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对生活和写作作了这样的对接:"能对生活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发现蕴涵其中的意义;能从自己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写下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感情;能依据知识水平和生活积累展开想象,表达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段话中用了一个"独立"、五个"自己",这足以说明个性在"观察-感悟--积累--想象--表达"过程中的重要.中考作文怎样对此作出积极而具体的回应呢?2006年中考满分作文给我们的启示是:选"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之材,奏"感受独特"、"体验真切"之曲.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写作文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里对作文的个性作出了具体要求.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作文做到"独特"呢?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是一个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的时期.诗人郭沫若的很多有创建、有活力的思想,都出自这一时期.这个时期,郭沫若远离中国的权力话语中心,可以不受干扰地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他广泛涉猎了中外名人名著及其思想,采取"六经注我"的方式,建构起自己的生命主义诗学.他的生命主义诗学是对中外生命哲学的吸收与重构,并在此形成了自己的对力的崇拜、情绪的直写、形式的极端自由、涅槃意识、天才论等等具有"郭式特色"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叙事心理治疗通过对生命故事的建构、解构和重构完成了存在主义主张中对个体自我生存及价值探寻的关注.在治疗中,来访者受到治疗师的陪伴和接纳,并在能够自由选择的情境中完成自己故事的叙说、意义赋予和检视,并且通过对自己现实生存意义探寻欲望的驱动,完成了回归"更好的自己"的故事重构.文章通过对来访者在叙事治疗中经历和体验"自觉""自省""自悟"历程的分析,探索了叙事治疗在存在主义取向影响下的实施以及来访者与治疗师在存在主义叙事观下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项链>表达了玛蒂尔德对选择一个女人人生之路的醒悟.玛蒂尔德自豪于自己的美貌.她有的是美貌!她幻想通过关貌筹码获取一切,实现自己的梦想."丢项链"是个契机,玛蒂尔德开始反省自己,否定了原先认定的"花瓶式"的、"附庸式"的女人的活法,醒悟到了女人最靠得住的活法是"自强"!  相似文献   

6.
"对写法"是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用"主客移位"的方法,收到婉曲含蓄的表达效果.本文以唐代诗人高适、白居易、杜甫及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等人的诗词为例,形象地阐释了对写法的表现方式及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我应邀参加了初一年级一个班的联欢会,从每一张幼稚而又兴奋的脸上,老师们看到了学生对组织和参加联欢会的兴奋.老师们沉浸在联欢会的气氛之中,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每个人都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我自己也赶紧在脑际中搜寻着那些曾经熟悉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长城外,古道边"、"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少年壮志不言愁"等等.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不仅擅长赋的创作,而且格外推崇这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文体,刻意在自己的<史记>中载录了赋家及其作品,论述了他对赋的看法.他还结合自己的作赋心得,把大赋的创作经验借鉴到了<史记>的撰著中,使这部巨著具有了"赋迹"和"赋心"的特色.从而展示了自己深沉而自负的赋家情怀.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正确解读信息和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关键,"解读"即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来理解"信息,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表征"就是学生审题并对题意深刻理解的过程.学生对信息、问题的正确解读与表征,就是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组织问题情境中的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有关信息进行区分和整理,明确信息是否与问题相关,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逐步形成问题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现在汉语词典中,对"动"的解析之一是"使用即使起作用.如动笔、动手、动脑筋."一、不"动"的原因(一)心理调节不当.有的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和焦虑与其自身的个性特点密切相关.这类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一心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想在课堂上解答较为困难的问题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师的宠爱和重视.一旦表现自己失败,或一次测验成绩不理想,就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  相似文献   

11.
在东西方的传统文化中,母亲的社会人格都已被固定化和模式化了,母性即意味着"无私奉献"、"忘我牺牲"和"仁慈宽厚",正如爱男人更甚于爱女人自己早已成为男权文化中心对理想女性的人格定位一样,爱子女甚于爱自己也早巳成为父权社会对理想母亲的人格定位.但奥尼尔和曹禺却在他们的悲剧中向世人展示了母性中的另一面,它颠覆了传统文化中关于母性的神话.  相似文献   

12.
合格校长须过好"四关" 1.科学管理关 A校长新官上任"三把火",上台后风风火火,按照自己的设想对学校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重新制定了"教职工签到签出制度"、"教学成果奖励制度"、"教师请假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以显示自己独到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然而由于决策不妥,执行力又差,学校管理一片混乱.几年下来,好端端的学校成了一个"烂摊子",学生成绩不提高,教师专业不发展,学校档次不提升,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古就号称礼仪之邦,说话讲究一个"礼"字.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逐渐远离了繁文缛节,一些文明礼貌用语也渐渐在我们的生活中隐去,但偶尔看到和听到的却常常是误用. 比如"笑纳"一词,"纳"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则是"嘲笑""哂笑"之意."笑纳"的意思是说,自己送给对方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对方笑话了.所以应是"自己送礼物请对方笑纳".而有人把"笑"错误地理解为"高兴",是因为高兴而笑,所以会说对方送的礼物自己笑纳了.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自己在"文化大革命"前后两次报考研究生的经历,回忆了当年攻读学位过程中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谈了艰苦和紧张的学习与生活对自己的锻炼和提高,同时说明了刻苦与勤奋对研究生成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心理位置互换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略为谈一谈. 一、什么是"心理位置互换" 一个人自有思维开始,就有一种顽固的"自我中心"倾向,即只从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去看待和认知周围世界,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并且认为自己的看法总是对的.这种"自我中心"倾向,影响了人们对周围事物的客观认识,束缚着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人们在认识过程中能够摆脱"自我中心"的意识中吗?心理学研究证实:完全是可能的.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位置互换"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厚生"是金陵女子大学的校训,"厚生"精神强调人不能只是为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帮助他人和社会,倡导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精神.在培养人才方面,实施了一系列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如学籍管理、招生考试制度、学分制等.社会学系、家政系等专业办出了自己的特色,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17.
必须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校长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光把自己当作是官,主要是要把自己当作是学校的领头雁,当家人.校长不能对学生、教师进行"唯分论"管理,搞分数出官,为自己升迁捞资本.如果校长心中只有官,可能对上只是逢迎,做表面文章;对下只看结果不看过程,随时想着跳槽升官.因此校长只能把自己当作一面旗帜,走在前面带好自己的队伍.校长要重义轻利,忠诚教育事业,奉献国家和社会,一心要想着学校规划,想着我就要为这个学校奉献一生,拥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把自己的生命融于学校,把学生、教师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他们的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去创造."那么,我想教师的幸福就是由学生来创造的. "秘密花园"这一做法的思路来源于对一些问题学生的教育尝试.一次上完课,我把一名玩世不恭、自暴自弃的问题学生叫到办公室,把自己已经写好的"合同"拿给他看,问他愿不愿意与老师一起履行一项"合同"条款.他认真地看完,点点头,脸色稍稍泛红,大概是没想到老师竟会如此特别地对待自己吧. 所谓"合同",其实就是我对他的评价,对他近来表现的肯定,以及今后的希望,而且附上了"老师一定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你"几个字.他临走时,我随口说了句"这是你和老师之间的秘密哦!"  相似文献   

19.
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对所教内容的认识从感性递升为理性,有利于教师深入、持久地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探索,使自己由经验型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有利于教师提升理论、拓展知识,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自己由学科型成长为"学者型"教师.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桥梁和催化剂.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许多"教育习惯"已经经不起推敲,很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20.
"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在关于自己价值的判断、评价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态度与情感.对自己基本持积极或肯定态度的人,我们称之具有"高水平的自我价值感"(下文称"高自我价值感")."高自我价值感"意味着自我接受、喜欢自己、对自己的价值有适当的尊重,但不等同于骄傲、自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