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析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与同行们共同探讨新形势下高校体育课程资源、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其开发的途径等相关问题。以便于我们的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能更好地提高对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能够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课程资源,更好地完成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没有体育课程资源的大力支持,再美好的体育课程改革设想蓝图也很难变成中小学体育实际的教育成果。一、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南通赵娟老师认为,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在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与整合上存在偏差;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在公开课中最能体现出来;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3.
张祝平 《精武》2012,(11):57-58
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高校体育教师是课程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主力军。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直接影响新体育课程具体实施与课程改革的进展。高校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是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再造和课程评价的源泉、前提和保证。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认识、参与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为了贯彻和落实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导精神,推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更好的成功,本文通过上网查询,收集文献资料对课程意识、教师的课程意识的概念及内涵,培养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的作用和促进体育课程改革健康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认识和了解,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对新的课程改革中高校体育教师应具有的课程参与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课程控制实施意识、课程综合评价意识等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应当引起热切关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途径,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着开发认识不足、专业师资缺乏、课程资源开发重视物质文化忽视民族精神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缺乏民族地方特色等问题。高校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实施,必须提高领导教师的认识水平;外来人才引进与本土师资进修结合提供师资队伍水平;加强交流、邀请民间艺人参与开发;重视精神文化在课程资源中的作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课程意识包含着教师的主体意识、生成意识和资源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反映,支配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方式。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越来越要求作为具体操作者的一线体育教师,要用对体育课程的全新认识,将体育课程的全新理念,去指导教学行为,达到课程标准,体现课程应有的价值。一、什么是体育课程意识体育课程意识是体育教师的一种基本专业意识,是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是对体育课程设计的基本反映。它包括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本质、体育课程结构与功能、体育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  相似文献   

6.
体育院校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目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从新时期体育院校发展和学生培养角度出发,应当加大开发力度.笔者认为:开发体育院校特色隐性课程资源应从构建具有体育特色的校园环境;利用多种传媒引导正确的体育舆论导向;开发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隐性课程资源;提高教练员、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年级、班集体、专项队伍建设,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等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民间体育资源,但由于历史原因、地域问题,导致在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中没有得到及时的开发和利用,课改步伐严重滞后,文章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就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如何利用和开发好这些优质的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湘西少数民族体育教育改革的加速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师师资力量雄厚完全具备了开发民族民间体育课程的能力;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自然地理环境资源丰富;教师和学生获取民族民间体育资源的渠道比较单一;体育教师对新课程实施标准了解程度相对较低;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可以满足民族民间体育课程的开发条件;学生从不参加课外活动或较少参与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8.
黄秋玲 《体育世界》2012,(5):120-121
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开展的基础,其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决定着体育课程改革的力度和水平。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促进体育课程改革,应该更新教育观念,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重视教师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应深度挖掘潜在的体育课程资源,建立科学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体系,建立校内外体育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9.
提出教师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规避的现象,认为教师文化所具有的保守性格、传统课程模式与管理模式的负面影响、部分体育教师本身素养的缺失、教师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缺乏正确认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提出激发教师参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积极性的策略:加强校本培训,转变课程观念;建立激励机制,提供资源保证;改变保守性格,加强多方合作;提高科研能力,促进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体育课程资源的含义及其分类,探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旨在增强高校体育工作者对体育课程的开发意识,促进高校因地制宜地开发课程资源,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完成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体育课程资源是学校体育课程开设的前提,没有课程资源就没有课程而言.文章阐述了体育课程资源的基本含义和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原则、途径,并探讨了当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广大学校体育教师关注和研讨的课题。合理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体育课程的有力保障,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因此,笔者对平阳县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小学体育教师如何重新确立体育教师的角色问题是个关键的问题。体育教师不仅要转变为学生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者,体育教师也需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以及体育教育中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探讨了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其中包括尝试性阐述了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及分类、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以及开发应坚持的主要原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和成果嫁接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学校体育资源问题进行探索,研究认为:自实施《体育与健康标准》以来,对体育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对学校体育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课外和校外资源的开发、自然地理程资源的开发、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六个方面,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国内关于体育课程资源的研究进行回顾,对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分类方法、筛选机制、开发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且这一基础上探讨适合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理论问题,为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程资源是在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富有教育价值的、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自然地理资源以及其他资源的总和,本文摒弃课程资源只注重场地器材的传统观念。针对小学体育课程资源普遍短缺的现象,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一个课程内容,对角斗士运动在小学体育课程开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从角斗士运动的特征出发,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等阐述小学体育开展角斗士运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对杭州市高校体育课程资源中场馆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课程资源、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做了整理与分析,阐述了杭州高校体育课程资源中场馆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杭州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课程实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理想得以实现、课程价值赖以生成的重要途径,是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愿景的战略通衢。为了切实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由课程愿景转变为课程现实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必须强化如下策略:体现中国特色,创新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运行机制;树立新观念,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注重实效,大力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重视条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课程资源保障;科研引路,充分发挥课程研究的牵引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构建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以及积极实施课程资源开发,建构课程资源库,形成项目资源"超市",构建库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