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政治非常注重对考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等能力的考查。在历年高考试题中,横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学科内综合题屡见不鲜。这就要求广大考生要善于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去把握所学知识,从总体上整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下面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线,将哲学常识与经济常识、政治常识相关知识进行重组、融合、希望对广大考生的复习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潘良 《新高考》2005,(12):4-6
“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是高考重点考查的、考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无论是高考文科综合还是政治单科都很重视对考生此方面能力的考核。这就需要考生在抓住各知识点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科内知识的整合复习。下面以《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为例,对学科内知识进行整合,希望对高考复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高考都把史、地、政综合在一张“文综试卷”中,考查的是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仅政治单科就可视为经济、哲学、政治三大常识的小综合。所以,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科间特别是学科内知识有机地结合是很必要的。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融会贯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华 《新高考》2004,(5):47-48
一、2004年高考政治学科考试范围与2003年相比较的变化 (一)经济常识 1.新增的考点:(1)新增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外汇与汇率”等考点。(2)变更增加的是:将“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变更为“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将“企业的基本含义”知识点,扩大为对“企业及其作用”的考查,这一变更在原有知识考查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企业法人和企业作用等内容的考查。  相似文献   

5.
汉字王国     
近年来,高考文综及政治单科试题都比较重视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高考复习特别是前期复习理应分科突破,夯实基础,在按单元复习知识点时,要有意作一些学科内知识的“串连”,这样既利于形成综合的知识体系,从宏观上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对政治学科内主干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大大提高复习效率。下面以经济常识第五单元《财政税收和纳税人》为例,进行政治学科内知识的整合。  相似文献   

6.
“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为经济常识的基础理论部分,历年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复习好本章内容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地把握整个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如何复习好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呢?  相似文献   

7.
周荣斌 《新高考》2008,(7):36-39
新课程改革推动着高考模式的变化,新高考模式策应新课程改革。2008年江苏高考政治主观题部分对题型进行了改革,将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统一简化为三道简析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考查对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考查同学们提取生活化情境中有效信息的能力,综合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涉及知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经济学常识或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等。根据高考考试说明,等待我们破解的简析题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政治高考命题突出“能力立意”。《考试大纲》规定:政治科高考以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时事政治的有关知识为背景或载体,注重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及其意义的理解。“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文科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因此,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锤炼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9.
《哲学常识》在2005年的高考政治江苏卷和广东卷中大约占总分值的35%左右,在文科综合卷中一般占总分值的12%左右。笔者多年的经验体会是,要想扎扎实实学好《哲学常识》,提高复习实效,就必须做到:依据考点构建知识体系,遵循“四环式”思维规则,掌握基本关系,抓住“对子”,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10.
李国林 《甘肃教育》2007,(9S):34-34
近年来高考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如何使考生扎实地掌握好基础知识,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就非常必要。下面拟就哲学常识复习方法谈一点个人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政治学科 破阵诀:横扫考纲变动要点 2006年高考政治学科《考试大纲》与2005年相比,总体上变化不大,只在局部上有微调。增加部分如下:(1)经济常识“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中增加了“企业的兼并与破产”。“企业的兼并与破产“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有理论和知识的支撑,用教材中的理论和知识来分析和理解当前经济社会现实,是必要的和具有积极意义的。(2)经济常识“对外贸易”中增加了“关税”。关于关税和关税的作用,在教材上有知识的支撑。关税问题不仅涉及维护国家利益问题,而且涉及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调整问题,进而涉及我国发展节约型经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 ,突出学科内综合和加强跨学科专题内容综合和交叉渗透 ,是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一大特点。从政史地综合来看 ,首先是政治学科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时事政治四部分知识本身有着内在的联系性 ,同时 ,政治学科又与历史、地理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和交叉点。一方面是静态的一般相关知识点的交叉 ,另一方面是在以问题为中心或纽带的情况下动态的政治学科与历史、地理学科之间形成的交叉联系或知识重组、整合关系。这种学科交叉点往往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 ,从政治学科来看 ,表现为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  相似文献   

13.
高考历史题中经常出现政治学科的术语.如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如果不能准确理解并进行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迁移,就容易造成失误。下面结合例题,谈政治学科常识在历史解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唐彦 《新高考》2004,(1):99-101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或者直接指明知识范围,或者在设问中直接体现所要运用的知识。如“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的经济常识知识,分析轿车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试从国家职能的角度说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意义”、“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  相似文献   

15.
沈雪春 《新高考》2005,(6):56-57
2005年高考政治大纲标明了2005年高考政治涉及的167个知识考点,其中《经济常识》部分56个,《哲学常识》部分67个,《政治常识》部分44个。与2004年高考政治大纲相比,稳中有变。“变”处主要表现在,新增8个知识考点,6处知识考点表述调整,2个知识点被删去。面对“大同小异”的考试大纲,广大考生应该确立“顺应变化,固本强基,和谐发展”的复习策略。  相似文献   

16.
2005年高考语科《考试大纲》取消了“学常识”考点前面的星号,将此正式列入2005年考试范围,今年高考语科《考试大纲》继续把“学常识”列入考试范围。现对2006年高考语试卷中的“学常识”题透视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高考文科综合着重考查考生的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知识考查的冷落和忽视。“对于历史命题,史实的考查永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考生,史实的掌握永远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只有基础扎实,知识的运用和迁移才能灵活,历史思维能力才能提高。从近年来的高考情况分析可知。考生最薄弱的环节还是“基础”环节,甚至是常识。为此,我们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从三个方面指导学生的复习。  相似文献   

18.
高卫峰 《成才之路》2009,(21):66-67
通过高考考试说明我们知道,高中政治课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大块知识。加上考试大纲增加的考点总共是167个,考点很多。在高三复习中,很多同学埋头苦干,勤奋努力,记忆了大量的知识点,同时也做了许多的练习题,但考试成绩却不理想。由此造成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丧失信心,苦闷压抑。仔细分析这部分同学的学习过程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恢复对“学常识”考点考查的第二年,为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把握命题的走势,提高备考的实效,现对17套高考语试卷中的“学常识”题作如下透视:  相似文献   

20.
根据“3 x”高考模式对综合科目的要求,试题除学科内综合外,还要求跨学科的综合.因此,高考复习时既要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又要加强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寻找理化生的最佳结合点.“喷泉”实验是理化综合重要的交叉与渗透点,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喷泉”有关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