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志岩 《档案天地》2007,(1):27-28,42
2000年.德国一家制片公司根据玛丽塔.洛朗兹的自传拍摄了一部题为《我与卡斯特罗》的纪录片。影片上映后.这位60多岁的老妇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对当年的暗杀行动悔恨不已。“中情局毁了我的一生.它比黑手党还残忍……”玛丽塔说她只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回到故乡德国,另一个就是与卡斯特罗见面.希望得到他的谅解,“我会对他说:我爱你,我的大胡子!”“爱情的力量更为强大。我不杀他.因为我天生就不是一个杀手.我不能剥夺我所爱的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鲍良彦  雷蕾 《大观周刊》2011,(15):47-47
死亡是每个人本真、切己且无法避免的一个经历。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哲学史上意义深远的事件,仿佛一则寓言,一个谜。他策划了自己的死亡方式,以一场浩大的审判,以法律正义的名义判处自己死刑,把自己生命的余烬,凝成一个死亡之谜,给后人留下了一道人文学科的“哥德巴赫猜想”。苏格拉底好像在为自己申辩,可是他又有意在死亡之中觅求真理,他的死是他哲学与行为的伟大结合。  相似文献   

3.
郭进 《大观周刊》2011,(17):6-7
死亡是每个人本真、切己且无法避免的一个经历。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哲学史上意义深远的事件,仿佛一则寓言,一个谜。他策划了自己的死亡方式,以一场浩大的审判,以法律正义的名义判处自己死刑,把自己生命的余烬,凝成一个死亡之谜,给后人留下了一道人文学科的“哥德巴赫猜想”。苏格拉底好像在为自己申辩,可是他又有意在死亡之中觅求真理,他的死是他哲学与行为的伟大结合。  相似文献   

4.
正虽然预知死期是我喜欢的一种生命结束方式,可是我仍然拒绝死亡。在这世上有三个与我个人死亡牢牢相连的生命,那就是父亲、母亲还有荷西,如果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在世上还活着一日,我便不可以死,连神也不可以将我拿去,因为我不肯,而神也明白。失去荷西后的一个深夜里,我与父母谈话,突然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的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更幸福的归宿。"母亲听了这话,眼泪迸了出来,她不敢说一句刺激我的  相似文献   

5.
从“神实主义”说起 第一次听说《炸裂志》,还是在2011年,我对阎连科老师进行了一次访谈,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问他《四书》(这部书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在内地出版,但有繁体字版)之后的新作。阎老师提到,他正在写一本书,内容是有关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而且这本书是完全按照“神实主义”观念而写的。对于这个观念,我更不陌生,  相似文献   

6.
少年酒     
许多年前,还在读书,坐在靠窗的桌子边。那时候,课余喜读香港台湾的小说,读得心思苍茫,常常拿钢笔在木制的桌面写些伤感的词语或句子,以此对景遣怀。 许多年后,我的他跟我说,其实那时候他去看过我写的那些字。在一天早晨,教室里还没有人的时候,他一行行读了。“哀大莫过于心死”,他说我写过这一句。我愕然。没有想过他会去看,而且,至今还记得。  相似文献   

7.
少年酒     
许冬林 《出版参考》2011,(10):37-37
许多年前,还在读书,坐在靠窗的桌子边。那时候,课余喜读香港台湾的小说,读得心思苍茫,常常拿钢笔在木制的桌面写些伤感的词语或句子,以此对景遣怀。 许多年后,我的他跟我说,其实那时候他去看过我写的那些字。在一天早晨,教室里还没有人的时候,他一行行读了。“哀大莫过于心死”,他说我写过这一句。我愕然。没有想过他会去看,而且,至今还记得。  相似文献   

8.
名人书事     
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224卷之多,代表作有《读(通鉴)论》《尚书引义》等。他大女儿出嫁时,他陪送了满满一箱书稿。他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清代诗人袁枚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痴瘤。”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口味有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去连队采访.一位连队业余报道员说的一句话。令我至今难忘:让我们和新闻一直“在路上”。在体味这句话的同时,我不禁想到当前正在新闻界如火如荼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油然感到,作为部队基层新闻工作者.我们应当如影随形的与新闻一直“在路上”。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14日晚,济南电视台《泉城夜话》栏目演播大厅,当山东大学“残脑”教授王政之和90多岁高龄的母亲隋桂芝各柱一双拐仗登上演播台时,台下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我儿子是1979年在北京参加世界高能物理学会时突发重病而致残的,医生说他活不过两年,老伴和儿媳承受不住打击,一个猝然去世,一个离家而走,我也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我不能死,我死了儿子怎么办……,只要儿子还有一口气,我就好好活着照顾我的好儿子一天。我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默念的第一件事就是:绝不能先我的儿子而去……。”台上,隋桂芝泣不成声;台下.观众们早已泪雨滂沱……  相似文献   

11.
今年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恰逢周六。一大早,老公赶着问:“今天怎么庆祝?我请吃饭怎么样?”我说:“好啊,咱俩上哪去?”他听了顿了顿,说:“只有咱俩吗?还是带着孩子一起去吧!”我瞟了他一眼:“庆祝结婚纪念日带孩子好吗?这日子,不都是两个人去浪漫一下吗?”他嘻皮笑脸地回答:“既然是庆祝,当然要带着成果了,没有成果怎么叫庆祝呢!”于是,我们就带着三个“成果”一起去吃饭了。  相似文献   

12.
温泉     
神说,云南大地上有三万个温泉,这是我模仿神的口气说的一句话。我以为这句话肯定是神说过的,只是没有文字记录而已。中国之神隐匿在自然中,它不是彼岸的,不是生活在别处,是此在的,中国之神隐匿在一个温泉里。神在大地上说话的时候,不是说,要有光!而是说,啊。就像一个孩子,一切都在他之前在着了,他只是喜悦地说着“啊”,“啊”。孔子获得神启,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来讲道家文化的兴起。首先我们要知道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如果不了解他,无从谈这个话题。在1910年的时候,有一位德国学者写了一本书叫《老子》,他在这本书的前言中这样说:“也许在老子的时代并没有人能够理解老子,而在我今天写书的时代也还没有真正认识老子,老子属于未来,将来会有人理解他的思想。”今天离他这本书已经将近一百年了,现在能不能说我们已经懂得老子、理解老子?我觉得我们正在向这个目标努力,当代道家文化的兴起,就是试图从新的时代去认识和理解老子。  相似文献   

14.
1 昨晚,又看《蜡笔小新》,小新一犯错误他妈妈就生气,他总是对他妈妈说;“别生气了,美人。” 小新好色(他只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遇到美女总是问:“你喜不喜欢吃青椒?”或“你喜欢什么样的冰淇淋?”但就这几招已经逗得许多少男少女甚至像我这样不大年轻的人民的喜爱。 今年年初还有一套漫画很勾人阅读,那就是《我是豆豆》.小学生豆豆6岁.比蜡笔小新大一点儿,也是一个小活宝,他不喜欢上课和做作业,但招人喜欢,老师让他写日记.星期一他写上:“今天爸爸妈妈吵架了”,星期二他写:“今天爸爸妈妈没吵架”.星期三是:…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漫画界,江有生被公认为是一位“常青树”.不仅其漫画能常画常新,而且其思想和观念总能跟上潮流.站在时代的潮头。听惯了别人对他漫画赞赏,他总是冷静地回应:“我只是画出了我自己的风格。”常常面对新闻漫画是死是活的争论.江有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过来人特有的平和:“新闻漫画没死,但路途艰难。”谈到新闻漫画的改革,他敏锐地指出:“模仿很必要,但独立的创作更重要。”谈到新闻漫画所遇到的尴尬处境,这位年逾八旬的老者的回答依然掷地有声:“面对困境至少我们还能微笑。” 这就是江有生.一个永远坚持自己的风格.永远保持乐观心态与平和心境的慈祥老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E.B.怀特的猪生病了,怀特给他灌了蓖麻油,猪不喜欢这味道。“他稳稳当当地站着,稍微咂一下残留的蓖麻油,有几滴从他的嘴唇漏下来,而他带着恨意的眼睛在几根若有似无的睫毛遮挡下盯着我看,一副厌恶的样子。”想必再没有人会像怀特,以人的慈悲去描写猪的眼睫毛了。读过这篇《一头猪的死》之后,我掩卷深思,得出一个结论:做猪就得做怀特的猪。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杂志的编辑曾在电话中半开玩笑地问我:“你怎么专写敏感的题材?”我回敬他一句:“我如果不敏感怎么当记者?”他马上举手投降:“那是,那是。”我其实知道,他的本意不是说不要写敏感的题材,而是要把握在一定的“度’上,太敏感了不好办。怎么就说中国人活得太累呢?(是心理上太累)干什么事都是“既要”“又不要”。否则,就说你偏激。这个“度”,或许就是中国的老祖宗所发明的“中庸”。自然,这里面或许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咱们且不去研究。我所着急的是,这个“中庸”为什么会把中国人整得于什么事情都是不前不后,不紧…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欧洲文明相对于中国文明有什么特殊之处,我觉得有一点应该引起特别的重视,那就是欧洲文明的两大源头:古希腊哲学和基督教都体现了一种从容赴死的精神。前者是苏格拉底,他本可以免去一死,但他没有利用这个生的机会,他选择了死。后者是耶稣,按照逾越节的惯例,死囚中有一个能得到赦免,无辜的耶稣和有罪的巴拉巴面临这个机会,而耶稣的答复是:“钉死我吧,放了他。”中国历史上并非没有慷慨赴义的传统。比如伯夷叔齐,饿死不食周粟;比如项羽,自杀不过江东;比如谭嗣同,宣称自我牺牲从他开始。这些英雄的死,一律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原冀鲁豫军区的一位老战友来看我,开头就问我离休前是什么职务,我说当编辑(因为离休前的副主编江没有正式下命令)。他忽地一怔说:“啊!怎么了,咱在冀鲁豫时你就是编辑,一直到现在未动呀!?”我说:“是啊,当编辑已经几十年了。”“你真有瘾,要我早不干了!”反过来他又说:“像你这样四五十年职务一直未动,一个劲地当编辑的,恐怕全国新闻战线也少有。”说到“瘾”,那真算是靠“瘾”,使我爱上了编辑工作这一行。如果再具体点说,这一行,就是“民兵”──民兵的宣传报道工作。的确,参加革命工作50多年来,我除做过…  相似文献   

20.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在位近三十年,在中东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素有“雄狮”这称。近年有关他去世的消息时有所传,对此他总是带着笑意说:“媒体已不止一次地报道我死了。”这一次,他不能再笑了,他真的走了。因心脏病突发,他倒在了电话机旁,当时他正在与黎巴嫩总统拉胡德通电话。他以“我们应该给下一代创造一个平安的环境和更美好的未来”这样发人深省的话语,结束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