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建国 《武当》2011,(4):14
太极拳推手是检验太极拳套路及身法正确与否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双方知己功夫和知彼功夫的一种习练手段。通过一段时间或几年的太极拳套路的演练后,一定要通过太极推手的方法来验证是否合乎太极拳内外三合之要领。  相似文献   

2.
郭岩 《中华武术》2000,(2):36-37
拙作《太极拳推手杂谈》一文,已引起诸多司行议论探讨。本人当初写此文的动机,是总结我以往练习太极拳和推手之经验,反思太极拳技击功能与推手的关系,借助有关资料来弄清楚推手的来龙去脉,澄清推手的具体内涵,为推手的发明权提供一个佐证,以避免太极拳界因源流问题而长争久论。我尤其愿此观点引起武术界,特别是太极拳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修炼过程中一种获取内功的方法和手段。太极拳推手,是从内在检验、印证、规范拳架,正确理解、明了,掌握拳理的必修之课。太极拳推手.是深入研习太极断手、散手功夫的必由之路。太极拳推手.是调心、调息、调身、祛病、强身的必要举措。太极拳推手,是加强交流、增强团结、缔结友谊的纽带与桥梁。太极拳修炼,离开推手,则为操舞.非但功不上身,祛病强  相似文献   

4.
陈雄 《武当》2013,(5):23-24
林墨根,1920年出生于四川省资中县,于2010年2月2日12时在成都市逝世,享年九十岁。他是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师承李雅轩。他身为中国武术段位八段,身兼四川武协荣誉委员,四川太极拳推手研究会会长,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副理事长,四川武术馆太极拳推手总教练等职。以其太极推手功夫扬名海内外,教学几十年,数百弟子遍及国内外。  相似文献   

5.
技击术是太极拳的精华,没有技击含义的太极拳就不能称之为“拳”,练太极拳只有体用兼备,才可达到武术之上乘。太极推手是练习太极拳技击的一种基本方法,“沾连黏随”作为太极推手技法特点的表现形式贯穿于太极推手的始终,通过深入分析这一技法来进一步揭示太极推手之精妙。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2007,(6):63-63
主讲名家——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传人陈小旺陈小旺,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著名陈式太极拳传人陈发科之嫡孙。自幼习武,精通陈式太极拳理论,套路、器械、推手。1985年,陈小旺随中日友好代表团出访日本,受到日本天皇的亲切接见。多年来,陈小旺辅导中外学员数万人次,并培养出一大批国内外优秀太极拳选手,这其中包括多次国内、国际太极拳大赛冠军得主丁杰;全国传统太极拳、剑、推手比赛,65公斤级推手亚军毋乃秋;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太极拳冠军单伟;全国煤矿武术运动会太极拳冠军彭杨锁;上海中日太极拳剑比赛太极拳冠军、日本女选手中村朱杏;武汉国  相似文献   

7.
作者曾经在1994年、1995年太极拳剑推手比赛中用“右採左按”技术获得60公斤级冠军。 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的瑰宝,在其发展过程中,吸取了各家之精华,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健身价值蓬勃发展。推手是其击技之道,是太极的灵魂。特别是经过多年的比赛实践基本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竞赛形式、完整的竞赛规则和竞技特点,并于1994年被列入全国武术锦标赛的比赛项目。在不久的将来,推手也一定  相似文献   

8.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校开展太极推手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太极拳技击技巧认识和探求太极推手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太极拳运动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蒋兴材 《武当》2011,(3):12-14
十二、杨式太极拳杨澄甫(1883~1936),永年广平府南关人,幼承家学,早悟太极之理,练就一身外柔内刚、棉里裹铁之纯正太极拳功夫。1925年公开出版《太极拳术》。1928年中央国术馆成立,杨澄甫应馆长张之江之邀赴馆担任太极拳教员,在央馆第一批学生训练班伊始传授杨式太极拳、剑及推手等。郝鸿昌著《原南京中央国术馆的概况及组织机构》和《中国武术百科全  相似文献   

10.
杨振铎(1926—)杨式太极拳主 要传人之一。河北水年人。杨澄甫之 三子。自幼随父习练杨氏家传太极拳 及刀、剑、推手等。1951年到山西。 多年来致力于杨式太极拳的推广与普 及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太极拳推手运动的普及与提高,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组织有关太极拳名家,共同研究、创编了《太极拳推手对练套路》,并与北京武术院联合摄制成教学录像片。 这个推手对练套路是以王宗岳《太极拳论》为理论根据,在传统太极拳推手法的基础上,综合各家之长创  相似文献   

12.
1993年9月25至28日在杭州举行了第二届全国太极拳推手观摩交流会。大会进行了推手交流比赛。值得庆贺的是进行了女子推手比赛;山东队囊括历届全国太极拳推手比赛冠军的局面,被更刚、更强、更有力气、更年轻的河南队打破;河南队使用了钩脚、绕膝、跪腿、下绊子的技术(显然这是犯规动作);许多队采用了形意拳的训练方法;武汉队则使用“以柔克刚”的太极拳技术,居然能与最强的河南队相抗衡,出现了太极拳推手的一线曙光。 但在开展太极拳推手比赛的认识上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1.呼吸在太极拳中的作用 太极拳是一种注意内功的拳术,而调节呼吸对太极拳运动起到特殊的作用.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 但其实在太极拳运动中并不只是只有这一种呼吸方式比如初学者练习时的自然呼吸法,陈式太极拳中的发声呼吸法,还有在进行太极推手时胸式呼吸的运用.下面分别对这几种呼吸方式来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4.
杨振铎,1926年生于北京。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之曾孙,杨澄甫之三子,河北永年人。杨振铎自幼随父习练杨式家传太极拳及各类器械、推手等。1951年移居山西。 多年来,杨振铎始终致力于杨式太极拳的推广与普及工作。1982年山西省杨式太极拳协会成立,杨振铎任会长。他多次应邀赴世界各地进行讲学活动,学员遍布世界各国,具有很高的  相似文献   

15.
太极推手是一项文明、高雅的传统武术技击形式,是衡量与检验太极拳习练者知劲、懂劲及技术运用的一种方法。自明代太极拳产生以来,经过王宗岳、陈长兴、杨禄禅、武禹襄、李亦鱥等几代太极大家的发展与完善,已经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包括各门派太极拳推手  相似文献   

16.
若愚 《武当》2008,(2):I0001-I0001
金松杨氏太极拳培训研究中心(简称金松中心)建于1988年。创建人松绪金先生,1933年生于北京,满族,幼年好武。师从杨健侯之弟子金锡武(满族,1881-1963年)老师习老架杨氏太极拳、械、散手;从杨澄甫之弟子崔毅士(1892—1970年)老师习杨澄甫式大架太极拳、械、推手;从杨少侯之弟子吴图南(蒙族,乌拉布,1884-1989年)老师习杨氏太极拳小架。  相似文献   

17.
吴念思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0):117-118,12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法,从何谓太极拳之"主宰于腰",腰在太极拳中的具体表现及其作用、如何练腰等四方面对太极拳"主宰于腰"这一拳理进行了分析及论述。本文不仅从健身角度论述了太极拳"主宰于腰"的作用及价值,而且从推手技击方面阐述了"主宰于腰"在推手技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旨在进一步增进太极拳练习者对太极拳的认识,为提高太极拳练习者演练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宝银 《武当》2011,(1):16
推手:太极拳修炼过程中的一种练功方法和手段。推手练功,旨在落实拳理,掌握拳法。太极拳"着熟"、"懂劲"、"神明"功夫,均源于推手。推手双方必须遵守"沾连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继承和进一步弘扬发展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作为祛病、强体和防身自卫的方法在民间广泛流传,但大多数练习者对太极拳推手的“技巧”不太了解。文章对太极拳中“四正推手”的技术进行分析,使练习者熟悉并掌握太极拳推手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孙国玺 《精武》2009,(1):41-43
陈式太极拳推手是独具风格的传统推手方法.主要练习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动作虽少,但变化多端,充分体现了太板拳的棚、捋、挤、按、揉、捌、肘、靠的基本技法。通过推手练习。可以全面提高拳术水平。此套推手法是由陈式十七代太极拳宗师陈发科先生所传.在太极大家洪均生老先生的继承发扬下,汇集以洪派太极拳现任掌门人李恩久先生为首的多位洪派太极拳名家的数十年经验总结.是现保留并继承的陈式太极拳唯一的一套正宗推手法。今介绍给广大爱好太极拳和太极拳推手的人们,不仅以此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在太极拳推向世界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