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研究背景在一些公开课上,因为害怕学生出错,常常会发现有些教师不等学生回答好就开始提醒或是找其他学生回答,有时甚至代替学生回答的现象.反思我们平时的课堂,也常常会有因为怕影响教学计划,而没有让可能出错的学生继续说下去的现象.因为没有耐心,我们多次"阻止"了学生出错的可能,让课堂在一种看似平静的状态下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2.
一、为什么教师在钻研教学法的同时也应涉足学习方法的探讨与研究? 教与学其实从来就是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在这对矛盾着的对立统一体中,教是起主导作用的方面,而学虽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的制约,但它仍不失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或正如英语中一句谚语所说的那样:You can lead a horse to water,but you can't makehim drink可见,教的目的全在于学.常言道:"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会起作用……"所以先生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必须尽量注意启迪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内在兴趣、爱好、学习积极性等,并注重更好地调动他们的潜能.否则便会出现"学之情师之过"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3.
课改不仅要"改教师",也要"改学生"。学校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培训,使其尽快适应课改的要求。重庆市第十五中学(沙坪坝实验外语学校)有126年办校历史。十余年来,学校先后尝试了多次课堂变革,但没有哪一次能够像三助式学本卓越课堂变革这样,快速、广泛、深刻、真实地改变了全校的课堂教学,学校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构建三助式卓越课堂基本模式构建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快速转变教学方式、保证课改"入格"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课改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课改实际上是教师理念的改革,课改就是把课堂当学堂,把学习权、话语权、探究权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阅读、感悟、品味、交流、分享,产生学习兴趣,体会深层次的学习快感,提升境界与素养,也就是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当前,许多教育工作者口头上天天喊着要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但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其理由是分数还是选拔人才的标准,他们认为,要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了,学生的考试分数就会大幅度下降.于是,他们在课堂上仍是教师"一言堂",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强硬地塞给学生,有的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沉浮于题海中,使得学生苦不堪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并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合作、探究型学习方式.但是,在真正的应用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教师即课程",这话说得好。因为新一轮的课改虽涉及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等方方面面,但这些改革都要靠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去体认,去实现,去完善,去创造。又有人说"课改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这话更绝。因为课堂上的任何一种教学行为、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情感体验、一种创造氛围无不承载折射着一种教育理念。研究"课堂"无疑是研究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所以,"聚焦课堂"既是目前教育研究的趋势,也是校本研修中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内核所在。为了更好地探究这一"焦点",我与武汉、温州等地的青年教师朋友们共同摸索出了几种目的相同而形式各异的评课方式,现展示如下,供广大同人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教师即课程",这话说得好。因为新一轮的课改虽涉及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等方方面面,但这些改革都要靠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去体认,去实现,去完善,去创造。又有人说"课改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这话更绝。因为课堂上的任何一种教学行为、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情感体验、一种创造氛围无不承载折射着一种教育理念。研究"课堂"无疑是研究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所以,"聚焦课堂"既是目前教育研究的趋势,也是校本研修中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内核所在。为了更好地探究这一"焦点",我与武汉、温州等地的青年教师朋友们共同摸索出了几种目的相同而形式各异的评课方式,现展示如下,供广大同人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教师即课程",这话说得好。因为新一轮的课改虽涉及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等方方面面,但这些改革都要靠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去体认,去实现,去完善,去创造。又有人说"课改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这话更绝。因为课堂上的任何一种教学行为、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情感体验、一种创造氛围无不承载折射着一种教育理念。研究"课堂"无疑是研究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所以,"聚焦课堂"既是目前教育研究的趋势,也是校本研修中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内核所在。为了更好地探究这一"焦点",我与武汉、温州等地的青年教师朋友们共同摸索出了几种目的相同而形式各异的评课方式,现展示如下,供广大同人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教师即课程",这话说得好。因为新一轮的课改虽涉及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等方方面面,但这些改革都要靠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去体认,去实现,去完善,去创造。又有人说"课改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这话更绝。因为课堂上的任何一种教学行为、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情感体验、一种创造氛围无不承载折射着一种教育理念。研究"课堂"无疑是研究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所以,"聚焦课堂"既是目前教育研究的趋势,也是校本研修中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内核所在。为了更好地探究这一"焦点",我与武汉、温州等地的青年教师朋友们共同摸索出了几种目的相同而形式各异的评课方式,现展示如下,供广大同人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教师即课程",这话说得好。因为新一轮的课改虽涉及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等方方面面,但这些改革都要靠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去体认,去实现,去完善,去创造。又有人说"课改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这话更绝。因为课堂上的任何一种教学行为、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情感体验、一种创造氛围无不承载折射着一种教育理念。研究"课堂"无疑是研究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所以,"聚焦课堂"既是目前教育研究的趋势,也是校本研修中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内核所在。为了更好地探究这一"焦点",我与武汉、温州等地的青年教师朋友们共同摸索出了几种目的相同而形式各异的评课方式,现展示如下,供广大同人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喜欢听好话似乎是人的一种天性.当来自教师的表扬使学生的自尊心、荣誉感得到满足时,学生便会情不自禁地感到愉悦和鼓舞,并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但是,并非所有的表扬都是激励学生向上的催化剂.因为表扬是把双刃剑,也像生病服药一样,不能乱用,应遵循它关于时间和剂量的规则和禁忌要求. 在课堂上,经常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取得的一点成绩随意夸大其词——"你很聪明","你回答得真棒".这种"满堂夸"的廉价奖励方式,表面上烘托了课堂上的气氛,但由于没有把握好度,显得过滥过多,过分注重形式,缺乏激励性,甚至会误导学生,让学生以为自己回答得很好而沾沾自喜.  相似文献   

11.
<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当更突出能力还是素养?这似乎成了一对矛盾。许多教师反映:他们通过调查发现,企业更看重的是职校生的素养而不是能力;企业甚至认为学生没有能力也没关系,因为能力是企业在实践中可以很快培养出来的,学校根本没有必要花那么大力气去做企业很容易做的事情,但素养不好的学生企业是不欢迎的。面对这一结果,许多教师对专业教学丧失了信心。我们该如何辩证地对待这一结果?这一现象不仅我国存在,发达国家也同样存  相似文献   

12.
郑潇潇 《快乐阅读》2012,(15):68-69
一个互动生成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需要教师围绕学生的发展来精心预设,教师只有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高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融入课堂,才能走进有效的"生成"境界。但再精心的"预设"也不可能预料到所有的"生成",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惟有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完善,才会有"节外生枝",才会有"灵光一现",才会有"瞬间"的精彩,而课堂也因为这些瞬间的生成而更精彩。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这门学科的教学,教师应该采取"对话"的方式进行,因为"对话"将真正地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其实并没有充分的结合,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方案进行课堂组织,而学生则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这样的方式必然会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交流,难以实现充分的课堂交流。而采用"对话"的方式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教学难题,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正>课堂是充满生命灵性的,课堂是互动的,因此在教学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矛盾,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课老师精心设计教案,但在课堂中,林林总总的信息会扑面而来,有时会令老师应接不暇,不知所措,这就是最让教师头痛的"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矛盾,它们两者既是对立面,又是统一面,因为课堂上的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产生的。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的学习状态,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主动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在备课时不能单纯地备教材,还要根据教材内  相似文献   

15.
在课改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已经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要靠学生自己不断地去发现、了解、获取和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的改革创新,我国目前的教学提倡"减负增效"的理念,同时这成为我国教育中十分受重视的工作。由于我国的国情和性质,我国实行了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学生为了高考而盲目学习,使课堂失去活力变得乏味枯燥,同时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热情,造成学生与教师及生物学科之间的隔阂和矛盾。高中生物虽然归属于理科,却有文科性质,目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总是呈现一种常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给学生灌溉课本上的知识,而没有过多地讲解题目的意义和原理,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是停留在熟记课本知识层面,而没有教他们如何运用,因此这是教师在课堂上付出精力而学生的听课效率并不高的主要原因。作者从工作经验和思考出发探索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减负"。  相似文献   

17.
我校教务处从2009年开始尝试服装专业课改到现在已经整整三年,目前课改已获得初步成效,也累积了很多课改经验.我校课改是在借鉴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适合中职学生特色的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中职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讲话、睡觉,玩手机等毛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教师充当配角,课堂已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的场所.让学生感受"学习是一种享受",学习不再是被迫,而是积极自主.下面以《服装结构制图》课程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步骤来谈谈如何实现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生成"是课改以来频频出现的新名词,指的是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出现的随机事件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注重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动态的对话过程中实现有效教学。这些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也有不少老师把课堂上的"生成"当成一种追求,以至于在实际课堂教学实践中,常常因为一味地追求"生成结果"而使课堂教学成了一盘散沙,或是因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信息技术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要求。在新的课改条件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研究发现,"尚雅五环"教学模式行之有效。"尚雅五环"教学模式可以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下面,笔者就如何利用"翻转课堂"理念建构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展开论述。一、"翻转课堂"的误区1.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时间太长。没有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没有凸显出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大多数教师会使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因为这一教学模式过于凸显教师的课堂地位,而学生没有展现自身主体地位的机会,所以学生无法展现出自己的思想和个性。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丧失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但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强调教师展开创新的数学教学,保障学生在课堂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