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被我国广大译者奉为翻译标准,被认为是译界的金科玉律。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信”、“达”、“雅”提出质疑。首先,认为“信”“达”“雅”不能称之为翻译理论;其次,指出“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的适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质疑“信”“达”“雅”的经典地位,并提出人们不能盲目推崇“信”、“达”、“雅”,而应该拓宽视野,借鉴西方近几十年来翻译理论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把中国的翻译理论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影视字幕翻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及要求。以在我国热播的几部美剧的字幕翻译为例,结合美剧字幕翻译的特点,探讨严复的“信、达、雅”标准对美剧字幕翻译的借鉴意义,认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可以成为美剧字幕翻译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江宋奇 《初中生》2007,(3):34-35
文言文的翻译遵循“信、达、雅”的要求。“信”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准确地反映原文的内容;“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雅”指译文要优美生动,有文采。“信”和“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而“雅”是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翻译,要把握“信”、“达”、“雅”三点要求。“信”,就是准确,即忠实于原文,做到不随意改变、增减;“达”,就是通顺,即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没有语病;“雅”,就是优美,即文笔生动,能传达出原句的韵味。中考文言文考查的主要是前两点,训练时要努力做到准确和通顺。  相似文献   

5.
论翻译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译、意译是任何翻译理论都无法回避的一对基本概念。关于直译、意译在翻译中的地位问题,一直都是中外翻译理论争论的焦点。通过深入探讨中外重要的翻译理论,包括我国的佛经翻译理论,严复的“信、达、雅”,以及奈迭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后认为:正确的翻译方法不应当只是直译,也不应该只是意译,而应当是直译和意译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一 无论面对何种文体,翻译都应以真实准确为第一要素,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严复《天演论》“译例言”中首提“信、达、雅。“信”位居其首,指意义不背原文,在此基础上“达”和“雅”才有所本。纵观中西翻译史,“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之争,乃至当代影响巨大的“对等论”、“目的论”、“多元系统论”、“阐释学”等等翻译理论的奋力开拓、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7.
清代学者严复曾就翻译外国作品提出过“信、达、雅”三原则,这三原则同样可以借鉴为译好文言文的三条标准和要求。所谓“信”,就是准确,即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不走样,不增减,把原文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所谓“达”,就是畅达,即要求译文的语言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使语言清晰流畅。所谓“雅”,就是优美,  相似文献   

8.
《海外英语》2009,(10):56-57
乱弹翻译 “信达雅”这三个字是我在北京上学时的座右铭。那时老师总是千叮咛万嘱咐:翻译要认真,要做到“信”“达”“雅”。当然严复先生所说的“佶达雅”是总结翻译的一个要领:忠实原文,言词达意,文字精美。我感觉,不同的语言代表截然不同的文化,所以翻译工作不仅仅是转换语言,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新近搜集史料,从目的论视角重寻严复“信、达、雅”之“本意”.“信、达、雅”与“目的论”存在许多契合点.“达”即“达旨”是翻译之目的,是严复三字标准的核心概念,类似于目的法则,是最高准则.“信”,并非全信于原著,而是取信于读者,与忠实法则类似.“雅”即可读性,类似于连贯法则,是服务于“达”的;“信”从属于“雅”.而“信”和“雅”均为译者为达到目的而使用的某种特殊翻译手段.  相似文献   

10.
大师谈翻译     
《海外英语》2013,(11):53-53
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但是若能基本达到“信”和“达”就算合格,“雅”可以说是翻译的一种更高的要求和境界。毕业论文、日常练习、求职简历,翻译无处不在。现在很多同学往往只是简单地借助网络上的翻译工具,英译或者汉译出来的语句,简直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11.
大师谈翻译     
《海外英语》2013,(3):63-63
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但是若能基本达到“信”和“达”就算合格,“雅”可以说是翻译的一种更高的要求和境界。毕业论文、日常练习、求职简历,翻译无处不在。现在很多同学往往只是简单地借助网络上的翻译工具,英译或者汉译出来的语句,简直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12.
大师谈翻译     
《海外英语》2012,(10):57-57
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但是若能基本达到“信”和“达”就算合格,“雅”可以说是翻译的一种更高的要求和境界。毕业论文、日常练习、求职简历,翻译无处不在。现在很多同学往往只是简单地借助网络上的翻译工具,英译或者汉译出来的语句,简直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13.
大师谈翻译     
《海外英语》2012,(12):58-58
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但是若能基本达到“信”和“达”就算合格,“雅”可以说是翻译的一种更高的要求和境界。毕业论文、日常练习、求职简历,翻译无处不在。现在很多同学往往只是简单地借助网络上的翻译工具,英译或者汉译出来的语句,简直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14.
曾春晖 《成才之路》2009,(31):I0017-I0017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是必考内容,而文言语句翻译,文言句式是重要考点,掌握“文言句式”,文言翻译才能“信”“达”“雅”。  相似文献   

15.
黄银亚 《考试周刊》2009,(19):19-19
严复的“信、达、雅”一直被奉为中国翻译界的标准,尤其是“雅”的标准,百年来褒贬不一,翻译界各执一词。本文对“信、达、雅”进行重新解读,结合雅学以及对“雅”字翻译标准的评论,对严复求雅的翻译旨趣进行正面肯定。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含义,避免曲解原文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严复先生曾提出以“信、达、雅”作为翻译外文的标准,我们不妨借用过来,作为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就是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走样。“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规范,没有语病。“雅”就是要求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对中学生而言,前两点是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后一点是要尽可能达到的较高要求。而高考也  相似文献   

18.
翻译标准是进行翻译活动的准绳,并以此衡量译文的水平,以前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毕竟有它的局限性。时代在发展、前进,必然会出现新的理论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信息等值论”应运而生,但它要靠实践来检验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翻译界多数学认为直译和意译是两种可行的翻译方法,但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严复“信、达、雅”的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并从译和原的关系、译和读的关系、译艺术性三方面对直译和意译进行比较,不难得出结论:直译迷反严复的“信、达、雅”翻译原则,意译则符合“信、达、雅”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翻译家,“严译八大名著”不仅在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严译标准“信、达、雅”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一度被奉为圭臬,但也不乏怀疑甚至批评。本文首先介绍了翻译目的论,接着运用目的论的“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达到预期目标的策略”这一基本原则分析严复翻译西学所采用的策略,指出其翻译策略内在的目的性,同时试图从目的论角度解释“信、达、雅”之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