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谓创新?通俗言之,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或一无所有的情形下创造出新的东西。但事实上,“一无所有”只是相对的说法,正所谓“没有一个人的思想是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创新的本质是将几个“旧”思想用新方式结合起来。匈牙利研究者兹安宜和卡姆皮斯(V.CSanyii&G.Kampis)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人、思想、人工制品以及由人开发的其他生命物组成的复杂网络。创造性思维不是完全由自己产生的,而是建筑在发现那些已经存在的思想之间的新联系,并重新整理这些思想。如果我们仔细考虑全部已产生的文化空间,就会发现已有的思想对创造力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教师爱岗敬业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岗是指一个人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岗位。教师的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为热爱工作和热爱学生。热爱工作.意味着尊重和珍惜自己的选择.表现着对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态度和决心:热爱学生.意味着对学生人格和生命的尊重、对学生潜能和自觉的信任、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理解、对学生失误和不足的宽容.表现为对学生的关注、关心和关爱。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感到教育教学对他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他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活力,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捕捉到生活的绚丽与精彩。学生是他生命的给养,讲台是他生命的舞台,教学是他生命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有思想”是指一个人对某事物或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评判,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高尔基在《人》一文中认为,人之为人,就是人有思想。——“倘若没有骄傲和思想,人将不成其为人,他自身的弱点会使他蜕化为禽兽……”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不但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民主教育思想可以说是他整个教育思想的灵魂。他一生追求和提倡民主,从30年代起,就提出“公民教育”。他说“普及教育是使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获得一些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教育必须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使人人都能通过受教育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他主张“教育要为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做点事的人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他呼吁革除传统的教育思想,认定“以老百姓为本位”。  相似文献   

5.
很多人没有准备好自己的眼睛,就算到了卢浮宫,也装不进任何东西到自己的生命里。很多人没有准备好自己的耳朵.在音乐厅一样听音乐会,他就不会有感动,不会有愉悦,不会有音乐冲击出来的体验。很多人没有准备好自己的心,他就无法感染别人的痛苦、别人的兴奋、别人的快乐。活在这个世界里,不同的人会和世界发生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责任感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和良知等可贵品质的铸成物,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素质。缺乏责任感,没有责任感的人,不仅没有可能成才,还会被认为是不可靠的人。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人是社会的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被安排在社会的不同位置上,人总是要与他周围的人们有着相互的联系,相互制约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每个人对他人、集体和社会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做人的责任感就是一个人他对自己与周围的人们联系和制约的自觉认识,并在这种自觉认识上要求自己好好做人的一种责任心。 对一…  相似文献   

7.
太爱一个人,会被他牵着鼻子走,如被魔仗点中,完完全全不能自己。从此,你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没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你以他为中心,跟着他在一起时,他就是整个世界;不跟他在一起时,世界就是他。  相似文献   

8.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以,路是大家的,你在走自己的路的同时,也在走着别人的路。人都是有思想的。走路的人,如果是位学者,他就会去研究路难行的原因;如果是位作家,他就会去用精彩的文字记下摔跤时的场景;抑或只是个平民百姓,他也会念念不忘自己在路上的经历……  相似文献   

9.
李想是个什么人? 他不是海归,甚至连像样的大学都没进过。但关心互联网、关心职业发展.关心成功创业的人对其已不陌生。他靠自己的力量.打造出了第三大IT中文专业网站。 在别人眼里.李想已经是个成功的人.但他更愿意承认自己是个负责任的人.除了投资,他最想把钱花在帮助有潜力的年轻人上;他乐意把自己的成功与思考与大家分享.所以.不管是70人,80后还是90后.请关注这个栏目吧.你会从中受益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名言点睛】 1.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召。——刘禹锡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3.出于自然这个造物主手中的一切都是善的,到了人手中才变成了恶。——卢梭 4.对好人行善,会使他变得更好;对恶人行善,他就会变得更恶。——米开朗琪罗 5.我们既没有力量也没有机会去完成自己所构想的一切善行与恶举。——沃维纳格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2010,(4):5-5
1.英译汉优秀翻译作品 作品一你介意被称为坏学生吗?当然介意。据我所知,每个人都想成为模范生。 然而,成为一个模范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他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获取知识。没有足够知识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其次,他必须记得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只有强壮的人才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再次,他应该接受道德教育。如果他的行为欠妥,没有人会想要和他交朋友。  相似文献   

12.
喜欢读小说的学生告诉我,读课外书,没有外在压力,没有人规定他分段,没有人要求他背诵,更没有人要求他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所以他感觉自己的心是不受束缚的,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文本,甚至只是读过就忘。  相似文献   

13.
语言教育在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在一个人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过程中,发挥的是奠基性的作用,尤其是中学语文教育,它发生在一个人的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语言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可以说,这个时候一个人掌握了什么样的词就会有什么样的观念,他会说什么样的话,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因此,语文教育应当更加重视自己作为价值观教育的作用。语文教育所发挥的价值观功能决不会低于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因为语文中的价值观是潜在的、渗透性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人文教育,让人文主义的光辉闪耀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思想文化中。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和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先秦诸子中,孔子、孟子、荀子不仅是思想家,也是教育家,因为他们都曾经设坛授徒,宣传自己的思想。庄子没有从事过专门的教育工作,一生主要是著书立说.但究其思想.称其为教育家却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的教育思想在许多方面与当代教育思潮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5.
钟岩 《辽宁教育》2008,(4):16-16
很多老师都会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一个孩子假若几次数学考试不及格.他便会认为自己没有学数学的天分.结果。他后来的数学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好,甚至于可以说比较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由人的自我意象所决定的。自我意象就是我们经常对自己持有的一种自我观念——“我属于哪种人”。它建立在我们的自我信念之上.是左右人的个性和行为的真正关键,是人类个性和行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柯林武德(R.G.Colingwood,1889—1943)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和考古学家。他所谓的“历史重演”论,是“历史是过去经验在历史学家头脑中的重演”。他强调“历史是思想史”,思想之外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称得上是历史的对象。历史事件是人思想的产物,要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其活动,必须首先了解人的思想,才能真正了解历史。只有“思想”能在人们的头脑中重演。他强调主客体的统一。历史学家重演古人的思想时,要达到主客体的统一,必须把过去、现在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我很能想像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然而,我不能想像一个人没有头、没有思想,那不成了一块顽石了?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就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于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满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做人的原则。能·思…  相似文献   

18.
陈白沙是明代岭南名的学,他的心学理论是明代以后我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他没有刻意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他的思想理论主要是表现在对自己行为的修养上,他是以自己的行为修养去证成自己的理论;他的理论主张不是通过刻意的论辩或抽象的说理而使人接受,而是通过自身的修养,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认识和自己的行为实践让别人信服。白沙以“素琴本无弦”的诗句,对自己以“主静”为特点的理论作了深刻的概括。  相似文献   

19.
李想是个什么人? 他不是海归.甚至连像样的大学都没进过。但关心互联网、关心职业发展.关心成功创业的人对其已不陌生。他靠自己的力量.打造出了第三大IT中文专业网站。在别人眼里.李想已经是个成功的人.但他更愿意承认自己是个负责任的人.除了投资.他最想把钱花在帮助有潜力的年轻人上:他乐意把自己的成功与思考与大家分享.所以不管是70人,80后还是90后.请关注这个栏目吧.你会从中受益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大概每个孩子都幻想过,如果世界上没有爸爸妈妈多好!没有那么多的规矩要遵守多好!世界上只有自己一个人多好!小巴勒的这个愿望实现了,世界上真的只有他一个人了。可是他发现,当一切遂了自己的意,他并不快活。他想念妈妈和爸爸,想念自己的伙伴们,没有他们,日子实在太过冷清,甚至不成为生活。他需要他人,需要帮助和关怀,有了这些他才会快乐——人人都需要他人,一个人的生活虽然自由,但并不快乐。在这个世界上,离开他人的帮助和关怀,我们是没法儿生活的。这篇童话所表达的意蕴是整个社会和人一生都得思考的命题,它所表达的思想是整个社会和人一生都得遵循的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