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浮动抵押起源于英国衡平法,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对新类型担保制度的需要而产生的。我国物权法中确立了浮动抵押制度,在完善我国担保物权体系,弥补传统抵押之不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皆有重大的意义,是一次重大的立法突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海外投资担保现状的分析,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提出了建立我国海外投资担保制度的构想,并阐述了这一制度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担保制度是债权人保障自身权益、防范和化解交易风险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担保方式主要有人的担保——保证、物的担保——抵押、质押和留置,以及金钱担保——定金和保证金.这几种传统担保方式在交易中都有适用的空间,但在防范化解风险、保障债权人权益方面又都存在着局限性,即可靠性不足、风险防范度不高,存在权益实现的复杂性和经济上的低效性.对传统担保方式局限性的分析,是为补其短而扬其长,以更好地保障债权人的权益,也为我国未来担保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论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程保证担保制度是工程建设领域风险控制的一种责任机制。工程担保充分利用信用手段,加强建设市场主体及保证人之间的责任关系,能够有效地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我国建筑市场在快速引入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同时,还需在我国具体的国情下动态地克服存在的障碍和并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源于行政合同在现代行政法中的崛起以及对纳税担保的法律性质的定位,在纳税担保中引入行政合同理念。纳税担保制度的核心是平衡原则和程序控制原则,一方面要合理配置各方权利义务,寻求其价值取向上的兼容非对等性之平衡;另一方面,要以程序控制原则来保障平衡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让与担保制度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了巨大作用,致使许多国家纷纷考虑将让与担保制度纳入担保法体系之中,使其成为担保物权的一种。这对我国现行的担保法体系和担保物权制度是一个重大挑战。而让与担保制度进入担保法,成为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并存的担保物权的一种已是大势所趋。从让与担保制度的性质、构成要件、效力以及与其他的担保物权制度的关系来论证让与担保制度纳入担保法,成为担保物权中的不可替代的一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信用与担保相互依存,信用是担保存在的前提,担保是信用的保障,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信用;二者似乎又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信用本质上不需要担保,而担保又说明信用已不足而论。对信用和担保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关系略作剖析,并指出二者没有实现良性互动症结之所在,以期对信用和担保制度的研究和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意定动产担保物权类型体系的发展完善既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回应,也是民法理论体系发展完善的内在要求.意定动产担保物权是逻辑严密的制度体系,担保物权类型、担保标的的范围、公示方式以及担保物权的设立模式等等相互影响.我国<物权法>的意定动产担保物权类型体系主要由抵押权和质权组成,但是存在着动产浮动抵押可行性较差、权利质权与权利抵押难以协调、公示方式与效力不统一等不足,完善的途径在于设立一元化、涵盖性的动产担保概念、建立动产担保统一电子登记制度和采用公示生效主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某种担保是否为民法(尤其是民法典)所明确规定,可将其分为典型担保与非典型担保,后者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在于弥补前者的缺陷与不足.随着我国担保物权法律制度的初步建立,让与担保、所有权保留等非典型担保方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日俱增,然而司法实践中遭遇的法律障碍使其陷入发展困境,首当其冲的便是与物权法定原则、禁止流质契约规则、物权公示原则的冲突.司法实践中,应对非典型担保进行重新定位,通过缓和适用物权法定原则、有限解禁流质契约、统一物权公示制度等途径完善我国担保物权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纳税担保法律性质争议源于对纳税担保行政性和民事性多元目的价值的不同认识.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的核心是税务机关以国家债权人的身份与担保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按照法的价值位阶将这一关系定性为民事性,有利于保障税收债权的安全,有利于贯彻落实我国物权法的平等保护原则,也有利于我国税法理论的进步和法律的正确适用.  相似文献   

11.
掣夺条款是唐代借贷契约中的一种特殊条款,掣夺制度的出现与唐代交易的支付方式有关,其功用是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通过对契约文本的梳理和条款文字的解析,探析掣夺条款的功能与性质。一般认为,唐代借贷契约中的掣夺条款是一种担保,通过与现代担保的比较可以得知,掣夺的性质不属于担保,而是特殊的债权保障。借贷双方通过约定允许债权人私力救济,以实现债权,唐朝官方也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承认这种私力救济的合法性,掣夺是中古时代公私观念、国家法律与私人债权保障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现代债权法规定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2.
贷款担保制度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但由于我国现行贷款担保制度本身的缺陷和立法不足,使得贷款担保制度的作用没有得到良好发挥,贷款人和借款人的相关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维护,担保物的效用没有得到极好利用。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要通过摒弃保证、强制保险和完善贷款权利质押担保立法等方式修正现行的贷款担保制度;并且引入贷款信托担保,以弥补现行贷款担保制度的天生缺陷。  相似文献   

13.
让与担保作为一种非典型担保制度,因其兼顾"让与"的债权属性和"担保"的物权属性的双重性格,使得让与担保制度在我国的设立存有颇多争议。争议的问题之一就是我国设立让与担保制度的可行性在哪里?本文选取了其中比较有争议的一点即让与担保与我国现行抵押制度的区别来对我国设立让与担保制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我国设立让与担保制度扫清理论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制度障碍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表面上是融资渠道狭窄,根本原因是融资制度的障碍.因此,应从制度创新入手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为他们融资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政府应该在创新信用担保制度、资本市场制度、政府管理制度等方面为其融资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5.
让与担保,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为担保债务人债务,将担保标的物的权利转移于债权人,于债务清偿后,标的物应返还于债务人或第三人,于债务不履行时,担保权人可就该标的物优先受偿的权利。通过最能反映让与担保特点的公示制度、让与担保交易安全的维持制度以及让与担保实行的清算制度的设计,实现让与担保制度的法定化。  相似文献   

16.
调解担保制度作为我国新建立的一项法律制度,对于民事调解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健全完善。但是,我国有关调解担保制度的规定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关于调解担保与调解书生效时间不一致、案外担保人拒绝签收调解书等问题,就需要通过修订相关规定,进一步地完善调解担保制度,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调解担保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工资债权作为一种保障社会个体基本生存需要的债权,大多数国家均赋予其特定的效力,即优先于普通债权,甚至优先于担保物权受偿。但工资优先权在各国有着不同的立法例,也有着不同的性质。在我国当前法律体系中,工资优先权是具有法定担保性质的债权优先权。即使我国未来民法典确立独立于典型担保物权制度的优先权制度,工资优先权基于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也仍然应定性为债权优先权。至于未来工资债权是否优先于担保物权的争论结果如何,工资优先权的债权优先权性质也不会发生改蛮。  相似文献   

18.
信用担保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有效途径,也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办法。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且发展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建设和运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日本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主要差异,结合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浮动抵押源于英美法系,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对新类型担保制度的需要而产生的。由于浮动抵押灵活的制度价值和对融资金融的益处,我国在物权法中引入了浮动抵押制度。本文通过分析物权法上浮动抵押的特点和不足,对完善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20.
在社区矫正审前评估程序中引入担保机制,是近年来成都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着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内容。部分试点地区的司法实践效果表明,通过运行担保程序,可充分调动社区力量参与到社区矫正监管工作中来,这有利于充实监控力量。本文对审前评估程序中引入担保机制的重要意义、审前评估程序中担保机制的制度设计(包括担保主体及具体要件、担保程序、担保人职责等)以及进一步完善担保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等进行了探索,希冀对充分发挥该制度的作用以预防和减少刑释人员再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