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汶川大地震。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注定打下深刻的烙印—— 这是一次政府空前开放的应急处理,第一时间发布灾情,媒体24小时直播.不断召开新闻发布会……地震救灾信息的公开透明,堪称有史以来最快、最全面的一次.充分保证和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2.
本刊第10期发表题为《公开透明是唯一选项》的评论员文章后,许多新闻界同仁和读者表示赞同,说文章讲出了大家心里话,期望这种理念和主张应该成为新闻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期待公开透明的新闻语境成为我们社会的常态。  相似文献   

3.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建设法制政府、阳光政府、透明政府的重要举措“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的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透明,就会大大地降低腐败发生的几率”。在4月24日上午10时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张穹如是说。  相似文献   

4.
当一起公共事件突发时,信息公开透明,媒体及时跟进,是政府和媒体的共同责任,是消除恐慌、稳定人心的正确选择,也是媒体维护政府公信力、扩大自身影响力的重要机遇。这个规律已经被“非典”、雨雪冰冻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当中的新闻实践一再证明。  相似文献   

5.
李爱晖 《东南传播》2012,(10):48-49
政府新闻发布会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透明的重要制度建设,不仅承担着重要的功能性,还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本文在传播仪式理论的指导下,从影像传播的视角出发,分别从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会场的陈设和选择、新闻发布的形式等方面对中美两国的政府新闻发布会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算法新闻具有生产智能化、自动化,分发精准化、场景化的特点.算法新闻容易产生算法偏见问题.对算法新闻生产的"I--T-O"模式分析,数据输入、数据吞吐和文本输出都可能产生算法偏见.算法新闻必须坚持基本新闻伦理原则和公开透明原则,加强各主体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编》2009,(1):4-4
新版记者证"注意事项"一页,新增加了"各级人民政府应为持本证进行采访的新闻工作者提供便利和必要保障"的内容。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有关负责人2月11日就此特别指出:"在新闻记者证上增加这一内容,是适应国家近年来对新闻工作更加公开、更加透明的要求,特别是适应《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  相似文献   

8.
<正>人本责任是新闻传播的核心责任,新闻传播是人类的活动,无论主体还是客体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一、新闻传播在人文责任之诉求新闻传播在人文责任上有一定的诉求,只有满足了这些诉求,才能表明新闻传播的人文责任。1.坚持信息透明满足公众知情权新闻采访和新闻传播的目的是满足受众对新闻的渴望及知情权,新闻的落脚点是人,因此新闻传播的人本责任要求,新闻传播的活动一定要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坚持新闻报道的全面客观性,坚持信息公开透明,让受众充分了  相似文献   

9.
新闻舆论监督运作空间的大小和力度的强弱,是政治文明进步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新闻舆论监督的基础是了解事实真相。信息的不公开和不透明,是新闻舆论监督的最大障碍,也是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工作难以充分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中对新闻媒体的监督权用专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各地的层层推行,新闻通稿发布渐成规矩。特别是在一些突发性事件所在地,滚动式的通稿发布似成惯例。这可视为社会信息公开透明的一种进步,也可看作“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及的知情权是指宪法意义上人民对政府的知情权。知情权的产生又促使政府制定信息公开法 ,而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也是政治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已经成为现代民主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政府在实施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过程中 ,除了实施电子政府、网上政务公开等措施外 ,还有一项就是建立新闻发布制度。新闻发布制度在西方国家十分普遍 ,它是推动政务公开透明 ,增进政府与民众之间联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新闻舆论监督以其公开透明的特性和迅捷广泛的影响力,成为现代监督机制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监督方式。因此,在新闻舆论监督过程中,必须摆正以下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08,(7):9-9
汶川大地震,使中国媒体实现了对灾难报道的重大突破,让受众看到了新闻开放与记者使命感的高度结合,大大提高了新闻传播水平及能力。 政府第一时间发布灾情,地震救灾信息的公开透明,堪称有史以来最快、最全面,充分保证和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新闻报道的新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新闻事业一直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主流传媒的发展而发展。但受特殊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新闻宣传一直具有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在实际新闻传播中,有时还被反映为保守。那么民族新闻的宣传报道究竟能否开放、公开、透明,透明到什么程度,历经西藏拉萨2008年“3·14”等连续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给了我们很多新的启发,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公开透明、网络兴盛普及、新兴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创新报道方式、提高党报质量、增强舆论引导力成为摆在各级党报面前的问题。近年来,十堰日报不断创新报道方式,大胆尝试时政新闻民生化、民生新闻主流化、外埠新闻本土化,有效提高了党报传播质量,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南国早报》就"爱心新闻"的策划、采写与报道,从办报战略高度给予重视,使之成为同步报道的独家新闻、动态新闻和悬念新闻,取得了读者喜爱、领导满意、业界好评的社会效果。同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爱心新闻"操作范式,即:"竖起耳朵捕信源—→深思熟虑谋策划—→同步跟进做报道—→公开透明讲诚信"。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闻发布制度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新闻发布制度已成为各级政府公开政务信息,建设阳光、透明政府,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近年来,随着档案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需求不断增长,全国各档案部门也开始借助新闻发布平台,发布档案信息,使档案新闻发布走进了公众视野,并成为新常态下档案宣传工作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8.
2009年6月12日,武汉市5141位困难家庭市民参与余家头经济适用房公开摇号.在摇中的124位市民中,有6人的购房资格证明编号是连号,5141人中摇出"六连号"的几率是千万亿分之一.6月22日上午,武汉市政府新闻办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六连号"情况.新闻发布会仅仅开了55秒钟,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短新闻发布会",也由此引发人们对政府信息公开、透明的热议.  相似文献   

19.
在5·12汶川大地震报道中,新闻人铁肩担道义的使命感被空前激发出来。这次灾难的信息公开,有媒体称之为伟大的透明与中国的成人礼。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也是对整个中国新闻界的一次精神洗礼和专业锤炼。  相似文献   

20.
李新生 《新闻世界》2009,(11):21-21
5·12汶川地震。面对这一震惊世界的重大突发事件、空前的灾难,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反应,当是第一时间奔向事件发生地,走进灾区现场。 汶川地震信息传播,在当代中国新闻史上史无前例地快速、公开、透明、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