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知道“千百度”成了某种皮鞋的品牌,每逢吟诵这词时,就少了许多清雅浪漫,多了不由自主的“足下联想”——尽管不得不赞叹这商标的绝妙。然而读了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浮现的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就是“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读过三十年的“大学语文”,就像“千百度”成了皮鞋品牌给人的感受,“大学语文”成了语言、文字、表现手法、古今文体的综合秀,成了一些诗文技巧的作品选。陈洪的《大学语文》才让人又见“东方夜放花千树”,才让人反思那么多年所读所讲的大学语文,才让人感悟“大学语文”应有的境界。其实,陈洪的《大学语文》在体例基本上还是传统的模版,现代文、古代文、诗歌和西文汉译,在形式上,就是名副其实地在讲“大学语文”,就是大学阶段学生该读的文学作品。但是内容的选择上的确匠心独具。2005年的版本,推算可知,主要是编给80后一代年轻人读的。三十年来的大学语文,忽略的恰恰是阅读对象,他们的确如雨后春笋——只是那春雨年复一年,那春笋也一茬不同于一茬。80后这茬人缺少什么、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这是做大学语文教材必须深入研究的。大学语文不同于现代汉语、不同于中文写作,也不同于文学史。因此选篇标准不能仅限于语言、文字、表现...  相似文献   

2.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明确高职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以服务专业建设为目标,改革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构建多元化的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是大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各种界定,或流于片面,或不具备可操作性。“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对大学语文教学目标重新界定,言简意赅,又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4.
绕艺术设计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探讨"大学语文"教学现存问题及其成因,从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艺术设计类高职教育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必须把握该课程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相比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严谨性和理论性,它更加强调灵活性、适应性和职业性,核心即是突出“学以致用”,围绕学以致用这一目标,必须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并兼顾人文素养的提升,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使大学语文课程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汪小艳 《文教资料》2009,(25):71-73
文章针对目前大学语文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面向专业群开发大学语文课程的观点,认为面向专业群开发大学语文课程,有利于更好地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有助于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最后文章给出了面向专业群开发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顶层设计,是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和前提。大学语文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顶层设计,是课程服务于非文科专业建设,作用于现实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保障。文章立足于人才的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从思想理念、目标规格、操作实践等三个维度,对课程教育教学进行最高层面的规划设计,总结提炼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想和方法具有非文科专业大学语文的实践意义和课程特点,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逐渐明晰,高职教育对人文素质课程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质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应当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对其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做到整合原有课程设置,实现模块化教学;结合专业特点,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美化大学语文课堂,体现大学语文魅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涉及除中文以外的很多专业。负责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进行"专业移植",是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师素质、加大考核力度、开展二课活动、自编校本教材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遏制大学语文教师"专业移植"现象,提高大学语文教学效率。~([1])  相似文献   

10.
“大学语文”是一门致力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综合性素质教育课程。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面临多元文化冲击、教学目标不聚焦、教学模式陈旧等诸多挑战。为破解“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难题,文章提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优化教学目标、拓宽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模式等对策,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大学语文教育对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文学文化素质及汉语综合运用能力等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系列课程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缺乏课程体系意识、课程结构混乱、与其他人文类课程混同等诸多问题。大学语文教学部门只有转变思想,树立大学语文系列课程体系意识,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出发,遵循相应的原则,建立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语文系列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大学语文系列课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理工科院校的通识课程,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采用线上教学的模式也呈常态化。本研究分析了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新转变,从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评价机制的创新三个方面对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从而为新形势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祁小绒 《教育与职业》2006,(20):108-109
本文从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目标出发,围绕“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阐释了大学语文的“人文”内涵,提出了教师应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通过大学语文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并论述了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加强在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使之符合音乐学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如何进行音乐学科素质教育的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从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质量、强化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一对一”的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语文教育理想与现实的错位是造成该课程长期边缘化的根本原因。这种错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语文教育目标的超功利性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功利化倾向的错位;二是宏大教育目标与毫无制度保障的课程地位的错位。将大学语文纳入通识教育课程并规定为核心必修课,是现阶段比较可行的策略。一方面建立起与课程职能匹配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将大学语文从宏大的教育目标中解放出来,使其定位更加符合课程性质和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教学必须全面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要端正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改变偏重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忽视写作实践训练与写作理论指导的偏向;要端正“大学语文”的教学理念,纠正“重文轻笔”的偏颇,适应现实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强化现代应用写作的教学;要建立起长效教学机制,确定“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突出其应用写作的专业特色,避免短期行为,扭转被动地盲目地制定教学目标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美读法、设疑法、拓展法探讨大学语文的基本教学方法,从而充分挖掘祖国文学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高尚”与“和谐”为育人目标,发挥大学语文课程所具有的传播人文精神、开展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职院校成为社会人才输出的重要场所,为了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很多高职院校逐渐与企业开展战略合作,采取合作育人的方式定向培养人才,当下产教融合发展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但是大学语文课程却迟迟没能跟上产教融合发展的步伐,导致课程开展存在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有效性不高的问题,因此重塑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实现大学语文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统一,成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能力对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十分重要。然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大学语文”教学需要改革:明确“大学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培育中的重要性;科学建设“大学语文”教材;提升教师文化素质;创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有利于“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教学思考与教法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大学语文》课程应该达到的目标;谈到对《大学语文》教法革新的一些思考;着重论证了由“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改革方法及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