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说话     
李蓓 《阅读》2014,(39):37-37
<正>爸爸:汤姆,今天老师都教你什么了?汤姆:老师今天教我们说:"是的,先生。"以及"没有,先生。"爸爸:你学会了吗?汤姆:没有,先生。爸爸:你不能叫你的爸爸"先生"。汤姆:是的,先生。  相似文献   

2.
难忘的冏事     
章云飞 《阅读》2016,(Z3):38-39
那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冬日,我最不愿听到的广播体操音乐开始播放了。望着外面冻得僵直的树木,我冒出一个想法:天气这么冷,要不我装病吧。于是我用手捂着肚子,装出一副痛苦的样子,向老师请假:"老师,我肚子痛,能不去做操吗?"老师关心地询问我要不要紧?用不用去看医生?我装作很坚强的样子说自己能挺得住。老师摸了摸我的头,说没有发烧,叫我别担心,还嘱咐我在班里好好休息,不要出  相似文献   

3.
朱秀玲 《阅读》2008,(5):15-16
课间,聪明伶俐的小问号就嚷起来了。“《‘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课题目不仅啰嗦,还故弄玄虚,引号和感叹号都可以去掉!”他的话音刚落,小叮当就冲他说:“不对。这是提炼人物话语,是课文中‘爸爸’对汤姆说的话,所以要加上引号。”  相似文献   

4.
70年代末至80年代前半期,中国学术界曾出现了空前的“美学热”,这是50年代中至60年代初出现的那次“美学热”的发展。因为这第二度“美学热”是在对极左思潮清算后出现的,它就远较二十年前那一次深入得多,涉及面更广泛,内容言论更丰富,成绩也更大,这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但由于似乎是难以避免的对一些“新潮”进行“拿来”的认识和掌握的片面,并受到某种一味“立说标新”心理的支配,也不免呈现出使人感到不同程度的惶惑和茫然的现象。从80年代后期起,似乎是“美学潮”过去了,冷了。其实,从一定  相似文献   

5.
生死跳伞     
叶明 《阅读》2007,(12)
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汤姆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回答。汤姆用他的壮举,让自己成了英雄,更成就了伟大的友谊。汤姆有一架小型飞机。一天,他和好友库尔乘飞机过一个人迹罕至的海峡。汤姆发现飞机油箱漏油了。他们一阵惊慌,汤姆说:“没关系,我们有降落伞!“说着,他将操纵杆交给也会开飞机的库尔,自己去取降落伞。  相似文献   

6.
牛顿第一定律可以表述为:任何物体若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将继续保持其静止的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这是由伽利略发现由牛顿把它总结成的惯性定律.它结束了几千年来人们对力和运动的错误观念,同时对享有至高无上威望的哲学家和物理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力和运动的观念提出了挑战,使人们认识到单凭直觉的推理方法得出的力和运动关系的结论是错误的.亚里士多德是这样描述力和运动的,“推一个物体的力不再去推它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于静止.”并且还说:一个静止的物体,要叫它运动,即改变这个物体的位置,必须使它受力.一辆四匹马驾的车,比一辆两匹马驾的车运动得快.结论显然是: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对一个物体的作用愈强,它的速度就大.  相似文献   

7.
1.听懂就是说教师的讲解要让学生“听得懂”。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仅简洁明快、准确无误,而且要讲得“条理性强”、“语言风趣”。例如,某天天气乏人,学生上课时情绪低落。我见此情景,就略带表情地对学生说:“请大家帮我找一件宝贵的东西!”学生听了真的以为我丢了什么贵重的东西似的,顿时都目不转睛地望着我,等我说下去。接着我认真地说:“是我们班以往的那种青春活力不见了!”话音一落,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这话不是我信口道出的,课前知道他们有数学考试,加上天气又使人困乏,估计可能影响学生情绪,所以课前作了准备。在讲解动作要领时,为了使  相似文献   

8.
兰兰 《阅读》2008,(9):47-48
同学们,为了表达对老师的心意,你会选择DIY做张贺卡送给老师吗?我认为这是个不错的主意哦!可以在教师节送,也可以选择其他的节日。那么,下面这些想对老师说的话就派上用场了,一定要工工整整地准确无误地抄写在你的“手工作品”上!还有,如果能认真地对老师说上其中一句,老师一定会非常高兴!  相似文献   

9.
当前学生作文多数情况是老师出题目,学生写,最后老师批改。由于老师没有切身的体验,便很难给学生以切合实际的引导和指点,多是隔靴搔痒、纸上谈兵。用这样的方法来要求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太难了。由此,不少教育工作者提倡教师要写“示范作文”。对此,我很赞同。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的动笔,或是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是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的确,几年的“示范作文”实验使我体会到:写作文时,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也越大。因为老师可以从实践中直接获取经验,直接体味写作的甘苦。  相似文献   

10.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第二课时 ,我让同学们通过分组活动认识了摩擦力的无处不在 ,找到了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在教学的最后环节 ,我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探究性问题 :如果没有摩擦力 ,世界会怎么样 ?同学们经过思考 ,讨论 ,进行了大胆的设想 ,有的说 :“没有摩擦力 ,我们就不能写字 ,也不能用橡皮改正错误。”有的说 :“如果没摩擦力 ,我们就无法上路 ,拿东西也非常困难。”有的说 :“没有摩擦力 ,塑料尺就不能和头发产生静电 ,它也就不能吸引轻小物体。”有的说 :“没有摩擦力 ,流星就不能在天空和大气摩擦迸发出火花…  相似文献   

11.
冬眠的动物     
乐乐 《阅读》2015,(Z1):63
冬天到了,天气变得好冷呀。一些动物就蜷起身子,缩进了洞里,不吃东西,也不动弹,开始了漫长的冬眠。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这些冬天里“爱睡觉”的动物吧。  相似文献   

12.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第二课时,我让同学们通过分组活动认识了摩擦力的无处不在,找到了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探究性问题:如果没有摩擦力,世界会怎么样?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进行了大胆的设想,有的说:“没有摩擦力,我们就不能写字,也不能用橡皮改正错误。”有的说:“如果没摩擦力,我们就无法上路,拿东西也非常困难。”有的说:“没有摩擦力,塑料尺就不能和头发产生静电,它也就不能吸引轻小物体。”有的说:“没有摩擦力,流星就不能在天空和大气摩擦进发出火花。”  相似文献   

13.
去年春季举行的武汉市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提出了“说课”的要求,颇使参赛老师以及他们的辅导老师耳目一新。在去年9月举行的湖北省初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对于“说课”,仍为不少观摩人员陌生,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关注。究竟什么是“说课”?为什么要“说课”?成了不少人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4.
从汤姆叔叔所处的历史背景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 ,“忍耐”是汤姆叔叔不得已才采取的求生途径。但忍耐不是灵丹妙药 ,它照样把汤姆叔叔引向了死亡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时,量角器该如何放置出现了困难。有些学生拿着量角器翻来翻去,不知该如何放置。而老师在黑板上给学生演示也不太方便,浪费了很多时间,失去了大量练习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位置与方向演示器,教师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而且学生也能更形象地理解和掌握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钩月光     
王勇英 《阅读》2023,(35):16-17
<正>“月光出来了,快拿根树枝去钩月光。”小时候,只要大人这样说,我就去找树枝。我相信用树枝就能把月光钩下来。听老人们说,月光是点在天上的灯,白天的太阳光晒灯,那阳光存在灯里,到了晚上灯就亮亮的。是谁在天上点了一盏灯呢?还变成了月光,真奇怪。大人们只是笑笑,他们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总之,笑容很神秘。  相似文献   

17.
特别的考试     
周飞飞  朱龙贵 《阅读》2006,(1):26-28
早上一出门.就看见乌云密布.不一会儿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一到教室,又听老师说今天要考英语.同学们的心情就像天气一样坏透了。  相似文献   

18.
书虫呱呱呱     
《阅读》2005,(1)
机智、勇敢又顽皮、淘气,汤姆就是这样一个奇怪而又复杂的“坏孩子”。他是一个普通的男孩,但他的生活又是那么不同寻常!看这本书,我就像在照镜子,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想每一个男孩看这本书都会被深深吸引的,我就被迷住了。书虫江亮亮:(江苏海门实验小学)汤姆·索亚是个淘气鬼。他的妈妈去世了,姨妈很疼爱他,希望他做一个循规蹈矩的”好孩子”,但他经常捉弄姨妈,姨妈拿他没有办法。汤姆经常逃学,与大孩子们打架,追女孩……他的历险故事五花八门、数不胜数,精彩极了!而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又常常让我笑个不停呢!汤姆和他的小伙伴幼稚但认…  相似文献   

19.
我的梦想     
徐兆 《阅读》2014,(7):44-45
一个人有了梦想就会发奋图强,一个人有了梦想就会非常用功,一个人有了梦想就会神采飞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志愿者。 记得上幼儿园时的一堂课上,老师问我们:"小朋友们,你们长大有什么梦想呀?"有的小朋友说长大要当医生,有的小朋友说长大要当老师,有的小朋友说长大要当解放军保卫国家……老师点到我的名字,问:“徐兆,你的梦想是什么?”我认真地说:“当一名志愿者!”  相似文献   

20.
我以前曾看过晚清学者俞樾写的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富翁的儿子问老师:“‘一’字怎么写?”老师说:“一划。”“‘二’字怎么写?”老师说:“二划”。“‘三’字怎么写?”老师说:“三划”。他恍然大悟:“原来天下的字是这样一划一划地连下去的!”这时,他父亲正好要聘请一位能抄抄写写的人,他连忙阻止:“何必要花钱雇人呢?这事儿我完全可以干好。”他父亲听了当然很高兴。一天,他父亲要他写请柬请一位娃万的人来做客,等了好久.他也没写好。他父亲几次派人催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