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向滑步推铅球中,左腿在滑步及其与最后用力的衔接中起到了引导、驱动和支撑作用。本从滑步和最后用力这两个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技术环节中,对左腿的技术动作及春意义进行了探讨,旨在使我们充分认识左腿在推铅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郭栋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3):109-110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内隐学习理论对高校体育院系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内隐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其效果优于传统的常规教学法,学生对所学的技术动作有更深地理解和体会,能更准确地掌握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并能较快地形成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技术和技能,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主要以参加2003年北京站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球决赛的运动员为对象,利用现场观察,问题调查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内容与结构。结果显示,运动员在铅球技术动作以及动作结构存在问题,对运动员以后的发展十分不利。本文在此重点讲述完整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以及动作结构,为广大投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背向滑步推铅球是田径运动教学中较为复杂的运动项目,它要求学生不仅有对运动客体的知觉;铅球和投掷方向的精确知觉;更要求学生对自身运动和正确发力的主体运动知觉。教学中经常出现用力顺序不对或动作不到位等问题。针对这种现象采用动作智能训练手段,对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技术掌握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8年11月甘肃省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上,田赛裁判员对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判处跳投违例,成绩无效。本文通过对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技术分析和多年一线教学的经验,提出对背向滑步推铅球跳投违例的质疑与商讨。  相似文献   

6.
作者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录像分析法、比较分析等方法,对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和旋转推铅球技术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两种推铅球技术的动作外形有一定差异,滑步推铅球技术铅球的运行路线是一条接近直线的折线,旋转推铅球技术铅球的运行路线是一条曲线;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相比,旋转推铅球技术可以获得更长的器械加速距离和更大的转动动量,达到更理想的肌肉用力条件,对于运动员的身材要求不高,身材相对矮小的运动员采用旋转推铅球技术也可以取得优异成绩;旋转推铅球技术相比原地推铅球可以增加的距离大于滑步推铅球技术。  相似文献   

7.
背向滑步推铅球过渡阶段动作质量直接影响着铅球最后成绩。使用高速摄像机对参加2012年全国田径大奖赛的两名不同水平男子背向滑步铅球运动员王广甫和贾鹏的动作进行拍摄,并对推铅球的过渡阶段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两名研究对象过渡阶段肩髋扭转程度不够,缩短了铅球的做功距离;右腿反作用力支撑时间较长,使得铅球获得的初速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练习者往往不能准确理解和掌握铅球技术中的衔接技术,因而不能协调的完成滑步和最后用力的衔接,使滑步与最后用力之间出现停顿,整体技术不连贯.通过文献法和实验法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针对衔接技术动作是否正确对完成整个推铅球动作过程中的影响进行分析.使铅球练习者能更深刻的了解衔接技术,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教学实验法,将尝试教学法运用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中.结果证明:尝试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的同时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验对比法,对学生掌握背向滑步推铅球完整技术的情况进行探讨。实验表明:采用完整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时教少的情况下更有利于掌握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