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以自己的故乡为创作背景,展开了一幅当下乡村世界的生活画卷。乡村生活的凋敝,土地伦理的嬗变,传统文化道德衰微引起的人心混乱和现实失序。深深触动了作家悲天悯人的情怀。作家带着传统故乡的记忆审视现实故乡,情感陷入了迷茫。作品以缓慢的叙述节奏,密实的生活细节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世界,作家以深蕴其中的迷茫情感启悟着读者的深思。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用长篇小说《秦腔》展现了故乡的凋敝现状和乡村文化道德的一步步衰落,是为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所作的"挽歌",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的双重姿态"。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典型的乡土作家,其乡土小说表现出了极大的现实热情和当下关怀。但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种分裂性。一方面,贾平凹作为一个农村走出来的作家,对农村怀有炽热的情感,对乡村文明或传统文明有一种情感上的认同;另一方面,他毕竟在城市生活了二十多年,具有受都市文明渲染的观念意识和价值立场。所以他具有乡村文明和城市文化的双重因子,而这二者常常表现为矛盾冲突,使他常常在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之间徘徊,这就造成了贾平凹主体人格的分裂性。主体人格的分裂性反映在其乡土小说中就造成了他的乡土小说的分裂性。  相似文献   

4.
长篇小说《秦腔》中的人物有三种类型,形成了三个层次的矛盾,形象化地表现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怎样从封闭自足的状态逐渐走向瓦解,昔日的英雄走到了末路穷途;作家对夏家人物之命名,表现出现代化的咄咄逼人之势对传统的冲击以及传统文化的分崩离析。总之,贾平凹以人物一一对应其文化境遇之方式,完成了对故乡的深情告白。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乡土作家,他的作品主要阐述了自己对商州故土的浓郁情结,这些作品主要通过作者独到的见解和深刻地笔触鲜明地反映了社会变革下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而今,作者贾平凹把叙事的视角放到自己的村落,写出了一部新作——《秦腔》,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秉着凄凉、无奈的情感对处于变革时期下的乡土——清风街进行了独到的叙述,特别是对转型下的乡村伦理道德的裂变,以此表达了作者对乡土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之于中国当代乡村叙事,很大程度上具有"标本"的意义。综观其30多年的创作,清晰传递出中国乡村现实与乡村叙事变迁与更迭的脉动。2005年问世的《秦腔》,在赢得巨大赞誉的同时,也招致严厉的批评。在贾平凹的乡村叙事谱系上,《秦腔》似乎表现出终结之意。无论对乡村新现实的发现,还是表现手法的新探索上,都表现出与此前迥异的品格。  相似文献   

7.
《秦腔》出版近两年来,评论很多,但大都把《秦腔》定位在对乡土的书写,定位在乡村的挽歌上,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废乡”。这种判断没有看到作家内部更深的情感意蕴,比较片面和单调。其实贾平凹写《秦腔》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表达对前妻韩俊芳的追念和怀恋,表达了一种懊悔和自责,以达到自己忏悔的作用。他所用的方法就是一方面无休止的展示夏风对白雪的伤害,另一方面有不厌其烦的用引生来表现对白雪的爱。用这两种看似悖谬的人物表现了他矛盾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秦腔》是贾平凹唯一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其主人公之一的夏天义,是处于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过渡时期的旧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夏天义身上,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底层农民求生存而重土地的文化特点。通过这一人物,表现了贾平凹对传统文化既眷念欣赏,又理性批判的双重文化立场。在剧烈的时代变幻面前,贾平凹选择了原生态、生活流的客观呈现式写作,同时也正是通过夏天义这一人物,表达了作家贾平凹面对传统与现代之冲突的不可言说的惶惑。  相似文献   

9.
情感教育不仅是促进人的智力发育的一种手段,而且是以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及生活幸福为目的教育活动。要实现这一价值,情感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本文在分析情感教育为何要回归生活世界和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回归生活世界的情感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是来自小城的作家,他以故乡高邮为背景的小城作品是其创作的核心部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情感特质是寂寞,从中披示了他作为士大夫文人和现代知识分子双重角色在现实社会面前的悲剧感;但他又远不止于此,乃以童年记忆、个人气质及民族文化传统为基础,从新的时代需要出发,将仁义欢爱作为贯串性主题,着力呼唤并表现善与美,给寂寞的情感基调增添了温暖的色泽。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乡土小说作家中,师陀称得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乡土小说大都取材于中原故乡的农村或小城镇,他在这些作品里,凭"一颗自觉的心灵"和"不愿与人为伍的独特艺术性格",描绘了别具特色的中原乡土世界,表达着自己对于故乡和乡土中国的独特体验与感受。本文从作家与乡村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通过文本去体察作者在作品里所表现出的对乡村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言说特色,从而了解师陀面向乡土世界时所呈现的独特姿态。  相似文献   

12.
女性作家群体的崛起是河南文坛的新现象。以邵丽、乔叶为代表的女性作家最初大胆书写女性情感经验,接受后现代主义观念,质疑由男性作家主导的本质化宏大叙事,为河南文学提供了新的面相,冲击了当代文学中以表现乡土苦难、批判乡村权力见长的"中原经验"。女性作家的创作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单向度的女性意识表达,对社会历史的复杂性有了深入的体认,开始直面城镇化转型中的中原大地现实,创作出了社会关怀强烈、生活观照深入、情感指向博大的作品,较好地丰富了当代文学中的"中原经验"。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出版的贾平凹的《秦腔》是中国当代乡土小说的力作,被誉为“当代乡村变革的脉象,传统民间文化的挽歌”。贾平凹以其雄厚流畅的笔触为自己的故乡,也为中国乡土大地树起了一块牌子。撇开小说呈现的纷繁复杂的生活、文化脉象以及作者的矛盾和困惑不谈,单看小说的艺术手法,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14.
濡城是寿生以自己的故乡务川县城都濡镇为原型塑造出来的文学空间,是山地文化背景下西南边陲小城镇的缩影。濡城是美丽的,但濡城的底层民众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因此,濡城既是诗意的审美空间,又是悲苦苍凉的现实世界,是乡土作家寿生回望故乡的复杂情感的文学显现。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以秦腔这一民间传统艺术为线索,将清风街一系列“泼烦琐碎”的事情贯串在一起,着力表现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没落与颓败。《秦腔》主要从秦腔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衰落、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传统道德的沦丧三个方面着力表现传统文化的没落。《秦腔》是一曲传统文化没落的挽歌。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文坛有很多作家,其生活经历都是经历过乡村和城市两种,尤其以从乡下到城市的路线为多。但不是每个有如此生活历程的作家都能像贾平凹那样,乡村和城市的烙印、以及这种城与乡的纠结如此矛盾的进行表达。他的每部作品都在展示或者思考着城、乡,以及二者在作家心中造成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和贾平凹的小说都带有明显的寓言性质,故事框架、情节和意象设置,都含有对整个社会和历史的某种隐喻和象征,作品中都有着艾略特的《荒原》的意味.与福克纳相同,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言说的仍然是"回归"和"失乐园"的主题,但他比福克纳更悲观.《秦腔》几无故事,无数个烦冗的碎片表征着作者灵魂的破碎.故乡已经使他"越来越陌生","秦腔"已成"挽歌".从"废都"到"废乡",从乡村到城市再到乡村,他的叙述更使人体味到价值荒原上人的痛苦感受.这种 "死亡"意识和悲剧体悟在文本深层与福克纳接通,使得他的貌似"很中国"的小说真正具有西方现代主义的意蕴.  相似文献   

18.
徐琰 《文教资料》2013,(29):81-82,89
《废都》自出版以来争论颇多,许多学者和评论家从不同的视角和文化立场出发,对废都的文化意义加以界定。本文将从贾平凹的传统文化观照视角出发,以城市与乡村、外界与内心、男人和女人三个方面为主线,解读废都和废都里的人,并以此探析作家文学观的渊源和情感寄托。贾平凹是一个立足传统的作家,其农村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又在与城市文明的冲突中演变成了一种浓烈的乡土情结,两者共同筑成了作家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然而,也正是这份情感,致使作家在对城市、知识分手的全休地位及女性人格的宙视知判断上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9.
乡土散文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只要和故乡、乡村有关的散文都可以划归此类,它既可以记叙为主,也可以议论为主,还可以抒情为主,覆盖很广。这类散文表达的观点和情感往往多元而复杂,主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乡村的景物,或表达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或表  相似文献   

20.
论指向生活意义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豪明 《教育研究》2006,27(8):67-70
情感在本质上是人对生活意义的感受与体验,生活意义是人的情感安顿之所。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序化并安顿人的情感,安顿人的情感并使之理性化的使命只能由“情感的教育”来承担,以情感为本体的“情感的教育”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应该引导受教育者觉解生活意义,建构完整的精神世界,更新、净化情感品质,跃迁、提升情感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