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写在前面的话2007年俄罗斯“中国年”活动拉开序幕,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于3月26日至28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了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开幕式等活动,中俄友好再写新篇。  相似文献   

2.
时事广场     
3月21日,应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 3月21日,“俄罗斯年”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  相似文献   

3.
[背景材料]中新社北京3月22日电3月21日,普京总统与胡锦涛主席举行中俄首脑定期会晤。这是两国元首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的第五次会晤。他们一致同意进一步加强、深化两国战略协作和务实合作,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上更高水平。此次访华,普京总统还与胡锦涛主席共同出席了“俄罗斯年”开幕式。两国元首确定今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在中俄关系史上尚属首次,是落实两国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原则和精神的重要步骤。分析人士认为,这不仅标志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上  相似文献   

4.
【背景材料】2006年3月2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张灯结彩,“俄罗斯年”开幕式在此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开幕式并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本次国家年活动将深化中俄友谊、密切双方合作,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知识链接】(1)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其之后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近代史上俄国对中国的其他侵略;十月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向俄国学习”、苏俄(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新中国成立后的中苏(俄)关系经历友好——恶  相似文献   

5.
[背景材料] 中新社北京3月22日电 3月21日.普京总统与胡锦涛主席举行中俄首脑定期会晤。这是两国元首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的第五次会晤。他们一致同意进一步加强、深化两国战略协作和务实合作,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上更高水平?此次访华,普京总统还与胡锦涛主席共同出席了“俄罗斯年”开幕式,两国元首确定今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  相似文献   

6.
[焦点背景] 2006年是中俄建交57周年,也是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0周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缔结5周年;2006年和2007年中俄互办国家年,中国和俄罗斯一起创建了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地区合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耳听八方     
中国的电影在韩国不受欢迎,是因为题材不丰富。——《中国青年报》记者在采访韩国电影制作者协会会长金亨骏关于中国电影的话题时,他如此回答。他说,外国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在韩国不受欢迎,这是因为电影题材不丰富,故事简单,所以韩国观众不爱看。俄罗斯年2006年3月21日“,俄罗斯年”开幕式暨庆祝演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据介绍,中俄两国元首于2005年7月正式宣布,双方将于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今年在中国举行的“俄罗斯年”,包括俄罗…  相似文献   

8.
在中俄两国分别于2006年举办中国“俄罗斯年”和2007年举办俄罗斯“中国年”之际,由中俄两国著名教育学者合作撰写的《20—21世纪之交中俄教育改革比较》一书先后于2006年在中国推出中文版、2007年在俄罗斯出版俄文版。这是国际比较教育学界取得的一项具有非凡意义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也是中俄两国教育学者为中俄互办“国家年”提交的一份意义重大的献礼。我之所以这样说,不  相似文献   

9.
史无前例的创举 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活动,是去年7月中俄两国元首宣布的。按照有关协议,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以全面推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化发展。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在中俄关系史上尚属首次。10年前,中俄决定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快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在国际事务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06和2007年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的活动,中俄旅游合作进一步扩大,俄罗斯已经成为继日、韩之后的中国第三大旅游客源国。但是,俄罗斯旅华目的地多集中在北方的城市。浙江省有必要加大对俄罗斯旅游客源市场及旅游产品的开发。旨在探讨浙江省对俄罗斯旅游产品开发及市场运作,为浙江省开发俄罗斯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提供新思路,以促进双边经济的发展,促进浙江省旅游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内政治     
《现代语文》2004,(12):22-22
10月1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京共同对中外记者发表讲话,宣布中俄双方14日签署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这标志着,经过双方四十多年不懈努力,中俄边界线走向已经全部确定。  相似文献   

12.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沈阳师范大学联合成立“俄罗斯教育研究中心”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特别是两国“国家年”活动的开展,为拓展和深化中俄两国的多方面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两国教育、科技、文化方面的合作提供了机遇,同时更是对中国关于俄罗斯教育的研究以及中俄比较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新闻视窗     
2005年起中俄将增加赴对方公派留学生名额 根据中俄双方教育部的协议,从2005年起,中国与俄罗斯每年将增加赴对方国家留学的公派名额。根据协议,双方每年增加100个赴对方国家留学的公派名额,到2008年,双方互换的公派留学生人数将达到500人。  相似文献   

14.
简讯     
:2006年12月1日至4日,中山大学历史系主办的“19世纪中俄经济文化交流———以华南地区为中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举行。20多位来自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莫斯科大学、韩国延世大学和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及中华书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我校长期从事中俄关系史研究的骆晓会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后,专家、学者们分批分时段讨论了“广阔视野下的中俄经济文化交流”、“广东与俄罗斯”、“政治…  相似文献   

15.
马楠 《黑河教育》2005,(1):25-26
一、中俄两国边境地区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中俄两国、两党关系在历史和现实中对世界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20世纪末,中俄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确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时签订《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是两国关系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标志,为两国人民世代和睦相处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2003年5月应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俄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三次会晤,参加了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纪念活动。中俄两国人民均已感到要加强两国文化交流,充实感…  相似文献   

16.
倾听     
中俄互办“国家年”共谋繁荣和平中俄两国高层领导人会晤确定,2006年和2007年将举办中俄“国家年”活动,2006年为“中国·俄罗斯年”。前不久,普京总统来到中国,进行了颇具深意的中国之行。中俄举办大规模、高规格、多领域、跨年度的“国家年”活动,在中俄关系史上尚属首次,活动涉及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等领域,几乎涵盖了中俄合作的各个方面,这将为国与国之间构筑和睦相处、互利双赢、共同繁荣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典范,也将极大地促进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沪将投资300亿建迪斯尼乐园近期迪斯尼行政总裁艾格已经证实,迪斯尼正与上…  相似文献   

17.
《世界教育信息》2007,(5):47-47
在俄罗斯,会说中文的人已不再是凤毛麟角。随着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的开展,如今在俄罗斯学习汉语的热潮正悄然兴起,尤其在青年人中间,学汉语的热情急剧升温。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门厅.电梯两侧垂挂的巨幅红底白字中文条幅上写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007年2月,在克里姆林宫一年一度的大型记者招待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竞用汉语“你好”向提问的中国记者问候。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散记     
董学文 《中国研究生》2002,(1):31-31,36
俄罗斯是中国的邻居,两个国家都同样有着辽阔的土地、辉煌的文化和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今天,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开始了越来越多的交流与合作。李岚清副总理在不久前访问俄罗斯时还特别指出:“中俄两国应该多进行人文方面的交流,这是两个国家灵魂的交流。”2002年7月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董学文先生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到俄罗斯进行了为期10余天的访问。他会见了俄罗斯的许多作家以及作家协会的官员。从莫斯科到彼得堡,俄罗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俄罗斯的自然环境非常好,不但辽阔广袤,而且一路上除了湖光山色,到处都是森林。从飞…  相似文献   

19.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俄伙伴关系谭辛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中国,进一步把中俄友好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在谈到叶利钦这次访华的重大意义时指出:“这是我们两国关系中的一件大事。这是最近3年来俄中首脑第三次见面。这次会晤为我们两国之间增...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和俄罗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2006年、2007年将在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这将极大地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交往,促进中俄两国旅游事业的发展。目前在我国人境旅游的客源市场中俄罗斯居第三大客源国。因此,“导游翻译”这一职业应运而生。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节”,被誉为“无名大使”,“祖国的名片”,“祖国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