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林少安 《新高考》2004,(4):22-23
在解析几何的解题过程中,常有一些若暗若明、含而不露的条件.隐藏在题设或结论的背后,在我们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将我们的解题思路引向歧途.如何躲开题中预设的“陷阱”.得到正确的解题结果.这就需要我们对常见的“陷阱”做到心中有数.笔者整理出了解析几何题中的各种“陷阱”,同学们如果在解答解析几何题的时候,对照这些可能忽略的条件.一定可以得出更全面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金宏道 《数理化解题研究》2005,(2):F004-F004,F003
题设“陷阱”是命题人独具匠心、良苦用心的体现,没有“陷阱”的题往往缺少活性,题设“陷阱”要求应试者思维具有整体性、周密性.认真审题,深入剖析,找出题干中最具价值的隐蔽信息,只有认清殊途,才能免遭覆没,请看以下几例:  相似文献   

3.
2006年全国理综试卷(Ⅱ卷)化学试题中,选择题难度中等稍偏易,非选择题难度中等,并且每题分值相等(4×15=60分).与历年化学试题相比,有机试题、实验试题年年考查.不同之处是今年的推断题增多,像第27题、第28题都增加了高考的区分度.同时,第29题(2)(3)两问有陷阱,易导致失误.总体看,今年的化学试题对重点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较广.  相似文献   

4.
陈鑫民 《高中生》2010,(1):43-44
同学们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题目看起来似曾相识.轻而易举就可选出“正确答案”.结果却发现自己错了。这些题目就是我们所说的陷阱题。它们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解答。出题者往往设下“陷阱”,如果大家用固定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就会误选答案。近年来,高考试卷中也常有这种性质的试题出现。当同学们遇到这种题时.同学们既不可轻易下手.也不可不知所措.而应做到三思而后行。  相似文献   

5.
迷惑性试题,又称干扰题、“陷阱”题,在每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命题者为了考查考生的能力,人为地设置了迷惑性试题.不少考生由于平时缺乏这方面的训练而误人“陷阱”.笔者在此就高考中的常见迷惑性试题给予归纳.  相似文献   

6.
王小玲  高利平 《高中生》2009,(12):25-26
高考单项选择题中有相当数量的根据学生的思维定式而设计的陷阱题。这些题中的陷阱往往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命题人主要通过增加句子的复杂程度,改变句子的正常结构,省略关键的答题信息,利用貌合神离的句式结构等来设计干扰信息,误导学生的思维。解答这种题总的原则是:化繁为简.去枝留干;恢复原状,返璞归真;补全信息,还原真相;细心审题,分辨差异。  相似文献   

7.
唐秀丽 《考试周刊》2013,(73):143-144
在近几年的初中物理考试中陷阱题是非常常见的,学生很容易在这些地方出错。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些常见的陷阱题,并就如何设置"陷阱"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有关电化学问题时,经常会遇到“陷阱”题.下面把此类问题的典型设陷类型举例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学生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9.
关于数学学习与教学中设置“陷阱”题的问题,已有众多的研究者发表了相关的论文,通过这些文章可以看出,针对在数学学习与教学中是否设置“陷阱”题的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观点是反对设置“陷阱”题,另一种观点是倡导设置“陷阱”题,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学者回避了这个问题。笔者在这里拟对数学学习与教学中设置“陷阱”题的几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数学(理科)第12题,是一道非常难得的创新题.这道试题,在常规题目的基础之上蕴含着不少新意,在题意简明的表象之下隐藏着许多陷阱.解题时,虽然容易“入手”,但是难以“得手”.这道试题,作为高考数学选择题的“把关”题,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1.
高考单项选择题中有相当数量的“陷阱题”是根据学生的思维定势而设计的,这些“陷阱题”往往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考命题的日趋成熟,出题者越来越多地把考点蕴涵在更复杂、更高级、更难识别的语境中.或使有些题目看起来似曾相识,轻而易举就可选出“正确答案”,结果却往往出错。这些题目就是常说的“陷阱题”。要答好这类题,同学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一些识别“陷阱”的能力。本文将结合近几年高考题及各地模拟题来揭示形形色色的“陷阱”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张运桥 《英语辅导》2001,(10):26-27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单选题,不难发现,题干中的一些干扰部分就像一口口“陷阱“,使得有些同学很容易误入,从而导致选择出现错误。因此,笔精选部分高考题,加以分析和拓展.以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东生 《考试》2010,(5):14-16
汉语本身的复杂性,造成了汉字的识记和书写的困难,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命题者在这道题上的“陷阱”设置类型:  相似文献   

15.
黄桂蓉 《中学文科》2009,(13):138-139
高考英语改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词汇、语法、行文逻辑的纠错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率,文章总结了命题者针对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考查对象常用的设题陷阱和设题规律,指导学生避开命题者所设陷阱。  相似文献   

16.
在运用化学规律解题时,需要对规律有透彻的理解.若学生对“规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味照搬硬套,忽视“规律”应用的前题条件、适用范围及环境变化等,则有可能走入解题的死胡同或误入题设陷阱而得出错误答案.本文就电化学中的一些规律在应用时而造成的误区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17.
黄元新 《考试周刊》2011,(57):11-12
很多考生在解有关遗传题的概率计算时,没有认真审好题,题目中往往设有陷阱,他们没有找到解题的关键点,题目要求的范围也没看清楚,最后导致得到错误的结果。下面我结合多年来指导考生解题的一些经验谈谈一道易错题的解题方法及拓展。  相似文献   

18.
“一题多题”之内涵绝不同于“一题多解”.“一题多题”是通过思维将一个开放性几何题转化为多个封闭性几何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按照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观点,在认识变化过程中.由开放性几何题所引起的顺应转化为封闭性几何题所引起的同化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传导出思维的成长和发展.也反映了思维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命题者往往在代数类试题中设计一些审题障碍或解题陷阱,既能考查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是否全面、基本功是否扎实,又能考查同学们的数学思维是否缜密,还能考查同学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是否达标.对同学们来说。稍有不慎,极易落人题中的圈套或陷阱.造成失分.如能全面地分析问题.掌握一些解题技巧或套路,那么解这类问题也就“有章可循”了.  相似文献   

20.
在中考或学期统考中,常出现物理陷阱题,解这类题要求对物理公式、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有深刻的理解,并认真审题和周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