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节作为新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添新闻魅力的有效手段.但是,近年来不良新闻细节呈泛滥之势,并对社会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虽然饱受诟病,却屡禁不止.这背后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不仅包括相关法制滞后、管理措施低效,还包括媒体管理中的价值导向及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要有效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必须采取综合手段.  相似文献   

2.
<正>在灾难报道中,媒体的报道能力固然重要,不过其前提是:不能有违新闻伦理。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面对伤亡现场,媒体不能一味满足新闻的好奇心,不能过度放纵媒体的私心,决不能通过消费灾难来博取眼球。一些媒体为了追求新闻的现场效果,不顾伦理禁忌,将灾难现场的血腥、恐怖乃至暴力细节不加遮挡地呈现出来,刺激公众的神经。有媒体借口道,干干净净的东西公众不关注,人们的眼睛是嗜血的,贪婪的;我若不血腥和刺激,别家媒体也会不择手段,大  相似文献   

3.
新闻娱乐化的实际表现 1.新闻题材低俗化。 媒体的主要报道取向应是反映积极进步、健康向上的社会生活为主。但不少媒体热衷于猎奇、色情、隐私、负面、恐怖、血腥、搞怪、搞笑以及宠物等新闻。如马加爵事件报道。在篇幅、传播位置、情节选择、细节描述等方面调动一切娱乐元素。  相似文献   

4.
现在,当我们谈论法制类新闻的时候,我们真正关切的是什么?是新闻还是法制或是法治,还是猎奇还是获知?被娱乐化的法制新闻往往在具有娱乐价值的兴奋点上下功夫。强调案件的故事性、情节性、猎奇性;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不再重视客观冷静的报道、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追求或恐怖、或奇异的感官娱乐体验。  相似文献   

5.
陈丽丹 《新闻界》2007,(5):81-82
目前,娱乐经济大行其道,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传播内容庸俗,连以法律宣传为目的、性质严肃的法制新闻也不能避免.可见,对法制新闻娱乐化的弊端进行反思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一要反思法制新闻娱乐化的弊端形成的主要因素,如经济原因、受众需求等;二要反思解决弊端的有效对策,如加强对媒体的管制、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发展公共媒体等.  相似文献   

6.
郭欣 《传媒》2013,(1):78-79
近年来,媒体越来越关注社会生活中热点法制新闻并作跟踪报道,对一些法制事件的解决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从法制新闻对司法实践的影响角度,分析了对法制新闻存在的误区,认为可以从坚持新闻真实性、加强媒体自律、提高法制新闻从业者专业素养等方面入手,做好法制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7.
法制新闻深度报道是法制新闻本身的要求,也是当代弘扬中国法治精神的重要手段。法制新闻是通过对典型法制案件的报道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基于此,本文从法制新闻与深度报道的内容入手,以国内著名的法制节目——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节目作为分析对象,说明目前我国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并研究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推动中国法制新闻深度报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凌争 《今传媒》2012,(6):32-33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的新闻法制制度在曲折中发展。北洋政府的新闻立法在客观上推动了新闻法制制度完整化,但本质是抑制和阻碍新闻自由。北洋政府通过新闻立法,以保押费、预先审查、禁载事项、错误解读宪法、恐怖统治等方式对新闻自由进行干涉,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庹继光 《中国广播》2013,(11):42-45
“李某某涉嫌轮奸案”持续轰动,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媒体在此案报道中的失范行为:一是披露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信息;二是随意报道案件细节,有违不公开审理的制度。新闻报道应当遵守法律规范,遵循新闻伦理,改变由娱乐记者报道类似案件的惯例,让法制记者采写报道,避免再出现这些疏漏?  相似文献   

10.
案例报道是法制新闻中具有吸引力的报道产品,占据了较大比重。但案例本身特别是刑事案例,在媒体的日常报道中还存在媚俗化、庸俗化,在揭露犯罪和案例本质的同时,也存在报道失当、负面效应较明显等不足。如何对案例进行新闻选择,以实现寓案于法、寓理于法,形成正面的法制宣传效应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法制案例报道的新闻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许沁 《新闻世界》2013,(5):71-72
法制新闻在地方媒体的各类新闻节目中向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各家媒体竞相争抢的新闻资源。以往地方媒体对此类新闻报道都是集中在"辖区"以内,不过随着媒体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将触角伸向全国性重大法制新闻事件,参与此类报道,不仅可以扩大新闻选题范围,更能彰显媒体权威性。而作为外地媒体,参与这类报道往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那么如何报道好这类新闻呢?笔者就自己曾经参与报道的"重庆警方击毙周克华"题材,浅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范宇 《中国广播》2005,(4):20-20
两岸春节台商包机“双向对飞”的首航日,台湾媒体竞争空前激烈,特别是讲究现场连线的电子媒体,更是想尽办法,在第一时间天罗地网报道两岸包机首航的所有细节。几乎各家媒体,尤其是广播电视都参与到这场历史性的新闻“盛会”。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时代,媒体中人几乎都在“同题作文”,由此也对媒体从业者个体能力提出了特别要求,认知水平如何,判断能力怎样,对细节的探究追问是否认真到位,都会直接影响新闻产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电视法制新闻节目的可看性和高收视率引起了不少电视台的青睐,目前电视台对法制节目的编播主要有2种方式,一种是自采类节目,一种是编辑类节目。由于一些单位对法制节目的期待,对法制节目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节目的出发点由原来的普及法律常识、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朝高收视率、高创收的方向发展。这样必然会带来节目的媚俗化倾向,即媒体为获得最大的收视率所采取的降低新闻格调,迎合受众低级趣味的一种新闻价值取向。如何避免产生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一些看法和大家共同探讨。一、节目案情纪实保持细节的生动鲜活与节目格调…  相似文献   

15.
如今,法制新闻因其惊险曲折的故事性,受到了受众较普遍的关注。但是,目前有些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不惜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造成有些法制新闻媚俗猎奇,质量低下。笔者认为,报道建设和谐社会时期的法制新闻,应当充分发挥法制新闻的积极作用,强化法制新闻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有别于其他媒体新闻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直观性、即时性和生动性。电视呈现给大家的直观画面和现场感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电视新闻表现手段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是其他媒体难以企及的。因长期在电视新闻采访的一线工作,我们感触最深的还是电视新闻的细节是需要大家去特别关注和留心的。  相似文献   

17.
法制类节目的宗旨是普法,这一特殊的属性,要求广播法制节目从内容到语言,音乐每个细节必须准确,如出现半点偏差,就可能招惹新闻官司。那么,广播法制类节目如何才能远离新闻官司呢?  相似文献   

18.
周泽 《新闻记者》2004,(9):6-10
关心新闻法制的人都会注意到,“媒体审判”或“舆论审判”已成为近些年来国内研究新闻传播与司法关系的学者经常提及的概念。特别是“张金柱案”、“夹江打假案”。之后,很多这者都对媒体报道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表示忧虑,对“媒体审判”、“舆论审判”  相似文献   

19.
刘阳 《视听界》2015,(2):100-101
再现手法最早出现在法制类专题节目中,比如警察出击抓捕罪犯、案发现场细节还原等等,如今已广泛运用在各类专题节目中。尽管利用这一虚构手段处理客观材料,使节目整体更具客观性,但把握不好,容易弄巧成拙、过犹不及。一、再现手法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滥用再现手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报刊林立,台讯叠出,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与此相伴相生,记者们为了及时捕捉、采访和编发有影响的独家新闻,提高本媒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惜投入巨大人力和财力争夺新闻材料,对于具有卖点和相当抢眼的法制新闻更是倍加关注,想方设法尽快编发出去。于是,围绕新闻争夺及法制新闻本身的法律问题就凸现出来,新闻诉讼活动逐年递增,新闻媒体败诉现象屡见不鲜。长此以往,媒体新闻发布的权威性就面临着严竣挑战。那么,采编新闻尤其是法制新闻,应当树立哪些法制观呢!笔者曾多年从事法制报道,采访和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