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曾被称为职务最高的新闻记者和评论员。他一生中在不同时期为《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提供过大量消息等新闻稿件。还亲自撰写了许多优秀评论。笔者最近系统地学习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选集》中的新闻作品.认为毛泽东的新闻评论作品特别是他后期撰写的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2.
报纸上有名,电视里有影。广播中有声。近些年,《解放军报》特约记者冯金源在第二炮兵的新闻队伍中干得比较“红火”:平均每年在《解放军报》上用稿超过60篇,在《火箭兵报》上刊稿300篇以上;连续6年被《解放军报》评为优秀特约记者,连续7年被《火箭兵报》评为优秀驻站记者,连续17年被第二炮兵政治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先后4次荣立二等功,9次荣立三等功;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与《中国青年报》等13家中央级新闻媒体聘为特约记者;共发表新闻文字和摄影作品5000余篇(幅),先后出版了110余万字的新闻作品集“苍穹系列”第一卷《剑指苍穹》、第二卷《剑啸苍穹》。看到这样一组数字,相信会有不少同仁对冯金源这位“梁山汉子”竖起大拇指的。  相似文献   

3.
荆华 《新闻窗》2014,(4):94-94
一种在学术上难以界定、但又充满亲和力,从平民角度出发的新闻类型,被命名为——民生新闻。从《焦点访谈》到《南京零距离》、《新闻夜航》一直到离最近的《新闻天天看》、《24小时》等民生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收视率和社会的认知程度上发挥着一种不可缺少的作用。时间一久,“民生新闻”便被百姓们所喜爱。  相似文献   

4.
魏玮 《新闻知识》2007,(3):77-77,25
在西安庞大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两家报纸拥有各自固定的受众群体,《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美报》等作市场补充。《华商报》着重报道社会新闻、突发新闻,《西安晚报》强调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三秦都市报》定位为“每位读者的朋友”,《阳光报》侧重其它媒体信息的整合。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报纸风格、市场定位等虽有不同,但不约而同的是,它们均放弃了报纸周末版这块“肥肉”。下图为2006年11月6日至11月12日四家报纸日版与周末版版面比较:  相似文献   

5.
高照 《新闻前哨》2012,(10):94-94
一、民生新闻提升的背景民生新闻出现之后大放异彩,各大电视媒体竞相开设民生新闻栏目,仅江苏卫视就先后开设了《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直播南京》、《服务到家》、《法制现场》、《标点》等民生节目。此外,热播的还有安徽卫视的《第一时间》、河南电视台的《都市报道》、广西卫视的《新闻在线》等。这些民生新闻频道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普通民众的收视需求,赢得了民众的广泛好评。然而,在热播背后民生新闻的“媚俗化、低品位、琐碎化”也开始被人诟病。普通民众对民生新闻过分报道一些“芝麻小事”,过度批评一些负面事件开始不满,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也不似刚开播时热情。在这种情形下,民生新闻开始寻求更适合的发展道路,把报道视野放大放远,注重报道题材的多样化、报道内容的深刻化以及报道手法的多样化,同时关注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力争为社会民众构建一个公开化的平台,成为沟通政府和民众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王新 《新闻前哨》2007,(2):14-16
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日报》、《人民日报》上刊登出自吉林省某局一名业余作者之手的假新闻——《钱被风刮跑以后》,当年还被评为全国好新闻,90年代被认定是一篇彻头彻尾的假新闻。2003年12月,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新闻采访写作——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中,曾将其作为优秀新闻作品范文收入。2004年,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四年级教材竟然选它作课文。2005年6月8日至9日,中宣部等在京召开了“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7月6日,造假者“顶风作案”,出现了虚假新闻《山西左权县将建“新闻烈士陵园”》。《新闻记者》杂志从2001年起每年评选中国十大假新闻,泼杂志2006年中国十大假新闻新鲜出炉,包括小孩被肢解加上生姜等调料煮熟等等荒诞假闻榜上有名,过去的一年又是一个假新闻的“丰收年”。假新闻满天飞,令人防不胜防,稍不注意,受众就会上当受骗。由此可见:虚假新闻谬传之远。贻害之烈,人们决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7.
孟彦  樊剑英 《军事记者》2010,(11):47-48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舆论主导权操纵在谁的手里?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经研究分析,得出结论:西方三大通讯社(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五大电视网(ABC、NBC、CBS、CNN、FOX)和6大新闻报刊(《时代》、《新闻周刊》、《经济学家》、《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构成全球国际新闻主要供应高。也就是说,这些西方主流媒体,通过对国际问题设置议程和舆论宣传,控制着国际舆论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武警重庆总队七支队新闻报道组,先后有近千篇稿件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武警报》和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刊播,多次被上级评选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报道组先后有7人荣立三等功。今年上半年,该部队就在中央级新闻媒体刊发稿件150篇。支队党委"一班人"真心实意抓新闻,用实际行动为报道工作搭建了成才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2005年12月30日,无锡广电集团拍摄的大型电视片《吴仁宝》在无锡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旋即,其主要章节和内容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之子》、《面对面》、《新闻会客厅》、《对话》、《聚焦三农》和江苏电视台的(《江苏新时空》、(《大写真》等栏目采用,连续播出。同步套拍的纪录片《华西村的故事》(上、下集)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见证》栏目播出。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许多关心军报的同志都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军报的宣传受中宣部表扬的多了,被新华社转载的章多了,在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露脸、露声的机会多了,被《中华新闻报》、《新闻出版报》、《中国记》、《新闻战线》等新闻业务核心报刊推荐介绍的经验和做法也多了。至于被其他新闻单位和各种网站转载的章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11.
2012年,《火箭兵报》刊发一组“记者亲历某部驻训演练见闻”系列报道.6篇被评为当月优质稿,3篇被评为年度好新闻,2篇被《解放军报》转载。总结这次深入某部驻训演练一线的采写实践.记者深切地感到,要写好亲历式军事新闻.必须深扎“亲历”这个根.多采写带有“现场温度”的新闻。善于运用细节将新闻故事化。深刻提炼新闻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2.
报纸副刊,是常见于各种报纸区别于新闻的版面和栏目。著名副刊作家、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红花,而副刊就是绿叶;新闻是主体建筑,副刊就是亭榭回廊,两者相得益彰"。纵观全国报纸副刊,比较著名的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光明日报》的《文萃》、《北京晚报》的《五色土》、《北京青年报》的《天天副刊》、《羊城晚报》的《花地》、《南方都市报》的《城市笔记》等,种类繁多,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3.
毛晓东 《新闻传播》2009,(10):84-8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媒体也逐步走向了市场化的竞争,各级电视台和电视频道为争夺本地观众.正在上演一场新闻大战。在南京,《南京零距离》、《绝对现场》、《1860新闻眼》、《直播南京》群雄并起:在杭州,《阿六头说新闻》、《1818黄金眼》、《新闻天天说》相互对擂:在郑州,《民生大参考》、《新都市报道》、《直播郑州》同室操戈:在长春,《守望都市》、《最近新闻》、《直播吉林》、《城市速递》并驾齐驱:还有上海的《新闻坊》、安徽的《第一时间》、湖南的《都市一时间》、福建的《现场》等栏目相继推出,  相似文献   

14.
刘艳凤 《青年记者》2007,(18):48-48
从1995年开始,一种不同于《望》等传统期刊的新闻类期刊在国内悄然兴起,如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广州的《新周刊》、《南风窗》、上海的《新民周刊》等。但是,相对于《读者》、《知音》、《家庭》等文摘类与生活类期刊,上述新型新闻类期刊还远非其对手;甚至相对于如《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历史悠久的文学期刊,上述新闻类期刊同样不能匹敌。到目前为此,中国几乎没有一份真正能影响主流阶层的新闻类期刊杂志。市场呼唤新闻类期刊,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新闻类期刊业发展,笔者试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刘飞锋 《新闻三昧》2008,(10):40-40
5月下旬,我被派往四川地震灾区采访。这时,惊心动魄的救援工作已经结束,救灾安置最紧张的时期也已过去,按理要多出新闻是比较困难的。但我却在7天时间里,采写了20多条新闻,几乎每天都有两篇大稿,特别是通讯《想好能为灾区做什么再出发》广受好评,不仅获得报社好稿,还被新浪网作为社会新闻头条,并先后被60多家门户网站转载,《中国青年报》、《检察日报》、《扬子晚报》等30多家媒体刊发时评,给予好评。  相似文献   

16.
柯泽  陶开府 《新闻前哨》2004,(11):72-72
在我国,隐性采访正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新闻实践中,尤其是涉及舆论监督以及揭露社会阴暗面的电视新闻报道。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每周质量报告》、《法治在线》等栏目,就经常使用这种报道方式。各省级电视台近年来也开始配备隐形摄像机,用于隐性拍摄。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闻与娱乐之间的交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新闻娱乐化”现象已被业界和学界广为重视,与此同时,新闻元素在娱乐节目中已初露端倪,如《非常6+1》、哈尔滨电视台娱乐频道的《有线007》、《娱乐开讲》、《娱乐点击》等栏目,这些栏目的成功经验让我们看到了娱乐节目新闻化创作道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的平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 《青年记者》2006,(24):61-62
进入2006年,民生新闻成为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中的热点,而且竞争不断地升级和白热化。在南京《,南京零距离》、《绝对现场》、《1860新闻眼》、《直播南京》群雄并起;在杭州,《阿六头说新闻》、《1818黄金眼》相互对垒;在郑州,《民生大参考》、《新都市报道》、《直播郑州》同室操戈;在昆明,《晚间·关注》、《都市条形码》并驾齐驱;还有上海的《新闻坊》、安徽的《第一时间》、湖南的《都市一时间》、福建的《现场》等等也都相继亮相,取材相近、手法相似的民生新闻节目遍地开花,全面走俏。在济南,省市电视台的民生新闻热同样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相似文献   

19.
莺飞草长翠柳长,西子湖畔春意浓。4月10日,由《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实践》杂志联合主办的"全国新闻专业期刊总编辑年会(首届)暨新闻专业期刊的角色定位与功能拓展研讨会"在杭州浙报集团举行。来自《新闻记者》、《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与写作》、《青年记者》、《新闻前哨》、《传媒观察》、《南方电视学刊》、《新闻知识》、《新闻爱好者》、《新闻世界》等全国主要新闻专业期刊的负责人和清华大学、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期刊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并达成《全国新闻专业期刊总编辑年会(首届)“杭州共识”》。  相似文献   

20.
范敬宜是我国当代著名报人,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中文系,1951年投身新闻事业,历任《辽宁日报》副总编辑、《经济日报》和《人民日报》总编辑等职,2002年4月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从事新闻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他的新闻作品生动地记录和反映了新中国历史的变动,其中很多评论作品是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的真实写照,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改革、社会发展的脉络。在新闻实践中,范敬宜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新闻观。笔者从如何发现和采访新闻、如何写新闻,如何提高记者的素养等方面,把范敬宜的新闻观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