领教育现代化。论坛呈现出的教育信息化实践的新成果、新视角以及进发出来的新智慧、新理念给我们以振奋,更带来了对教育信息化前瞻性的思考和启示。早期“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的信息化初级阶段开始退出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10.
建设背景 “科教兴国”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基本国策,在社会信息化日益 深入,知识增长迅速的今天,传统的教育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 的巨大挑战。推行教育信息化,启动“校校通”工程,运用多媒体课 件、远程教学、网络图书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这些为教育行业实 现再次飞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作为校园管理系统与现 代化教学的支撑平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将在推动教育信息化进 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一支全力支持“校校通”工程的重要力量,国际著名网络 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D-Link针对校园网络特点和未来发展趋 势,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定制化”特色的解决方案,有力地推动了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成为了衡量学校发展建设的重要一个标准,信息技术为校园教育带来诸多的便利,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资源共享,远程在线学习等都来自于校园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因此,校园网络建设成为我们研究关注的焦点,本文阐述了校园网络建设的意义以及校园网络目标定位,并提出校园同络建设的总体设计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教育信息化》2005,(10S):16-17
建设背景。“科教兴国”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基本国策,在社会信息化日益深入.知识增长迅速的今天,传统的教育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推行教育信息化,启动“校校通”工程,运用多媒体课件、远程教学、网络图书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这些为教育行业实现再次飞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作为校园管理系统与现代化教学的支撑平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将在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信息库     
国家投资9亿元建设西部高校校园网《中国教育报》报道:国家投资9亿元的西部高校校园网建设工程已经启动。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投入巨资,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目前西部高校的网络环境、网上资源建设相对滞后,严重缺乏熟悉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师资。为尽快改变这一面貌,“十五”期间,国家将大力推动西部高校信息化,以此带动西部教育的现代化,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加快西部地区校园网建设是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此后还将进入数字化学习和数字化校园建设阶段,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和校园内网络教学使高等…  相似文献   

14.
青浦区实验小学是一所老校,校园不大,校舍也比较陈旧,就办学条件而言是比较局促的,但是在促进学校的教育现代化上,学校始终有一种危机感,不仅早在1985年就靠一台苹果机和10台学生机开始尝试引入计算机技术,而且一直在区、市教育信息化队伍中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而对于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张蔚芹校长说到的两个“拼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月7日,本刊记者段荣生专程赴广东潮州市采访了潮州市城南中英文学校校长卢春梅。她向记者介绍了学校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的点点滴滴。该校是目前潮州地区一所现代化数字化的新机制的学校。学校先后投资了400多万元建设信息化校园,构建了“广播网、电视网、计算机网”三网一体的校园网络办公环境,学校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学校以其高起点、高规格,鲜明独特的“阳光”办学特色引领着潮州教育教学,2006年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网络实验学校。2008年评为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推广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16.
姜志惠 《天津教育》2014,(17):70-71
智慧校园、云计算、云服务、大数据、移动学习、电子白板、翻转课堂、微课、慕课、智能录播……2014年,围绕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热词”层出不穷,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热潮奔涌而至。党的十八大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提出了新要求,天津市下大力气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部门都加快了建设的步伐,天津市的教育信息化已经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中心小学位于逶迤磅礴、秀美壮丽的慕田峪长城脚下,是一所具有浓郁现代化教育气息的农村小学。学校树立“稳定、质量、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建设信息化校园,学习型校园、人文化校园、全面构建现代化学校”为办学重点,突出“信息技术教育、书画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的办学特色,努力实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得到最大发展”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2005全国教育信息化千名校长论坛的回顾与思考,提出教育信息化实践中若干重要命题:㈠应用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已经到来;㈡教育信息化评估提上议事日程;㈢“为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的信息化初级阶段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教育现代化正在走向信息化应用与创新的新阶段,应用与建设将在“柔性”互动中彼此推动对方的新发展,目标是应用引领教育现代化,塑造人的现代化;㈣2005年将是基础教育信息化迈向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深度学习领域之年,教育信息化将在自身发展与完善的进程中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走进教育现代化的明天。  相似文献   

19.
教育信息化2.0已经走进教育教学生活,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而目前推行的省市级“智慧校园”建设情况能够作为衡量实现教育信息化2.0的手段。文章通过网络调查分析,研判在“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的主要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并为下一阶段的“智能化校园”建设提出参考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抓教育信息化就是要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校长要确立一个可供分享的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愿景,并得到教师的认可,让全体教师都朝着这一愿景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