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提高教育研究效率的条件之一,是要在研究中较广泛地使用理论探索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历史比较分析和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方法,建立模型的方法以及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因果分析的方法。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方法在使用中彼此是有一定联系的,有时可以相互渗透。但是,对其中的每一种方法进行专门研究,才能更好地了解把它们合理结合起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游戏是一种极为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活动.游戏活动中体现出的是一种自成目的的精神,一种积极而开放的精神,一种消解主体的自我生成、自我更新的精神.游戏精神与设计教学彼此需要,它们在相互融合中相得益彰.把游戏这种活动作为推动设计教学的一种手段是非常必要的,但仅仅取其外在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应让设计教学充满游戏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3.
在不少地区,民办学前教育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主体。在民办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中,民办学前教育与公办学前教育的不公平竞争是主要问题之一。在民办学前教育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将有益于民办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民办学前教育与公办学前教育在竞争中存在不公平一个健全的教育体制,应该由公办和民办两部分构成,这两个部分的作用不同,它们不可相互替代,却能相辅相成。政府可以而且应该通过办学体制的多元化,去解决教育资源的不足与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我…  相似文献   

4.
随着二语习得理论的日益发展,语言教育学家们各自提出了相关的假设,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输入假设”、“情感过滤假设”、“输出假设”和“交互假设”。虽然它们强调的是二语习得的不同方面,但彼此相互兼容、相互联系。而任务型教学法集合了以往各种教学法的优点,尤其是在目前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值得使用。本文从二语习得理论中四种假设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论述,以从中获得启示来设计和进行任务型英语听说教学。  相似文献   

5.
师幼关系一般是指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双方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幼关系的把握集中反映在对待教师和幼儿的相互作用、地位的辩证关系上。在幼儿园各种不同的活动过程中,师幼关系有着不同的内涵。由于目前对游戏过程的研究还不够,许多教师对游戏过程中的师幼关系没有全面、科学的认识,把教育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这一“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套用到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来,结果造成了“游戏教学化”。具体表现在,选择游戏内容时,过多考虑其教育效能而忽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游戏过程中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幼儿的独立性;在对待游戏发展上过于求全,急于引导,而忽视游戏发展的自然规律等等。要使这种  相似文献   

6.
教育理论的特质及其研究使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刚 《教育研究》2005,(9):9-14,87
新世纪中国的教育研究需要承担一种理论的使命,这就要求梳理教育理论的知识类型和确立其理论形态。这种理论形态,不是单一理论,而是一个理论连续统, 包括由抽象命题构成的具有反思功能的一般理论,呈现方法论要求的中层理论,表现具体经验的微观理论。它们之间不是孤立分离的,而是相互联系,彼此互动的。探讨教育理论的问题结构及其独特意义,可以认为教育理论的进步也意味着对教育条件的认识所取得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言语的句子都有“意义”,有的还隐含着“意思”。人类的言语交际有时需要直白晓畅,这是句子“意义”的彼此交流,有时也需要迂回含蓄,这是句子“意思”的相互领悟。“意义”与“意思”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8.
引言 人们习惯于把游戏和教学活动分开理解,觉得游戏是自发进行无结果的活动,而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中进行有结果的活动。其实游戏和教学活动是有着紧密关系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就我所教授的班次而言,  相似文献   

9.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鹏 《成人教育》2007,(2):31-32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理念和教育理念,是在新世纪建立学习化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环境。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对建立学习化社会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系统是指一个“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一切事物的集合”。系统中,一个大系统可以分为许多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子系统,子系统又可分为更低层次的更小的亚系统。系统论就是把事物当作一个有机的事例来研究它的内部规律和外部联系的科学理论,就是对本...  相似文献   

11.
游戏与教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长期以来,游戏往往只是作为推进教育的手段,作为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种活动方式。“游戏人”理论则认为人人都喜欢游戏且生活在游戏之中.人人都是“游戏者”。在这种理论观照下,我们可以宣称:课程即游戏。  相似文献   

12.
周莉洁 《作文》2023,(12):21-22
<正>本文以“整合”课程为基点,浅谈初中语文课程变革下的课堂实践。一、语文课整合教学法的主要内容整合课程强调整体概念,强调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去关注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的联系。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教学词语,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通过品味其中的诗意、诗情、诗韵来探究不同诗之间的异同。在这样的学习中,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道理:系统是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易克萨维耶·罗日叶在他的《整合教学法》中提出:把不同的因素整合起来,弄清楚把这些因素拉近的东西是什么,阐明它们彼此的共同之处,强化它们彼此的联系,组成一个整体,而整体大于部分。  相似文献   

13.
儿童游戏观是人们对待儿童游戏的态度和观点。古人对儿童游戏一般是否定的,认为“勤有功,戏无益”,而且比较注重游戏的外在功利价值。这种态度和观点与我国传统的儿童观、教育观(学习观)以及其他许多因素有关。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对传统儿童游戏观进行适当的改造,是当前学前教育界游戏实践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学前教育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真正尊重儿童的游戏权利。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因为倡导游戏活动常态化,所以不少幼儿园出现了游戏概念泛化、滥用的现象,将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冠以“游戏”之名。有些教师把儿童的学习活动、科学探索活动都看作游戏,这是因为他们对儿童的学习、探索、游戏的本质特点把握不清,相互混淆。儿童的学习、探索、游戏相生相伴、相互联系,甚至相互融合,但它们的内涵是不同的。厘清它们的内涵,清晰明了地整合运用,把握实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游戏是学前教育领域的核心概念。将概念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实进行紧密的结合,考察其在社会变革期间内涵和外延的转折与变化,方能透视理论上的困境和实践中的问题。18世纪末以来的西方游戏理论一经诞生,就孕育了其内在的矛盾与冲突。这种冲突也深刻地植入了儿童游戏理论化的过程。儿童游戏概念的形成有其思想与社会文化背景,现代化过程中进步修辞构成了它的主流语境。在中国,儿童游戏概念的确立与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联系在一起。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复杂力量也使得儿童游戏概念产生了不同维度上的意义裂变,包括认知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分离,享用功能与发展功能的分离,以及日常概念与专业概念的分离。未来的儿童游戏理论建设需要更好地面对这些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学前班属幼儿教育范畴,目前,它是我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农村,就学校教育而言,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既有各自的阶段性、又有整体的连续性,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将影响学校整体功能的发挥.而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忽视对全程性的整体认识,名学段之间普遍存在脱节、分离、互不协调、彼此不顾的现象,具体表现在:第一、学前“小学化”现象十分普遍.学前班把小学识字教学、10以内的教学内容提前进行,使小学一年级出现重复的教学内容;第二、由于幼儿与小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上均有差异,而幼儿教育阶段  相似文献   

17.
皮亚杰通过对知识、对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强调指出学习是一种包含生理的、情绪的和智慧的系统全部发展的自发过程,而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被激起的有限过程。游戏正是为这种自发过程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环境。游戏以其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给予孩子既宽松又竞争的环境,在这环境中孩子为赢得游戏的胜利而自发地去解决问题。这不仅在学前教育阶段,甚至在整个小学阶段起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辩证法、形而上学、形式逻辑和相对主义四种思维方式因为对世界存在状况问题的说明不同而相互区别,又因为说明的问题相同而相互联系,这种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我们可以用逻辑学中用来表示性质命题间相互关系的逻辑方阵图加以近似的说明。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在理论上的危害性是:它们都是产生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它们相互之间具有恶性互动关系;它们也是产生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的认识根源。为更好地坚持辩证法和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克服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的思维方式,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坚持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相似文献   

19.
即将走进校门的孩子将面对一种生活的转折——从幼儿世界的游戏生活转为似成人世界的规则生活。《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因为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在智力、体力的发展上没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20.
文摘     
农村成人教育中心办学模式研究农村成人教育中心一切办学模式,都是围绕农村经济腾飞打基础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因而它贯穿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全过程。每一办学模式,它们之间联系紧密,有时是循序渐进的不同层次,有时是相互渗透的不同内容。 (一)以传统工艺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授业”在办学模式。以学习各种传统工艺的操作技术和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