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中国图书商报》报道,在演艺界素以“人缘好”著称的“牛哥”牛群,正式出任现代出版社副社长。7月10日下午1点,牛群与出版社员工正式见了面。 牛群与出版界的渊源可追溯到1997年的“牛眼看家”摄影展,由于摄影作品的原因,他和出版界有了较为频繁的接触。而真正涉入出版界,应该是从其主编《名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撑竿跳的选手,一直苦练都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他说:“我一冲到起跑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他撑  相似文献   

3.
在我所熟识的出版同仁中,有一位因其独特的经历、骄人的业绩令我刮目,又引发我急于弄清一些有关他的种种事情。诸如,究竟是什么使他放弃拥有数万名职工、年创利达数亿元的大丝绸公司“老总”的位置,心甘情愿“半路出家”做一名普通的编辑?又是什么驱  相似文献   

4.
王豫丰 《图书馆论坛》2006,26(4):244-245
从什么时候我也爱上了《图书馆论坛》的“从业抒怀”?一篇一篇的看过来,我心里总是很感动,人生转眼飞逝而勇猛精进又是那么的不易。我觉得人一辈子无论做什么工作,其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而在这过程中,你是否尽责了?  相似文献   

5.
企管专家认为,不管办公室有多少工作,时间到了最好就离开,不仅如此,最好五点就下班。“怎么可能?那么事情更做不完”你心里不以为然的想。先别急,听听专家的理由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一句话幽默     
企管专家认为,不管办公室有多少工作,时间到了最好就离开,不仅如此,最好五点就下班。“怎么可能?那么事情更做不完”你心里不以为然的想。先别急,听听专家的理由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时下盛传“好处”之说:摇摇笔杆儿,有“好处”;(口努)(口努)嘴儿,要“好处”;跑跑腿儿,捞“好处”;“不给好处不办事,得了好处就办事”。每闻此说,我心头甜酸苦辣一古脑儿冒出来,真不是个滋味。比如说吧,余本无官无职,小小一名编辑匠而已,每发人家一稿,就有人问:“你小子得了他什么好处?”业余时间,帮人家写点家信、指点怎么写文章之类,也有人追问:“你得了什么好处?”好处、好处,开口闭口就是好处。果真是人人都在为“好处”而活着吗?我当这为人作嫁衣的编辑几十余年矣,照“好处论”者之说,早就该腰缠万贯了。何至今日仍如此穷酸,连一身像  相似文献   

8.
匠人与大师     
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样的区别?大致有三点:一、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对缝更严等等。但是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他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的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  相似文献   

9.
潘浩 《新闻实践》2001,(3):11-12
钱江晚报“约会院士”系列报道任务重、行程急,加上摄影者牛群常常身不由己,时间对每个采写者都是那么的“吝啬”。可是,面对院士的宽广胸襟、渊博知识,我们又是多么迫切地想把这组人物报道做活做精彩,让院士的形象在字里行间丰满起来。  相似文献   

10.
有人视“名”如“命”,只要有“名”就捞,也不管该不该得。做记者工作多年,至今还为报道中排名而苦恼。近日,我参加了一个“扫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几十个单位,一百多人。我把报道写了,社长审了,第二天报纸一出版问题就来了。一位管宣传的副部长找到我:“排掉啦,把 N 局排掉啦,他们不派人来参加会议啦!”部长还很神秘地转达了 N 局领导的牢骚,说什么:“开会有我们,扫‘黄’有我们,报纸上都把我们撇在  相似文献   

11.
珍惜神圣     
现在,我们需要面对“神圣”这两个字了。克朗凯特很了不起,是美国大牌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完全有资格在节目主持人的权限以外谋求更多的权力,他有这样巨大的公众威望和关系网。然而他没有那么做。他以良好的职业素质抵制了各种诱惑。由此他被美国公众称为“最受信任的人”、“最正直的人”。他因为“具有不利用自己权力的品质而被载入史册”。难怪基辛格说:“当我想表达—个观点时,我打电话通知的第一批人中就有克朗凯特”。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且末县广播站记者吴宽宏,刻苦自学,勤奋写作,在新闻报道中不断进取,受到人们的好评。吴宽宏,36岁,陕西华县人。1970年参军,在部队担任过连队报道组组长。1983年,华县广播站调他从事专职采编工作。1985年,他应聘到新疆且末县,当了县广播站一名“小记者”。1986年,勤奋进取的小吴毅然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消息传开,招来议论纷纷——“哼,一个初中毕业也想捞大专文凭?”“命如纸薄,心比天高啊!”“也不看看且末在什么地方,自己到了什么年纪!”  相似文献   

13.
报载,近期召开的全国省报总编辑会议提出要“自我解放”,不要“自立菩萨自拜佛”。说得好,新闻单位是到了放手大胆改革新闻报道的时候了!说心里话,老百姓对我们的新闻报道是不那么满意的。“我们要看的,你们不报道,我们不要看的,你们拚命报道。”——《安徽日报》概括的这两句话值得引起重视。其原因自然不是几句话能够说清楚的。改变这种状况,固然,上级领导要“开明”点,放手点,丢掉那么一种迷信:自己什么都懂,不具体干预,似乎报纸就办不好。应多多发挥下面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新闻单位要大胆创新,不要再去“自  相似文献   

14.
女人如狐     
女人如狐,我不是说所有的女人,也不敢说哪一部分女人,只能说我自己。“女人好麻烦呐,”男人聚在一起无聊穷聊时总是吹出这样的风,我不以为然。如果不是因为男人,女人用得着麻烦吗?麻烦女人是给麻烦男人预备的。女人不麻烦,能够味儿吗?吃女人的男人还说女人麻烦,真是双黄的浑蛋。我是女人,女人很难,要渡过一条河,才能睡在婚姻的房间。爱河就那么容易跳吗?为了花枝招展地跳进去,从小就好好学习,天天向爱,累都累死了。跳河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给英雄一个救美的机会,被他捞上来?为了挤进白领行列,费尽千辛万苦,身价高了,  相似文献   

15.
编辑,人们常常称之“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人。意味着一生中甘为人梯、默默无闻,做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工作。说句心里话,作为编辑也该忙里偷闲为自己做件“嫁衣”,体验一下是否得体,以利日后做出更适合作者的“嫁衣”来。然而时下也有那么一些编辑,或许是看人家的布料好,或许觉得人家的款式新颖,竟把为他人做好的“嫁衣”穿到了自己的身上。不过,穿得让你说不出口,其方法是: 一日入股分红。作者寄来一篇稿件,编辑一看,确实不错,碰巧还有可能获奖哩,付出了点本应该付出的劳动,就非得再署上自己的大名不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何为好事?起码是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就是为百姓多做有益的事。为官者当如此,党报新闻工作者亦当如此。做益民事,用手中之笔写消息、写通讯、写评论是我们采用的常规方式。如果在“叙述型”和“评说型”后面再加一种叫“参与型”的报道,那么,党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呼声的统一可以得到更充分的体现,益民之事有时能做得更痛快淋漓。采写、编辑“参与型”报道,记者除了要了解生活、深入生活外,还必须参与生活,即记者不能只当评论员,还要想尽办法努力寻求一…  相似文献   

17.
一位朋友想生产饮料。我知道他并不是实力雄厚的大老板。劝他别做。因为饮料打开市场要靠广告.要花大钱做广告。饮料固然赚钱.但先要投入大把钱,先要“烧钱”.烧不起也就难以成功。我还讲了旭日升、露露等饮料成功的经历。他认为自己的饮料有特色。不用做什么广告.坚持做下去。我无言以对。反正不是我的钱,操那么多心干什么。一年后。我又见到了他,他说到底没成功。  相似文献   

18.
所谓“思想实验”就是人们将一些科学构想和假设预先在头脑中进行充分推演、试错、构建和完善的过程和方法。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思想实验的方法 ,“思想实验”是爱因斯坦提出科学理论、进行科学发明的重要方法。在 16岁的时候他就做过假若以光速运动去追逐一条光线运动 ,那么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的思想实验 ,导致了他的狭义相对论理论的萌生。后来他又做了如下思想实验 :如果有人恰巧在一个自由下落的升降机里 ,他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由此促使其广义相对论思想的萌生。爱因斯坦认为 :尽管客观实验的检验是任何一个思想、理论得以确立的必不可…  相似文献   

19.
对初学写稿的通讯员,周围总是有人吹冷风,飘凉话。不见稿有冷言:“也不照照自己,是那块料吗!”见了稿又有冷语,什么“出风头”,“拍马屁”、“捞稿费”都来了。讽刺挖苦的话满天飞,弄得一些通讯员简直难以招架。有的被挫伤了积极性,有的干脆停笔  相似文献   

20.
教育版面承载的内容很广。意义很重,看起来纷繁,实际最终归结到一点,核心便是“为了孩子”。作为一名教育版面的编辑。思索更多的是做什么样的内容更贴近孩子?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途径又是什么?经过多年的编辑工作,我觉得“家长”是我们了解孩子,展现孩子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