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亲历来是被讴歌的对象,“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形象一直与温柔、慈爱、坚强、宽容、博大等这些字眼联系在一起,但在张爱玲的文本中,没有爱情的女人成为母亲之后,一反母性美好的形象,却受到调侃和讥讽:"金发的圣母不过是个俏奶妈,当众喂了一千余年的奶。”  相似文献   

2.
母性的异化─—张爱玲小说母亲形象解析肖朝红张爱玲是40年代上海“孤岛”中崛起的一位文坛奇女子。她以其对人生、社会独到的观察、对人性的深刻解剖、对变态心理的深层剖示震惊了文坛。苍凉、凄艳的人生,无爱的荒漠构成了她40年代作品的基调。在人类之爱中,母爱一...  相似文献   

3.
母亲形象的塑造历来是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中国文学史上传统作家所描写的母亲大多具有伟大、无私、圣洁的形象。然而,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以她对生活冷静的观察与体验,用"罪恶母亲"为主题改写了传统母亲形象。她建构的母亲文本内涵丰富,将解构的笔伸向母性深层,表达了具有现代意识的女作家对传统母亲形象的颠覆与超越,使母亲形象成为一个只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4.
祥林嫂和曹七巧是现当代文学史上两位典型的母亲形象,她们都是牺牲在封建婚姻和封建礼教下的女性。同为母亲,祥林嫂和曹七巧却有不一样的母性。祥林嫂身上散发出人类最原始的母性,是人们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的本真甚至有些愚钝的母性;而曹七巧则暴露出被父权制异化了的母性,她更多地带有母性中"恶"的因素。由祥林嫂深沉而备受悲悯的母性到对曹七巧形象分析中的"审母",我们发现从"五四"时期到20世纪40年代,母性的叙述视角发生了明显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金锁记》和铁凝的《玫瑰门》撕去了贴在母亲身上的天使般神圣的标签。与高尚善良、无私奉献的传统母亲形象相比,曹七巧与司猗纹是残酷无情的、是令人们憎恶的“恶母”形象。同时,她们又是封建礼教与封建婚姻制度的受害,是值得人们深深同情的。这两位与众不同的母亲形象折射出了作对母性的价值和本质的更深层思考,开拓了母性题材的新主题。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小说以一种异于常人的情感体验,书写了一群非常态的母亲形象,颠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母亲的伟大形象,她所塑造的母亲,自私、病态为其标签,对母亲与儿女关系的刻画更是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索。  相似文献   

7.
"五四"女性作家从女性的角度出发,以母亲的名义进行书写,讴歌母爱,抒发母女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反思母性的缺陷,来拆解传统母性价值,解构母性神话,重新认识母亲的地位。她们对父权社会中神圣母性的解构,一方面体现在对父权话语强加于母亲身上的虚构神话的清除,重塑一个新的母亲形象,另一方面,也是建构女性自身的性别文化价值,建构女性自身传统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女作家毕淑敏在其创作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母亲形象,她们徘徊于爱与理智之间,为孕育和培养下一代而不遗余力,并不断探索、完美着自己。在她们身上,我们找到了毕淑敏对母性意识的绝好诠释。  相似文献   

9.
池莉小说中的母性意识与文化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近作《生活秀》中来双扬的形象母性意识的又一次强化。来双扬没有任何母亲角色,却充分地展示了母性的生存关爱,并牢固地树立起她在家庭的中心地位,这个形象与中国女性的原始意象(女神意明)有着深刻的联系,作品以母性意识肯定了市民生活对社会各阶层的哺育特性,由此而成长起来的大富新贵和精英化都与它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命运多变的女作家。她从小就没有体会到母爱,又加之成年后婚姻生活的不幸及自己作为人母时的无奈抉择,使她有着不同常人的情感体验。在她笔下母亲都是畸形变态的恶母形象。这些母亲形象折射出作者对母性的价值和本质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开拓了母性题材的新主题,为文坛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焦振文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5):38-41,62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存在大量反映母亲形象的剧目,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女性除去具有自然母性的特点外,更具有附着在其身上的另一种色彩,即她们多站在男权话语立场上进行言说,自觉地维系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规范,恪守着传统的妇德礼教伦理纲常。  相似文献   

12.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塑造的拉姆齐夫人,是维多利亚时期典型的家庭妇女形象。这个人物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作者生动而精确地勾画出她身上的时代特色与传统气质,更在于这个人物所表达出的精神内涵和自我价值,即她的“母性”力量。通过这种最原始的母性之美,伍尔夫展现了一位生存在传统父权制文化语境中的妇女,是如何坚实地依靠自我的精神力量与感情,实现着自我的个人价值的。通过拉姆齐夫人,伍尔夫呼吁了“母性”的回归,也印证了她提倡女作家通过回溯过去以及母亲形象来进行思考与创作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文学中母亲杀婴母题和母性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亲杀婴母题在西方学本中屡见不鲜,却未引起评论界足够重视。其实这一学母题在重构母性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科学社会领域历时性地追溯母性构建的历史,可说明“家的天使”的母亲形象是男权社会统治妇女的意识形态的外化;把学中母亲杀婴现象作为切入点,有助于对母性概念进行解构,并以此重构母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莫言的《丰乳肥臀》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上官鲁氏进行分析,发掘这一人物身上伟大的母性光辉。文章是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其进行解析的:热爱生命,敢于反抗的母亲,无奈、宽容无私的母亲;呕心沥血、无所不能的母亲;真实而悲哀的母亲。从母亲所散发的母性光辉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作者所赋予作品的悲剧意味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莫言作为当代十分重要的一位作家,塑造过众多女性形象,其中对母性的想象是极为重要且不可忽视的。莫言本人也毫不讳言自己对母亲的依恋,认为母亲、故乡、童年是自己创作的三大灵感来源。通过对莫言笔下的母性想象进行分析,阐明这种想象与土地意象以及母性崇拜的联系,同时对其所包涵的博大性、抗争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对种族退化的启示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刻画了一系列母亲形象,其中真正为人所熟知的却是她笔下的恶母形象。本文试图以张爱玲文学作品《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分析,来探究其恶母形象的创作根源及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众多无私、仁爱、善良的慈母形象,她们伟大的母性情怀令众多读者感慨、赞叹,为了家庭、儿女,她们大都付出了自己所有的一切,真实地流露出女性的自然母性;然而,非所有的母亲都是如此,她们有的为了自我的个性解放,为了追求人格的独立, 自觉地回避了母性意识;还有的因为生活的艰辛及思想的束缚,在她们身上固守的母性意识逐渐变异,亲情的挚爱甚至转变为仇恨。通过对各种母性表现的梳理,我们可以体会到浓厚的男权文化氛围对广大女性解放的束缚、阻碍,以及女性解放道路的曲折、漫长。  相似文献   

18.
母性意识与生存意识——关于《生活秀》的两个话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莉近作《生活秀》中的主人公来双扬是作者母性意识的着意强调,主人公自身并无任何实际的母亲角色,却以超凡的勇力哺育了弟妹,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男性角色。来双扬的形象隐含着中国女性的原始意象,即母性崇拜的因素。这种母性意识集中体现在她的生存意识上,以此展示出市民文化与政治文化、精英文化的冲突,并肯定了前者对后者的哺养特性。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代女性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通过歌颂母性,开创了20世纪中后期美国女性诗人的重要流派,即"母亲诗人"。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她自己的儿女为创作对象和创作灵感来源的诗歌;第二部分,注重思考和探索母性体验与创作力之间关系的诗歌。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母性诗歌",旨在揭示诗人创作"母性诗歌"的重要意义,即诗人通过书写母性来确定自己的诗人身份、实现自我的转变,试图从自身的"三重困境"中走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文学中出现的"母性神话"倒塌的现象已经在引起学者的注意.但这一问题在中西文学的古典时期就已经出现,呈现出如赫拉、美狄亚、细侯等"恶母"形象.本文对中西古典时期恶母形象进行了列举陈述,并通过对当时父权社会的分析,得出所谓的"母性神话"是根本不存在的结果.另外,这些"恶母"形象表现出了母亲的多元性,是对于"母性神话"的解构,母亲之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