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经意间,一年一度的澳网又翩然而至。傍晚时分,坐在电视机前看澳网抽签的结果,窗外雪花飞舞纷纷扬扬,我的思绪一下子就被勾到了1998年,那时的窗外也下着雪,电视里的辛吉斯威风八面、溢彩流光,青春像雪花一样轻舞飞扬。今年,曾6次打进澳网决赛的瑞士小公主辛吉斯又回来了。但可以想见,她很难再有昔日的风光。我又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萨芬与费德勒在澳网的半决赛上演了一场不朽的经典,而今“费天王”依然坚挺,胜利者萨芬却退出了澳网的赛场。是啊,百年澳网岁月如歌,每一年的跨度都足以写就一部耐人寻味的“光阴的故事”,不同的是,读者每一年都会有不一样的心情。  相似文献   

2.
费纳退潮?     
《网球》2011,(3):74-75
网球建筑中最坚固的一个结构已经被动摇,但远还没有到被毁灭的时候,费德勒和纳达尔,21世纪网球最耀眼的两极,他们虽然在澳网失去了决赛的席位,但却没有失去球迷,也没有失去对手的尊敬,德约科维奇仍然在说:“我一直希望像他们一样优秀。”  相似文献   

3.
强者的境界     
3月份接连开战的印第安维尔斯和迈阿密公开赛标志着真正的竞争全面开始,其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澳网和温布尔顿。对于渴望休整的球员来说,可以放弃澳网换取两个月的休息,像多克奇、毛瑞斯姆、亨曼;对于众多土场高手来说,也似乎并不在乎缺席短暂的草地赛季,但他们都没有余地错过头两项大师赛。当然,除非你是桑普拉斯。  相似文献   

4.
天气这么热     
胡力涛 《网球》2014,(2):112-112
实际上,今年澳网从第二个比赛日开始,最高气温就已经超过40度,但直到第四比赛日,组委会才启动"极端高温政策"的预案。澳网第二轮,莎拉波娃在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苦战三盘击败意大利猛女科奈普。赛后她说:"坦白讲在这场比赛中我的表现不太好,一些抢攻二发或者进攻的机会我都打得太急躁了。但仔细一想当时现场气温那么高,我当然会想要尽可能减少拍数,打得更凶狠一些。"但很多时候事情就是欲速则不达,结果这场比赛最后打了208分钟,创下了莎娃在澳网比赛  相似文献   

5.
Jude 《网球》2008,(2):42-44
今年的澳网,休伊特仍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谁叫澳洲乏人,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呢?纳德·托米奇尚小,菲利浦西斯又老不争气,澳洲人在澳网就只能看休伊特了。  相似文献   

6.
伤春病思     
胡力涛 《网球》2012,(2):130-130
每年澳网开赛前.经历了休赛期的球迷总是满怀对新赛季的期望等待着第一个大满贯的上演.赛事总监也总是高调宣传澳网的出场阵容会多么齐整。但在今年.那些顶尖球员的身体终于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虽然不那么好听.但每个人都听得见。  相似文献   

7.
数说     
《网球天地》2012,(3):16-16
3截至澳网之后.今年女子网坛的前5个单打冠军中有3个被非种子选手夺得,另外两个冠军(悉尼站和澳网)则都属于赛事3号种子阿扎莲卡。  相似文献   

8.
网前众生相     
《网球》2007,(3)
一张网,两重天赛事:澳网男单半决赛人物:费德勒/罗迪克虽然罗迪克在库扬精英赛上绊倒了瑞士天王,但恐怕除了康纳斯之外,没有人相信美国人真的具备了挑战瑞士人的实力。澳网半决赛上的再次对话,让罗迪克和康纳斯重新跌回现实:不比别的,单说两个人在网前的感觉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相似文献   

9.
有时候,观看高水平的比赛并不都是精彩刺激,悬念叠生的场面。本赛季WTA留给人们的印象就是美国人大多了,从年初的澳网到刚刚结束的美网公开赛,全部荣誉都扣在了美国人的头上。特别是在本届美网开始的时候,有人预言进入女子四强的将全部是美国女将。但是,毛瑞斯莫出现了,就像1999年澳网那样,在完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击败卡普里亚蒂成功杀入四强,从而打破了美国人的神话。 1979年5月17日出生的阿梅丽·毛瑞斯莫来自法国影城戛纳,性格浪漫率直,名字与去年热播全球的法国电影《阿梅丽的奇妙命运》中的女主人公同名,但显然她没有女主角那般的古灵精怪。在女子网坛恐怕没有谁会将毛瑞斯莫同天使联系在一起,尽管在她的手臂上也文有天使的图案,但多数人不  相似文献   

10.
汪彦平 《网球》2008,(2):112-116
看了两个星期的澳网比赛,你一定全身痒痒。过了农历春节,中国大多数地方也就真正开始进入春季,是到了重新活动起来的时候。如果想让自己在2008年的网球场上有个全新的亮相、置备一身行头,那么就来个先睹为快,了解一下今年春季都即将有哪些新品网球服上市吧。  相似文献   

11.
《网球天地》2012,(5):50-53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也有澳网.法网、温网、美网四个大满贯。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每个球员都希望自己能在赛季之初开个好头。乔科维奇也说:“每年能拿下澳网的选手理论上都有获得全满贯的希望。”而另一个澳网冠军阿扎莲卡甚至抱有更大的期望.她将自己的目标瞄准了年度金满贯——这是格拉夫在1988年曾经达成的辉煌成就.也是一个网球运动员的终极理想。  相似文献   

12.
2011赛季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进行,与去年相比今年澳网的奖金有所增加,单打冠军奖金达到了220万美元,亚军奖金为110万美元。中国金花李娜自2005年起连续参加了四届澳网女单比赛,2009年因伤缺席。2010年李娜在澳网中连胜沃兹尼亚奇和大威两位TOP10,杀入四强,这也是她在澳网上的最佳战绩,虽然半决赛不敌小威,但其整体表现已经获得了广泛认可。2011年让我们期待李娜能够续写辉煌。  相似文献   

13.
早期的红土赛事虽然也偏向那些耐心的底线选手,但发球上网仍然有极大的用武之地。像完成两次"全满贯"的罗德·拉维尔就是其中的典范,博格可以在法网6次夺冠,也能凭借全面的打法力压康纳斯、麦肯罗这些网前的超一流在温布尔顿五连霸。库里埃在1990、1991年夺冠,可是他也能在美网和澳网称雄并相当长一段时间稳居世界第一。但这些仿佛都是极其久远的故事了。  相似文献   

14.
姚昆 《网球天地》2021,(3):18-21
在还差3个月就要年满34岁的时候,乔科维奇拿到了自己的第9个澳网冠军。7场比赛总共丢掉5盘,忍受着腹部肌肉撕裂的伤痛,面对保持着20场连胜的梅德维德夫,乔科维奇用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方式,捍卫了职业生涯澳网决赛不败的纪录,这既是他夺冠过程最艰难的大满贯赛事之一,也充分证明了他的实力和意志品质有多么过硬。  相似文献   

15.
澳网英雄泪     
童可欣 《网球天地》2009,(3):139-139
不同寻常的酷暑和干旱让2009年的澳网从赛场气温到比赛情绪都显得过于炎热。直线飙升至最后一天男单决赛的超高热度,却在颁奖仪式上遭遇到费德勒滂沱泪水的降温。手捧亚军银盘的费德勒在新科澳网男单冠军纳达尔的怀抱中,像孩子般无助和委屈地哭泣……在球迷百感交集的心情中.这一画面又将成为网球历史上的经典。  相似文献   

16.
超豪华义赛     
小蒙的小黑 《网球》2010,(4):151-151
海地义赛第二弹,有点儿尴尬有点儿淡。虽然有了更强大的“官方组织”和明星阵容,并且募集到了比澳网前一天球员自发组织的义赛第一弹更多的善款,但比赛的气氛却略显沉闷。第一场女子比赛简直就是女金刚的个人脱口秀,海宁在一堆前辈面前腼腆得像个第一天出来混职业比赛的黄毛丫头。  相似文献   

17.
幸福时刻     
刘彤 《网球》2014,(3):22-27
在李娜捧得澳网女单冠军之后,澳网官网在第一时间就把中国金花放上了头条的位置——"Finally Li"。这个让人会心一笑的大标题虽然简练,但是却很好的概括了李娜的澳网之路。过去四年三次闯入决赛,从初登大满贯决赛舞台被遗憾逆转,到一年前两次摔倒最终与冠军擦肩,李娜经历了太多。在年初的深圳公开赛捧杯之后,李娜出人意料的向媒体袒露心扉:目标再赢  相似文献   

18.
在澳网官方网站上,阳光气息的logo下方有一行小字,“The Grand Slam Of Asia/Pacific”。这是2002年上海大师杯前澳网官方提出的伟大构想。几年时间,阿维娃球童(Aviva Ballkids)、亚洲14岁组系列赛(Asian 14/U Series)、亚洲锦标赛以及近日中国网管中心与澳网协、澳网组委会的友好协议……诸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可  相似文献   

19.
《网球天地》2010,(12):122-125
当北半球涌起阵阵寒流,人们在冷风飕飕的严冬里将自己紧紧裹入棉袄的时候,激情洋溢的体育之都墨尔本却早已蓄势掀起一股火力十足的运动热浪,球迷为即将到来的2011年澳网公开赛雀跃欢呼。  相似文献   

20.
休伊特是目前澳大利亚网球运动员中风头最劲的选手。他在澳网公开赛后ATP排名第四。可是澳洲的观众似乎并不十分喜欢他的表现。 18岁的休伊特.澳大利亚人,身高5英尺11英寸(1.8米)。他既没有拉夫特那种凌厉的网前截击手法。也不像菲利普西斯发ACE球频频得分。他只是一门心思去赢得每一场比赛.顽强而又永不疲倦地挫败对手,就像一个孩子用小刀将一棵大树砍倒。 在澳网公开赛开始的两个星期前,休伊特在家乡阿德莱德(Adelaide)赢得一项锦标赛的冠军,随后又在悉尼赢了另一场锦标赛的冠军。紧接着他又在澳网赛的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