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顾炳枢 《寻根》2005,(3):44-48
至今仍流传于一些民族地区的傩舞,作为人类早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活化石”,传递和延续着古老的文化信息。这种不死的人文精神,折射出人们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生态的深深眷恋。保存在青藏高原东部同仁县年都乎村的“於菟舞”,就是这样一种古老、特色而又极富生命力的珍贵古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2.
简·奥斯汀是同性恋者吗田耀编译简·奥斯汀(1775-1817)"很高兴听说奇勒姆舞会举办得很成功,而且我也听说你同肯布尔先生跳了四支舞,"简·奥斯汀1801年在给她姐姐卡桑德拉的信中这样写道,"跳四支舞固然很好,可我无法理解你为什么要同这个蠢货跳四支...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客家先民的几次南迁,把中原文化带到南方定居地,与当地土著文化相互吸收融汇,有的还经文人墨客和民间艺人的充实、加工、提高,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客家文化艺术。客家民间歌舞就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它有的附着存在于不同艺术成份的综合表演艺术中,如《打船灯》、《打狮》、《犁春牛》等;有的存在于宗教法事活动中,如《打花》、(碗花》、《打狮刀》、《踩九洲》《打莲池》之类;也有少数作为舞蹈单独存在的,如《大福鼓》、《大刀舞》、《狮舞》等8种。这些客家民间歌舞,有的是对劳动动作的模仿,有的是对动植物的…  相似文献   

4.
巴人是一个早己消失的民族,巴文化也只存在于远古典籍的只言片语之中.巴人的踪迹何在?巴文化缘何消失?都成为千古之谜,也是《大河之舞》言说的文化起点.罗伟章将他对巴文化的思考浓缩于一个小岛.故事发生在古巴国地界川东宣汉县境内.罗家坝半岛位于宣汉境内后河与中河的交汇处,环境封闭,民风强悍,保留了古代巴人“尚武好斗”的习俗.对内以武力解决争端,“他们的交谈方式,不用嘴而用拳头”;对外“他们的好斗不是为了进攻,而是为了防御”.半岛居民的好斗和喜欢跳一种集体舞“摆手舞”是古巴人“刚勇好舞”的古风遗存.这样的古风使得罗家坝“多年来没添过一个外来户”,半岛人顽强地保留着从远古流传下来的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5.
盛唐气象不仅是一个诗学范畴,而且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总概括。具体到乐舞领域,亦有着其一脉贯注的精神风貌。文章通过考辨《教坊记》、《乐府杂录》所列健舞、软舞中的胡舞,从文化的角度考察盛唐气象的丰厚内涵,即博大兼容的文化精神之展现;以《剑器浑脱舞》的流传为一个侧面来审视盛唐气象的多元性与延续性。  相似文献   

6.
曹蕾 《文化市场》2007,(1):43-43
面对文化市场的一些“顽疾”以及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江苏文化市场管理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调整思路,从侧重打击转向“打建并举、重在建设”,积极培育文化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在音像市场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网吧管理、演出市场改革、文化市场执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使全省文化市场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去年4月中旬。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在江苏召开全国音像市场管理江苏经验交流会,刘玉珠司长在会上充分肯定了江苏省近年来在音像市场管理方面的创新之举及取得的突出成绩,并将江苏经验总结为“思路明确、真抓实干”8个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融入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不仅有助于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而且有利于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促进全民健身的深入落实。本文利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访谈与现场观摩等方法,对黄龙溪镇所管辖的8个村和1个社区开展火龙灯舞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对火龙灯舞健身价值认识正确;对火龙灯舞的历史起源与文化特色有浓厚兴趣;传统民俗节庆节日是集中开展火龙灯舞的日子;40岁及以上人群是参与火龙灯舞的主要人群;制约社区开展火龙灯舞的主要因素是组织管理的缺失;传承人匮乏;民间体育赖以生存的土壤丧失;经费无保障。本文拟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融入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不仅有助于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而且有利于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促进全民健身的深入落实.本文利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访谈与现场观摩等方法,对黄龙溪镇所管辖的8个村和1个社区开展火龙灯舞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对火龙灯舞健身价值认识正确;对火龙灯舞的历史起源与文化特色有浓厚兴趣;传统民俗节庆节日是集中开展火龙灯舞的日子;40岁及以上人群是参与火龙灯舞的主要人群;制约社区开展火龙灯舞的主要因素是组织管理的缺失;传承人匮乏;民间体育赖以生存的土壤丧失;经费无保障.本文拟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吴宗海 《寻根》2007,(3):28-30
在弘扬传统文化、挖掘并保护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声中,各地文化节出现了舞龙、舞狮、荡湖船、打连湘等文化形式,但恕我孤陋寡闻,一直未看到有送麒麟的活动,与麒麟有关的文化也不昭彰,像有关孔子诞生的“麟吐玉书”典故,在工具书《辞源》、《辞海》中均无此条目。  相似文献   

10.
畲族舞蹈     
畲族舞蹈是闽东民间艺术的百花园中极为艳丽。独具芬芳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畲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许多鲁族舞蹈都几近失传了,经过闽东文艺工作者这些年的挖掘。整理,现有了优头舞》、《铃刀舞》、《猎捕舞》、《迎龙伞》、《六结花》、《婚礼舞》、《祈福舞》等数十种畲族舞蹈。闽东的畲族舞蹈主要表现祭奠祖先、生活习俗与信奉宗教等方面的内容。《龙头舞》、《铃刀舞》是在宁德市挖掘出的祭祖之舞。《龙头舞》是纪念祖先创业功绩的舞蹈,该舞分为三个舞段进行。第一段(日用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