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马路本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一种现象,但你听说过"中国式过马路"吗?近来,"中国式过马路"这一话题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随即又涌现许多形形色色的"中国式××"。先来说说"中国式过马路"吧。"中国式过马路"——原系网民对行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调侃。"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与红绿灯  相似文献   

2.
陆可爱 《教学随笔》2013,(Z2):38-47
<正>【论题聚焦】"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  相似文献   

3.
北京整治"中国式过马路"12月11日上午,在北京市朝阳区慧忠路口,19名闯红灯的行人分别"吃"了10元的罚单。从即日起至2013年3月,北京市开始整治影响城市秩序、车辆通行和群众反映集中的九类问题,机动车走应急车道和行人闯红灯都在整治的范围之内。11日上午,朝阳交通支队奥运村大队民警在慧忠路口对"中国式过马路"行为(不看红绿灯,凑一堆人就走)进行了集中整治。仅半个小时的时间就查处了19名闯红灯的  相似文献   

4.
连日来,“凑足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热议。现实生活中,随意横穿马路、践踏草坪,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许多人一边对这些陋习义愤填膺,一边依然在自觉不自觉中继续“随大流”。继“中国式过马路”之后,又有网友循着“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路,将翻越马路护栏称为“中国式跨栏”。将逆行造成的堵车称为“中国式堵车”,将随地吐痰称为“中国式吐痰”.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过马路”的解决之道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 为了有效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这一陋习,各地纷纷开始出台惩罚措施.在北京,“带头”闯红灯的行人将面临罚款.  相似文献   

6.
近来,"凑够一拨人就走,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持续"发酵",已从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演变成社会管理的难题。在"集体闯红灯"的"队伍"中,那些充满稚气的中小学生或三五成群直闯过去;或和父母一起有说有笑,轻松而过。他们无视于"红灯停,  相似文献   

7.
得理也让人     
我在美国访问时,一次亲戚开车到旅馆来接我,由于停车困难,他把车停在了马路对面。我们要过马路去上车。按理说我们应该走到马路有红绿灯的地方走人行横道,那样的话我们要走很不短的一段路。我们正在犹豫时,马路上过往的车看见我们几个人想过马路,就主动停下车来让我们过去。对这样一件小事我非常有所感,我们违规过马路居然能得到素不相识的人的谦让。"理"不在我们这边,但是开车的人原谅我们,让我们没"理"的人也能获得同情。  相似文献   

8.
继"中国式过马路"等热词过后,"中国式接孩子"又成网络热门话题。而"中国式接孩子"背后却反映的是更为深刻的问题——"中国式教育"。中国的教育这是怎么了?连续呈现出各种"奇葩"现象。先是"拔苗助长"式超前教育:幼儿园提取给孩子灌输小学内容,殊不知这些3~6岁的"嫩苗"不是个个都是"爱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过马路"的微博称,"在中国,凑够一拨人就可以过马路,和红绿灯无关。"其实,红绿灯时间设置不合理,也折射出行人与机动车辆路权分配不合理的问题。No.1实地调查与亲身体验《中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要求,行人步行穿过一般人行带,应按照步行速度4千米/小时,即1.1米/秒进行配时。经过长期的实地考查,我发现,临沂市兰山区丁字路口支路方向"红肥绿瘦"过路难的状况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行人穿过主干路,绿灯时间太短,不  相似文献   

10.
小红马收费     
这一天,小红马在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突然他看见路边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过马路要小心!"马路,马路……"小红马自言自语着,忽然一个想法从脑子里蹦了出来,"这路叫马路,不就说明是我们马族开出来的吗?别人建桥可以收过桥费,我们开路为什么不收过路费呢?"想到这,小红马心里不禁一阵激动。这时,小老虎走了过来,小红马向小老虎伸出手来:  相似文献   

11.
<正>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汽车保有量达到1.04亿辆的中国,每年有6.2万人死于车祸,而在这些交通事故中,又有53%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是由行人和非机动车过马路闯红灯引起的,这已经成为交通安全的主要杀手之4一4。到底怎样才能平息交通事故这场灾难呢?最近,深圳交警推出了一款"中国式过马路"神器——智能行人过街系统。该设备体积小、功能多、价值高,由视频采集分析存储上传系统、控制器、显示屏、闸机和前  相似文献   

12.
《好同学》2005,(4)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有其美丽、清洁、市民有礼等令人好感的一面。但是,也有一些人感到新加坡的清洁和秩序过分依赖罚款,寓禁于罚,老百姓稍有疏忽,就会破财甚至身陷牢狱。《日本经济新闻》的一篇通讯,描述新加坡是个"洁癖之国"和"罚款之国"。吸烟者和爱吃零食者,一不小心将烟蒂或糖纸扔弃于地,麻烦立至;过马路不走斑马线,到厕所解手之后不冲厕,马上就有人上前指责你犯法,结果当然是被罚款。  相似文献   

13.
十字路口     
一直都不喜欢十字路口。以前,是因为不会过马路。车来车往的十字路口让我恐慌,经常是半天都走不过一个路口,又加上不识路——我一直被叫做路痴,十字路口总是让我迷茫,直到有一个人教会了我过马路。虽然我还是会慌手慌脚,但身边多了一个人,便也有了些安心,不再恐慌,也就这么心安理得地接受着这种安心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我在琼山一小读书,每天都要乘车上学,到站下车后,学校就在马路对面,要是直接过马路,只需2分钟就可到学校,但妈妈每天都要我走天桥,这样就要花上5分钟。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走天桥。有一次,我偷偷走马路,妈妈知道后,与我长谈了一次。妈妈说你现  相似文献   

15.
助人为乐     
星期五下午放学,我在回家的路上正走着,忽然看见马路边有一位老奶奶正要过马路。我看老奶奶差不多有八十多岁了,过马路的时候,差点被路边的石头绊倒,我真为老奶奶捏了一把汗啊。  相似文献   

16.
斑马线是为了保证交通安全,专门为过马路的行人设计的。可有的人为了节省过马路的时间,根本不走斑马线, 想从哪儿走就横穿过去,即使中间遇到了疾驶的车辆他也会机警地躲闪,可旁观者却为他捏了一把汗,心想:多险啊, 若稍不注意小命就没了……有的人担心横穿马路会酿成大祸,宁可绕道也要走到斑马线的标志处才过马路。同学们, 若是你,会选择哪一种做法呢?是冒险不走斑马线,任意横穿马路,还是遵守交通规则,做一个守法的公民?哈尔滨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小学五(1)班的同学们与交警叔叔的对话,一定会为你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想学习独自过马路。站立在人行横道线旁,看着川流不息的车子,我心里就像小鼓一样“咚咚”地敲个不停。妈妈说过只要看到对面信号灯里的小人不停地走动,而且颜色变绿,就表示可以安全通过。现在绿色的小人已经开始走了,我刚想迈开步子,可心里还是七上八下。唉!事到临头我怎么成了“缩头乌龟”了?豁出去了!我迈开步子向前走。因为又怕时间来不及,我走了两步,就猛跑起来。终于冲过了马路,回头一看,那个绿色小人还在走呢!我暗暗笑自己,真是太紧张了。今天真高兴,我学会独自过马路了。第一次过马路$江苏启东市第一实验小学二(9)班@曹晟宇 …  相似文献   

18.
;前几年,"中国式"过马路沸沸扬扬,发生在红路灯下的各种违法行为,未见得真的是"中国式",但一定是"人类式",行为模式背后是思维模式,正如社会法学派庞德所言,决定人们思维和行为背后的动因是利益关系。从这一点看,将"法"与利益紧密挂钩,是公民守法的外部性动力来源。作为在外的社会规则,这是法律所应该予以关注的。  相似文献   

19.
十字路口     
一直都不喜欢十字路口。 以前,是因为不会过马路。车来车往的十字路口让我恐慌,经常是半天都走不过一个路口,又加上不识路——一直被叫作路痴,十字路口总是让我迷茫。直到有一个人,他教会了我过马路。虽然我还是会慌手慌脚,但身边多了一个人,  相似文献   

20.
文题设计生活中的不良现象随时随地存在着。如攀比、浪费,如"中国式过马路",如弄虚作假,如损公肥私,如漠视生命、马路围观等等。为了净化社会风气,促进和谐发展,我们应该向诸如此类的不良行为说"不"。请以"向XXX说‘不’"为题,运用纵向论证法,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教师开场"向XXX说‘不’"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空缺处要填入一种社会不良现象,也可以是自己身上的某种不良习惯。"向XXX说‘不’",意思是要戒除生活中或自身的某种不良现象、不良习惯,"说不"表明对它的否定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