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必须全面落实课改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积累知识素养。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有体验之美、有师生和谐之美。着力打造魅力课堂。语文之美、人性之美是就语文课程内容而言,体验之美、和谐之美是就语文教学方式而言,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在学语文中享受语文,获得审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的,语文教学除了要重视其工具性外,也要重视利用教材资源,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很多人以为,低年级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做到品自然清新的语言之美,悟曲径通幽的构思之美,绘含蓄隽永的意境之美,抒沉思遐想的升华之美。这样的语文课堂,何来美?其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洋溢着灵性的课程,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发展人的个性。在强烈倡导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飞扬着人性之美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开始生命的旅程。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的,语文教学除了要重视其工具性外,也要重视利用教材资源,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很多人以为,低年级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做到品自然清新的语言之美,悟曲径通幽的构思之美,绘含蓄隽永的意境之美,抒沉思遐想的升华之美。这样的语文课堂,何来美?  相似文献   

5.
<正>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人文性贯穿了小学语文教学始终。教学研究表明,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作品能对学生的情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语文教师如何立足学科特点,紧扣"人文"因素,让语文课堂散发出"人文"之美?一、挖掘人文素材,传递人文之美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作品篇篇都是经典,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既有现代的,又有古代的,不少作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小学语文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学科素养,进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支撑。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言意兼得,这是语文与其他课程的本质区别,是语文教学所散发出来的独特之美。下面我就以国标苏教版六年  相似文献   

7.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一直以来,围绕教材努力去挖掘可利用的因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现在的语文课堂,重"文"轻"质"有之,重"质"轻"文"也有之.到底"文"与"质"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现共生,这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试结合中学语文文本实际,从发现自然之美、寻求生活之美、感受意境之美、挖掘意蕴之美、领悟情感之美、剖析形象之美、品味语言之美、理出结构之美等八个方面对如何进行审美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宋代大学者朱熹说过: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可见,读书必须细嚼慢咽,这样才能体会其中滋味。而小学语文教学亦是如此,需要"咬文嚼字",带领学生潜入文字深处,仔细品味,不断推敲,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语文之美、语文之味。一、以小见大,品语文之妙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注重自身体验,联系上下文领会相关词语的表达效果。这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阿里山纪行》就是一篇美学价值很高的游记散文.我们在教学课文时应该利用文章中的美育因子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对于《阿里山纪行》美学价值的探讨,我们往往更多地聚焦于探讨它的语言之美、音乐之美、形象之美,如果说这些是这篇文章美的外在,那么情韵之美则是这篇文章美的内核.  相似文献   

11.
正"美是遍及各处的。而且对于我们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一双发现美的双眼。"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美的,要对学生们进行的教育也是美的,让他们尽情感受语文的美。语文课堂应该是一幢欣赏风景的高楼,学生们向远处观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行一场美的教育旅行,这可以让语文教学的效果更加好。一、文本之美在语文课本中,典型作品散发的美是随处可见的。有自然美、感情美、艺术美以及言语美……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提出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语文课程标准》也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使学生获得和谐发展,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都得到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文质兼美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展现了山水之美,有的体现了生命之美,还有的展现了四时之美。在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唯美散文,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审美赏析活动,则能让其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语文修养。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学习、体会和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但同时,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会受到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中国古代提倡的"文以载道"就是这个道理。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通  相似文献   

14.
一、为什么要使课堂成为美的载体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发展智力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就语文课程的特点而言,有别于其他课程的关键是:它运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途径,使自身成为"人的灵魂的教育".正如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思想.有韵味的语文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你窥见的是美的心灵.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但放眼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绝大多数老师在阅读课上,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条分缕析上,花在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上,往往忽视了对文本语言形式的探究,缺少了对学生运用语言的实践训练。长此以往,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的"眼高手低",即阅读理解能力在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感受语文之美。  相似文献   

17.
多少年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左右徘徊。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中要做到言意兼得,凸显"语言文字运用"之美。把握年段目标,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紧扣文体特点,学会语言文字运用。整合课文,在对比中习得方法。打破束缚,在综合性学习中提升学生素养。  相似文献   

18.
理想之一:"下里巴人"之美——简简单单教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习"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排序上看,"知识与能力"放在了首要位置,也就是说工具性仍是基础,扎扎实实打基础,是保证基础的基础。但是,许多教师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主流教育的教材,人教版语文教材彰显了语文教育理念的发展水平,代表了语文课程的改革方向.通过人教版语文教材让学生在古典诗词中进行有意识地积累学习和学习,让学生在语文古典诗词的海洋中构建起学生认识语文之美、爱好语文之美和创造语文之美,这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研究美育实践构思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指出:进行美感(即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悬着的目标"。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与智慧双生双栖,水乳交融。我们的阅读教学应重在拨动学生的审美之弦,让学生的心智清明,灵魂澄净,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与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