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城市史研究领域可谓硕果累累,呈现出蓬勃的学术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不少学大胆突破,以一种新的视角和更加生动细致的笔触来解读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不仅拓宽了城市史研究的领域,而且也丰富了城市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何一民教授新近所的《传统与变革——中国内陆城市成都现代化的轨迹》就是这样一部力作,它以一种全面、客观、科学的眼光和方法解释中国城市发展,不仅为城市现代化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也为单体城市研究和不同类型城市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从80年代兴起到本世纪末,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发展成为生机勃勃的新学科,其研究成果十分丰硕。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评介。一、单体城市研究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是从单体城市起步,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据张利民编辑的《近代中国城市史论著索引...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4月17日至19日,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津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近代以来华北城市与乡村变迁学术研讨会"在津举行。来自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的80余位学者汇聚津沽,共议近代华北城市与乡村研究的新趋向。会上,五名专家学者分别就会议主题做了深刻发言。随后的分会讨论则围绕着城市政治与城市经济、城市社会与城市文化、城市体系与城市建设、区域政治与经济、区域社会与文化、乡村建设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经与会专家学者友好热烈地讨论,本次研讨会总结了近年以来近代华北城市与乡村变迁研究的三个新动向:一是城市与乡村理论探索深入;二是城市与乡村研究的融通与对话;三是近代华北区域史研究呈现出多维交叉与热点突出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作为一种学术潮流的兴起是以1986年国家“七五”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上海、天津、重庆、武汉四个近代新兴城市的研究开展为起点。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较怏,十余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城市与文化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到本世纪初,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学术界在这个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据张利民编辑的《近代中国城市史论著索引》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关于单体城市研究的专著、资料集、论文集等共计518部。张仲礼主编的《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以城市的现代化转型历程为主线,透视城市内部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总结城市转型的特点,揭示城市转型的规律,富有创新性。隗瀛涛主编的《近代重庆城市史》,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古代重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近代重庆城市商业中心、…  相似文献   

6.
扬州史公祠     
吴锡平 《寻根》2007,(1):139-141
自吴王开挖邗沟以来,扬州建城已有2500多年,盛与衰、荣与辱,繁华与破落、鲜亮与幽暗,扬州一直穿行在这样明灭相间的历史隧道里,如同中国历史的一处缩微版通史。而史公祠则是扬州这座“也是销金一锅子”的风月闲雅城市的一个奇异所在,它赋予了这座古城的历史以重量和质地,它让人  相似文献   

7.
城市与文化的关系始终是一种历史的相互生产和创造的关系,城市生产文化,而文化又再生产城市,现代城市对传统城市空间的利用和再生产实际上就是城市空间的再利用和文化空间的再生产,成都宽窄巷子是这种再利用和再生产的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它以一种战略性的眼光、整体性的把握和综合性的视野重新生产了成都乃至中国城市中引人注目的"金名片",其文化空间再生产的成功经验在当今中国的城市改造利用中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构建自贡川南区域中心城市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川南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联接带尚无区域中心城市,自贡在川南城市群中具有区位优势。因而我们对构建自贡川南区域中心城市进行了初步研究,文中从区域中心城市的内涵入手,在区位优势、环境打造、产业支撑、文化内涵等方面对自贡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可能性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设想。希望能对自贡的经济腾飞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解读王笛先生西南腹地研究"三部曲"的研究理路,从问题意识的角度梳理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两大阶段,认为:前期区域社会史聚焦于"传统—现代"为核心的现代化范式,后期则以"国家—社会"、"国家—地方"关系作为分析模式;在此基础上,"现代性"与"地方性"成为西南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两个主要向度。另外,从历史地理学的视角看,区域社会史还表现出明显的"地缘转向",但仍需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区域环境"不能被简单地视作"人类活动"的一种背景与舞台,要注意"人地互动";二是区域社会史研究要将"区域"视为"空间"普遍性与"地方"独特性的统一体,特别是要探索从"空间"进入"地方"的途径;三是"区域"不应该被视作是封闭的独立空间,应关注区域内外以及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需"尽全时空"。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场所空间是由"不变的"纪念物与"可变的"一般性城市建筑体共同构成的,二者作为图底关系共同构成了城市场所空间的整体特性与气质,因此在对一般性城市建筑体进行维护与更替时也应当对其承载历史信息的时间性要素加以一定的尊重与研究,在条件的许可范围内保护期时间性要素,使其承载的历史价值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1.
秦德公“磔狗邑四门”宗教文化意义试说王子今历史迈上文明初阶之後,随著聚落规模逐渐扩大以及相对确定的地域文化中心的形成,於是出现了具有行政领导作用的以夯筑城垣作为基本防御形式的城邑。考察中国古代城市史,可以看到“象天法地”以造筑城邑的传统原则,有著久远...  相似文献   

12.
城市文化作为城市公共生存状态、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是城市文明的标志和城市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显著特征。近代两湖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城市化移民促进城市人口聚集,一方面受荆楚文化传统和湖湘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多元性的精神影响,另一方面开埠通商后,受西方文化的撞击和浸润,近代两湖地区区域中心城市文化多元杂糅,具有聚集性和包容性、传统型和现代性、创新性与变异性、世俗功利性和实用性、多元性与分层性、国际性与时尚性互相交织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是第一部系统研究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互动关系的作,200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这一课题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四川大学“十五”“211”工程子项目,通过何一民教授和其他学人的共同努力,几经寒暑,数易其稿,历经出版波折,终于呈现在读眼前。  相似文献   

14.
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在学术上广有建树的萧君和、彭年等在统一潮的激励下,倾注他们的心血和热情,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梳理考证、发掘、审视、研究,探求中华统一历史的行进轨迹与发展线索,撰写了近30万宇的《中华统一史》。经过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多方努力,使《中华统一史》一书在1997年内得以出版。阅读《中华统一史》,深感其内容新颖,史料翔实,特色突出,见解独到,不仅是一部有价值的学术力作,而且是历史科学领域中的补阙之作,是中国门类史、方面史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一、…  相似文献   

15.
禹氏族史研究总会禹树森禹氏族史研究总会,1992年5月10日正式成立。金址在河南荥阳市老城幸福街107号。总会的宗旨是:弘扬祖德,启迪后昆,团结互助,相扶相协,发展经济,振兴中华。研究禹氏的族史,迎接海外禹氏宗亲寻根谒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  相似文献   

16.
林旦旦 《华夏文化》2005,(4):64-64,F0003
20世纪初年学堂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大部分从日本编译而来,多数又以文言文形式,不适合我国幼童教学之用,所以有识之士开始尝试以浅近的白话文编写历史课本。清末以出版白话文教科书闻名的是“彪蒙书室”。创办人是钱塘人施崇恩,字锡轩,是一位举人,总发行所设在上海四马路望平街。彪蒙书室历年出版的各种小学教科书不少于75种,其中历史类的有《初等小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初等小学中国历史教授法》、《绘图蒙学中国历史实在易》、《绘图蒙学外国历史实在易》、《绘图中国白话史》、《绘图外国白话史》、《绘图中外豪杰史读本》、《绘图中外神童史》、《中外历史分类问答》、《杭州乡土历史教科书》,在晚清历史教育界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火药火器史研究》序奚原中国是世界上发明火药、创始火器的故乡。但很长时期,对于这一伟大发明,缺乏科学和历史的探索。本世纪四五十年代,冯家升先生开始进行比较系统的整理研究,陆续发表《火药的发现及其传》等论著,在国内外产生了一些影响。但*驷嵊智鞒...  相似文献   

18.
玉树凋零     
君紫 《寻根》2001,(4):38-38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创建者之一、陕西师大原副校长、中国古都学会前会长、本刊顾问史念海先生,于2001年3月27日因病在西安逝世。史念海先生1912年6月生于山西省平陆县。1936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历史系。史先生在历史政治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历史军事地理、中国方志学、中国地名学、中国古都学等方面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2001年7月5日,著名考古学家安金槐先生因病在郑州逝世。安金槐先生1921年9月生于河南省登封县。194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曾任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夏…  相似文献   

19.
正儒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学史则是传承记载儒者道德人格与思想学说,传承中华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如此看来,宋代儒学,则更需整理与传承,用以支持我们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滋养我们现代人的精神心灵。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历史的民族,历代儒者的嘉言懿行同样得到完整的保存。自《史记》列《儒林传》,历代正史均有承袭。《宋史》则在《儒林传》以外,单设《道学传》。综合此二传,即可得两宋儒学的概要。以《宋史·道学传》和《宋史·儒林传》为基础,增加此二传以外的其他儒者,可以撰写一部内容更为丰富的宋代儒学史。这将为宋代哲学史研究,提供有别于理学史的更为宽广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地理是历史之母。任何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繁荣,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一个城市建设地点的选择和确定,不是偶然的。它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人们建设城市的目的,不外乎借此而控制某一地区,并期望它能永久存在。因此,要了解荆楚的城市,首先就要了解荆楚的自然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