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人的作品中普遍流露出建功立业的思想倾向,他们认为人生奋斗的目标应该是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其中,立德重于立功,立功重于立言。随时以国家利益为重,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以“学而优则仕”作为建功立业的手段和途径,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相似文献   

2.
“立功”“立言”和“立德”是中国传统伦理人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立德”是最根本的,“立功”和“立言”以“立德”为基础又体现着“立德”。三者统一,就是“内圣外王”,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相似文献   

3.
天台宗四十三祖谛闲法师,是近代佛教界颇有影响的高僧。他的一生,可用古人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标准评述。他宏扬佛法、一身正气,可谓立德;办学育人、结案祖庭,可谓立功;著书立说、学究台教,可谓立言。  相似文献   

4.
陈自鹏 《天津教育》2013,(16):13-13
据《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对范宣子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我们理解,“立德”就是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就是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就是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  相似文献   

5.
百年新文学,留下了太多值得论说的话题。尤其当代文学的现状令人过于失望,更需前追病灶,探讨功过;后溯究竟,展望未来。本系列短札已对散文、小说戏剧、诗歌三类创作予以点评,若就此收手,恐贻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讥,故补以余话。但为了保持体例,仍然片言择要,不做长篇大论。载道与言志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此之谓三不朽。立言无关功德,明矣。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坐的就是三等车厢。故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朽有三,立言为小。然而文人不甘心叨陪末座,于是乎要“文以载道”,以代替立德;要“口诛笔伐”…  相似文献   

6.
李寿鼎 《云南教育》2010,(23):48-48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有什么品位的校长,就有什么品位的学校;校长的“质量”即学校的“质量”。有人说,教育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则幸福一方社会。《左传》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一个人的价值在于先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那么作为一个校长,我觉得应该要有“立德”、“立人”、“立业”的学校管理观。  相似文献   

7.
与郭吉成老师相识已逾十年。郭老师有一张照片令我印象尤其深刻,高大儒雅的他站在一块照壁之前,照壁上以飘逸遒劲的行书写着一句话:“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显然,这句话化用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的名句“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众所周知,这“三立”乃是古代读书人孜孜以求的“不朽”境界,窃以为这“三立”在郭老师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论市场经济下学术期刊之“立言”叶赋桂张凤莲古人有三不朽之说,立德、立功、立言。办期刊即是一种立言,作者和编者为社会、科技和历史文化立言。但要言而不朽,这“言”须“立”得起来。如何“立”?各个时代、社会的标准不一,孔子有孔子的一贯之道,美国有美国的价...  相似文献   

9.
倪中华 《上海教育》2013,(27):76-77
《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  相似文献   

10.
一、用作文理清思绪 古人云:“立德、立功、立言。”其中“立言”就是要写自己所感,写自己所悟,写自己所发现,写自己所感动,写自己所喜怒哀乐,即用真情的笔写出真情的文字。  相似文献   

11.
一、用作文理清思绪 古人云:“立德、立功、立言。”其中“立言”就是要写自己所感,写自己所悟,写自己所发现,写自己所感动,写自己所喜怒哀乐,即用真情的笔写出真情的文字。  相似文献   

12.
以德为贵,重视道德,崇尚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古人讲“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也是把“德”放在首位。其具体表现为:民惟邦本,敬德为民;进德修业,重视文化;崇尚操守,讲究气节;仁者爱人,恭谦礼让。  相似文献   

13.
以德为贵,重视道德,崇尚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古人讲“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也是把“德”放在首位。其具体表现为:民惟邦本,敬德为民;进德修业,重视文化;崇尚操守,讲究气节;仁者爱人,恭谦礼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价值层面总结苏轼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注重其在贬谪时期所表现出的人格魅力在"立德"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正因为苏轼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所建树,既对前人有所超越,又留给后世巨大的精神财富,所以获得了无可比拟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才。学生以“学而优则仕”、“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目标。可见传统教育首先注重“修身”、“立德”,进而“立功”、“立言”为政治服务。传统教育在统治者“暴力”与“愚民”专制统治下,只能培养出一邦“极容易做奴隶,而且做了奴隶之后,还十分的喜欢”的愚弱的国民来。于是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慨叹“三千年文明古国”的中国历史不外乎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立"字很有表现力,古人有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许多带"立"字的成语都是教人怎样做人的。立身处世安身立命独立自主成家立业顶天立地鹤立鸡群遗世独立不破不立当机立断立奏奇效立竿见影立地成佛  相似文献   

17.
韩愈在继承前代文学传统的同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丰富和发展了古代文学史上的“文德”思想。其主要表现在为文以德和为文修德两个方面,不仅强调文人作文要有德行,而且还把作文作为自我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完成了先秦以来文学可以立德、立功、立言和“有德者必有言”这两种文学观念的合流,标志着古代文学中的“文德”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杜预对《左传》作过深入的研究。他曾以《左传》中的“立德者非所企及,立功,立言所庶几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为了“立功”、“立言”,他终生“耽思经籍”,并身体力行,学以致用,不但成为西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在学术上包括经学、法学以及自然科学也都有所建树。西晋的统一中国及初期出现的旧史所称的“太康之治”,主要  相似文献   

19.
忽然想到     
道德 道德是一味致命的毒药,道德是一项套人的紧箍咒.皇帝的天职是"以德治天下",老师的命运是"为人师表",文人要"立德"、"立功"、"立言"行世.道德是他们先定的命运主题.  相似文献   

20.
教育文摘     
教书育人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事业邓立群在与全国高校“教书育人研讨会”代表座谈时指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要求我们的领导、我们的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