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师大附中教师钟淑范、乌兰浩特四中教师雅卿回答: 一、启发式教学理论的含义和价值 启发式教学理论,源于我国春秋旧中国时期,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对于启发式,有人认为是一种教学方法,称为启发法;也有人认为是一个教学原则,称为启发式原则.但从它的教育价值和作用范围来看,已经远远超过一种方法或原则的范畴,应该是一种教学理论或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方法的教学、研究中,启发式通常被认为是教学的指导思想,如说“启发式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启发式是教学思想,而且是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也有人认为启发式是一种教学原则。我们认为,虽然启发式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但它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是教学的一般方法或根本方法;也正因为它是教学的根本方法,才能够为运用任何一种具体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或者说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 启发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有人作为一条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总之,它是相对立于注入式教学而言的。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学生在“心愤”(心求通而未得)、“口悱”(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教师给予“启”和“发”之意,可见在古代教学中就已经注意到教师对学生的启发作用。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  相似文献   

4.
邓晓芒教授在《开放时代》上发表一篇题为《苏格拉底与孔子的言说方式比较》的章,邓教授认为孔子的言说方式是“一种任意独断的权力话语”。这种结论对孔子来说是不公正的。孔子的言说方式是启发式的言说方式,是其启发式教学思想的体现。这种言说方式抓住了启发式言 说方式的实质和核心,在尊重学生人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在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都尽当时的所能加以贯彻和运用。探讨孔子的启发式言说方式,有利于澄清现代人们的错误认识,还原一个真实全面的孔子启发式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谈我国古代启发式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子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 ,是进行思维的表现 ,教师要抓住良机 ,用点石化金之术 ,得当启发 ,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能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这正是人们常说的举一反三的能力 ,也是我国古代“启发式”教学的具体体现。启发式教学的内涵极其丰富 ,反映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的成败 ,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启发” ,同时也取决于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思考  相似文献   

6.
启发式教学是一个教学的指导方针,是一种教学原则,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渗透到各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之中。从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至今已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运用。近来学习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看了一些影像资料和文字材料,感受最深切的是,这位大师,他没有十分明确地说他用了启发式,然而却实实在在地运用了启发式。比如,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他总是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征求学生意见,并积极地认可和采纳。他认为:“我学会了教语文课,最主要不是从书本上,  相似文献   

7.
启 发式的教育思想 ,由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孔子主张“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愤”是学生发愤学习、积极思考 ,想搞明白又还没有完全明白的心理状态 ,这时正需要教师去引导他们把问题搞明白。对教师来说 ,这就是“启”。“悱”是学生经过思考 ,产生想表达又表达不出来的困难 ,这时正需要教师去指导他们把思考的成果表达出来。对教师来说 ,这就是“发”。孔子认为 ,若不造成一种“愤”、“悱”的心理状态 ,就不能进行启发式教学。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起 ,我国教育界积极开展了对启发式教学的研究 ,取得了许多成果 ,形成具有我国特…  相似文献   

8.
从孔子到毛泽东有关论述看,他们都是将启发式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加以提倡的,但是当今《教育学》教科书大都认为它只是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或原理。“非方法说”不仅给教育学教学带来困惑,同时也不利于广大教师对启发式进行更直接更实质性的操作,阻碍了启发式在现代教学中的落实。应依据孔子和毛泽东的主张确立启发式的方法地位。  相似文献   

9.
“启发”二字在我国源于《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郑玄作注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朱熹也作注:“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愤”即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即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乃是教师当学生想弄通而未得,想说出而未能,即在他们“心愤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教育家。他提出了关于“启发”教学的严密的理论体系 ,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由浅入深、叩其两端、旁引侧证、侧面诱导等方法。孔子重视问答在启发中的作用 ,他的答教有正面之答、委婉之答、无声之答、愤悱之答几种方式。孔子关于“启发式”教学原则的理论和实践 ,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 ,对当今的教学改革也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启发式教学方法历来都受到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但这当中也得在着一种单向型思维定势的倾向,即认为“启发”只是教师对学生而言。关于“启发”,孔子曾批评式的口吻说过“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悦)。”在另一种场合则赞赏的口气谈及自己的学生子夏“起(启)予者商也”。他的这一思想后来在《学记》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形成了“教学相长”的原则。关于这一思想由于孔子未曾作出明确的理论阐述,也许正是基于此,它与“启发式”原则,历来被分而论之,区别对待。其实,二者之间的关系恰于一放金币的正反  相似文献   

12.
启发式教学由来已久。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 ,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主张 ,其意思是说当学生实在思考不通时 ,才去启发他 ;当学生欲言而又不能明确地表达出来时 ,再去开导点拨他 ,这大概就是启发式的来源。孔子之后 ,《学记》里记载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主张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要诱导、勉励学生发奋努力读书学习 ;不能对学生采取强硬办法 ,要开拓他们的思想 ,不要越俎代庖。可见我国古代人对启发式教学方法 ,已有了较精深的认识和运用。我们今天在教学过程中 ,也在继承和发展启发式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文化教育传统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个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我们必须很好继承这份珍贵的遗产,以振兴我们的教育事业。本文仅就孔子教学思想中的几个原则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意义略陈管见。一、启发式原则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式教学,而我国启发式教学的历史更为悠久。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有据可考的首创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教育氛《论语·述而》中记载孔子的话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式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掌握…  相似文献   

14.
孔子曾经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则不复也。”这是孔子对启发式教学的精辟阐述。孔子认为启发诱导学生思考问题,也要看火候,不到想求通又无法弄通的地步,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出又说不出来的地步,不去启发他;举一例不能类推出其他几例就不要再教下去了。这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生填硬灌式教学的根本区别。人的智力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天资聪敏,有的学生天赋较差。前者一讲就通,一听就懂;后者需要多次启发诱导才能弄懂弄通。孔子讲的“上智下愚”谈的就是教学,是说聪明的人和愚笨的人是不能求同的两个极端,是人群中的两个少数,而…  相似文献   

15.
所谓启发式教学,追溯其历史渊源,我们就会发现,我国古代的孔子是教育史上首倡“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教育家。“启发”一词源于孔子的经典性论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以隅不一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式教学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它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即宏观层次——原理层面.体现了教学思想原则;中观层次——方法论层面.体现了教学方法体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专德育工作主渠道的政洽课教学,如何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素质型人才。笔者认为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 一、启发式教学源远流长 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启”和“发”相辅相成因果关系作了表述,即“启”是前提条件,“发”是必然结果,无“启”就无“发”。换言之,就是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求知而又不知,想说  相似文献   

17.
所谓启发式教学,追溯其历史渊源,我们就会发现,我国古代的孔子是教育史上首倡“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教育家。“启发”一词源于孔子的经典性论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以隅不一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式教学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它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即宏观层次———原理层面,体现了教学思想原则;中观层次———方法论层面,体现了教学方法体系的指导思想;微观层次———方法、方式层面。每一层次体现的内涵、方面是迥然不同的,但无论是微观还是中观层次,它们都是受宏观的…  相似文献   

18.
浅议启发式教学中的“讲”和“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的。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思想,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许多教师由于对启发式教学存在语义理解的问题,从而对它的认识有些片面。现就启发式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作如下探讨。1 启发式的实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启发一词最早来源。《现代教学论》中把启发式定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遗产是极其丰富的。许多优秀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套符合教学规律的理论和方法。启发式教学原则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外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启发”这个术语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孔子。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  相似文献   

20.
启发式与注入式相比,是公认的一种好的教育方法。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问。有人曾说,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提问就是有目的地设疑,疑设得好坏,是否提问得法,可启发或堵塞学生思维。我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