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慧美 《精武》2012,(10):11-12
目的:通过分析高校排球运动中运动员的损伤情况,为提高排球教学质量及预防运动损伤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法及调查问卷法等调查部分高校排球运动中运动员损伤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结论:针对高校排球运动存在的潜在损伤隐患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及预防措施,对提高比赛及教学训练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排球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索我国排球运动员创伤发生的规律,从而为寻找预防和减少训练及比赛中的创伤提供依据,对我国419名排球运动员进行了创伤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为2.6人次/1000h,所有受试者在训练中损伤的发生率为1.8人次/1000h,比赛中的损伤发生率为4.1人次/1000h,踝关节损伤发生率是1人次/1000h,是排球运动中的最常见损伤。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8所高校70名女子软式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软式排球具有重量轻、球体质地柔软、动作难度较小等特点,长期大运动量、大强度运动会造成肩、肘、腕、手指及踝等关节部位的慢性损伤;随着训练年限的增长损伤率也显著增高;软式排球的技战术特点所造成身体损伤部位的比例不同;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过度疲劳、精神不集中、伤病在身、场地、器材等;高校女子软式排球运动员在训练中的损伤率远远高于比赛中的损伤率;为了减少和避免运动损伤,应加强身体素质及技战术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我国排球运动员的损伤研究(综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排球运动是世界上流行的运动项目之一,排球运动员的损伤率估计在二到五人每一千训练比赛小时,主要的损伤部位是在肩、腰、膝、踝等部位,运动损伤方面的研究目前还不成体系,因为各研究的损伤标准不一。为了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从内外两个方面综述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散打运动损伤的训练学致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体育学刊》2007,14(6):119-122
对我国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特征及训练学致因进行了探讨.我国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较为普遍,但其损伤程度轻微;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专项训练、准备期的后期和竞赛期;常见于鼻、腰、耳等部位;受伤类型多为扭伤,病程为急性损伤;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与年龄、训练年限、文化程度、比赛次数成负相关,与运动等级成正相关;规则的变动、身高、套路训练等与损伤程度不显著相关;造成运动损伤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比赛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持续训练法等,而技术动作主要为摔法;散打运动员受伤的主要原因包括技术要领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合理、局部负担过重、恢复时间及措施不合理、注意力不集中等.  相似文献   

6.
大中学生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走访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142名大中学生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中学生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腰、肩、踝、膝、肘关节;运动训练中运动损伤出现的机率最高,其次为运动竞赛损伤;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规范,身体局部运动量过大,场地器材不良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要重视准备活动的质量,强化基本技术练习,注意恢复训练,改善场地器材设备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12名国家女排队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运动损伤率高达95%;损伤率与排球技术训练、身体素质训练的不合理有关;伤病发病率最高的是膝伤和腰伤,踝关节、腕关节、肩关节、指间关节以及肌肉的劳损和急性损伤比较多见.并提出:加强技术理论研究;科学安排训练内容及负荷等损伤预防对策,及进一步才是高教练员运动员预防意识;制定医务监督计划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探讨福建省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病特点。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16年8月2016年10月在福建省跆拳道队训练及集训的31名(女16名,男15名)运动员有关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损伤部位性质及原因,并对其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做详细分析。结果:福建省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96.8),其中,中度损伤为41.9%,重度损伤为6.5%,损伤部位主要为踝关节、膝关节、足;损伤主要原依次为注意力不集中、准备活动不充分、超负荷运动;治疗手段依次为针灸、物理治疗、推拿。结论:福建省跆拳道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发病率高,给予积极预防治疗,可以最大程度控制病情发展,保证训练及比赛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9.
吕熠豪  周永平 《精武》2011,(A1):9-10
对浙江省队共50名排球运动员进行了运动损伤调查。结果表明:运动损伤46人,发生率92%。其中膝关节,腰部和踝关节损伤最为严重,其发生率分别为47.83%,30.43%,13.04%。并对其病因,病程,损伤种类及治疗方法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分析,并根据损伤调查结果提出了防止运动损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调查研究了湖南省9所高校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对排球运动员在体育训练与竞赛中运动损伤的类型、身体部位、损伤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运动损伤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提出了在高校体育训练和竞赛中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应用调查和统计学等研究方法,对运动员损伤与生物节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人体生物三节律与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和种类具有一定的联系,并分析处在不同生物节律的不同周期的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和特点,对防止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损伤、提高训练成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利用生物节律来安排周期性原则以指导运动训练,避免损伤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燕 《体育科学》2004,24(5):22-23,26
对我国9支优秀男子排球运动队共计117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损伤的调查及病因分析。发病率列前4位的运动损伤依次为髌骨劳损、腰肌劳损、肩袖损伤、踝关节扭伤。损伤的主要原因为:训练缺乏科学性、身体机能不佳、训练水平不足、心理状况不良等。指出运动损伤重在防治,应从运动训练学方面、组织管理学方面、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综合抓起,最大限度的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谈访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辽宁省古典式摔跤队42名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易发部位、常见损伤及损伤原因等方面探讨运动员运动损伤对训练水平的影响,并提出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建议,为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更好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医学研究中流行病学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出现的运动损伤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概率较高;运动损伤主要分布于膝关节、腰部、踝关节、臀部和头、颈等部位;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与运动员的训龄无关,但损伤的程度与运动员的等级呈正比关系;运动损伤流行病学特征显示伤病特征与运动特点相关性较高,虽然专项训练是第一位的致伤因素,但伤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伤病对日常训练的影响十分明显,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总体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应完善训练条件、提高训练科学化水平;加强防护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为不断完善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伤病的治疗方法与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现场统计等方法,对12所普通高等院校140名排球代表队学生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并做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普通高校排球代表队学生的运动性损伤发生率很高,且损伤状况与训练年限有一定的关系.2)损伤部位按其损伤率的高低依次为膝、踝、肩、腰、手指、肘、腕,且造成的损伤多是由扣球和拦网所引发的.3)运动损伤的发生与训练、比赛的时间、季节、场地有一定的关系.4)引起普通高校排球代表队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以技术动作错误和准备活动不充分为多.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单板滑雪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单板滑雪运动损伤呈多样性,经调查损伤部位主要以膝、踝为主。损伤类型集中于扭伤和骨折。发生损伤主要是自身失误、项目本身易受伤、自身力量不足等因素。表明单板滑雪是难度大、具有危险性、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极其严格的运动。建议在今后训练过程中加强自身保护,控制训练负荷,防止过度疲劳,加强薄弱及易损伤部位的肌肉训练,保证运动员以健康的身体积极参加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17.
对排球运动员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排球运动的比赛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运动成绩,加强网上实力,运动员的弹跳高度不断增加;为接近球,运动员移动速度越来越快。因此,运动员运动器官的损伤率较高,这是影响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的主要原因。为此,本文对省市排球队及体育院系接受临床损伤治疗的115名排球运动员的运动器官的损伤部位、类型和产生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在运动训练中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参考。 1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8.
运动损伤是困扰运动员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举重项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举重是一种竞争性很强的体育运动项目,是力量、技巧、智力的较量,由于其竞争激烈,再加上该运动项目强度很大,技术动作不好掌握等原因,使得运动员在运动训练或比赛当中的损伤发生率较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苏地区举重运动员的损伤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针对损伤部位损伤种类,损伤原因,损伤的多发季节等若干方面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讨论,并针对这些常见的伤病问题提出了有关预防损伤的建议,为今后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以更好的促进举重教学训练进展以及比赛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性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海口市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践法对海口举重运动员肩袖,手腕,腰膝等部位损伤的性质及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其受伤的规律,针对30名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运动损伤做了统计和调查,提高分析总结原因是:由于举重运动训练经常出现翻铃,提铃,支撑等动作,所以,运动员在做极限运动时就容易出现损伤.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运动员缺乏一些必要的运动损伤的知识,另一方面就是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状态差,训练计划不合理.针对这些些问题做了调查和研究并提出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损伤类型列前位依次为关节损伤、肌肉劳损、肌肉拉伤、骨膜损伤;运动员损伤部位依次为腰部、膝部、腿部、踝关节、腕关节。发生损伤的原因有运动负荷的安排调控、技术动作掌握、带伤训练、准备活动不够到位等因素。本文将根据损伤调查情况,提出相应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