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在某中心渔港工程中采用振冲碎石桩工艺对软地基进行加固的施工进行系统的总结。对比振冲碎石桩在道路、建筑等工程中的应用有诸多不同,在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加固效果检验有其独特之处,介绍振冲碎石桩在水工港口工程软地基处理的工艺原理、工艺流流程、质量控制的方法及效果、采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进行检测的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2.
结合一工程实例 ,对应用水泥注浆振冲碎石桩处理建筑软土地基的设计方法及施工工艺进行探讨 ,并对施工效果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55):195-196
<正>1.引言本文主要以长株潭烟草物流园项目联合工房复合地基处理为依托,通过现场试验深入探究碎石挤密桩的承载力及其稳定性。碎石桩主要分布在烟草物流园左区,共施工碎石桩3116根,碎石采用片石,碎石桩桩体承载力设计特征值为100k Pa。本区域经过碎石桩地基加固处理后,其复合地基承载力如何不得而知,本文根据静载试验结果,评价桩体密实度,验证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碎石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相似文献   

4.
主要对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首先概述了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特点,然后分析了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常见处理方法,最后探讨了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的特点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5.
着重对浆固碎石桩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机理、施工工艺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设计进行了探讨,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类似的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对浆固碎石桩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经过浆固碎石桩法处理的地基承载力提高系数为2.03,地基的沉降量减少了50%,说明用该法处理软土地基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秦沈客运专线A-14标段东部试验段DK271 +487.27~+520段为松软地基.设计要求采用桩长15.0米,桩间距1.0米,桩径0.5米,梅花型布置的碎石桩加固松软地基.成桩工艺要求为重复压拔管法.成桩后需进行重型动力触探和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桩身密实度大于中密状态(N63.5≥10).  相似文献   

7.
1 原理及适用范围 CFG桩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即cement fIying-ash gravel pile),它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CFG桩和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见图1). CFG桩是针对碎石桩承载特性的一些不足加以改进发展起来的,它改善了碎石桩的刚性,使其不仅能很好地发挥全桩的侧阻作用,同时也能很好地发挥其端阻作用.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20,(2):31-35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碎石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及承载力特征值,以安徽皖北地区某高速公路路基段采用碎石挤密桩处理的人工填土地基的试验段工程为例,通过现场单桩荷载试验确定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运用碎石桩桩体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方法,反向检测碎石桩的施工质量,从而验证挤密桩复合地基处理效果,并分析了荷载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点的荷载压力与沉降量关系趋势规律相同;随着荷载达到200kPa之后,沉降开始加快,关系曲线仍光滑连续,无激变拐点。各试验点在15m以内的动力触探锤击数均达到30击,表明碎石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整体承载力提高显著。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碎石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特性,其研究结论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工程安全是工程设计时优先考虑的因素,必须满足《堤防工程设计规范》所规定的最低要求.某堤防工程在施工阶段为了满足度汛的要求,填筑碎石于堤脚,形成了一级加固平台,改变了原有设计的基础条件.本文在确保桩体强度达到0.5MPa基础上,对加固方案进行了设计和优化,将沿堤防横向的6排桩改为5排,沿堤防纵向桩间距由1.25m改为1.5m,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1 .适用范围当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要求 ,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很大时 ,将基础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地层部分或全部挖去 ,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二灰 (石灰和粉煤灰 )、粉煤灰、高炉干渣或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等材料 ,并压 (夯、振 )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 ,在地基处理方法中 ,我们称之为换填法。若回填的材料为砂、砂石或碎石则形成的垫层为砂垫层 ,此种处理方法多用于小型建筑工程的浜、塘、沟等的局部处理 ,适用于一般饱和、非饱和的软弱和水下黄土地基处理。2 .砂垫层设计砂垫层的一般…  相似文献   

11.
在软弱的地基上填筑路基,采用碎石桩对承载力难以达到标准要求的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是软土路基处理的一种方式.对于重交通量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该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碎石桩通过不同的桩径和桩长处理软弱地基,对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节约施工成本,降低工程造价在公路建设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CFG(Cement Fly-ash Gravel)桩被称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由粉煤灰、碎石、砂、石屑掺水泥后用水进行搅拌,然后通过各种成桩的机械制作而成的可变强度桩.CFG桩是一种介于柔性桩与刚性柱之间的一种桩行,其应用范围甚广,本文主要对CFG桩在水利工程基础处理中的应用着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建筑工程中,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地基处理的一种常用技术。根据所监理的工程结合自身实际经验,从监理的角度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水泥稳定碎石凭借着自身整体性好、力学性能优、水稳定性高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道路基层施工中.但是,水泥稳定碎石明显的温缩裂缝和干缩裂缝却严重制约着我国道路使用寿命的延长及使用质量的提高.本文从配合比设计、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等角度探析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沿海及内陆地区广泛分布着软弱粘性土层及夹砂层.由这些土形成的地基在构筑物及外部荷载作用(列车、地震等)下会产生较大的沉降,而且沉降持续时间较长,这对工后沉降要求高的地基(如建筑物、台后过渡段等)很难满足.另外,对于松散的砂层,在地震等外部荷载作用下可能会发生震动液化,造成地基下沉量聚增,这对构筑物的使用来说是不安全的.秦沈客运专线设计要求台后过渡段工后沉降不大于8Cm.因此,在特大桥、大桥、中桥等台后过渡段均设置半刚性桩进行地基加固.碎石桩就是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我校5#学生宿舍楼扩建工程地基处理一例,就加强综合分析,提高基建投资效益进行探讨。我校5#学生宿舍楼于七十年代兴建,目前,需对该宿舍楼进行扩建改造。由于新旧建筑物沉降不一,新旧建筑基础要完全脱开,根据地质勘探部门对拟扩建建场地进行勘察、分析,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对扩建部分建筑物场地内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为达到既加固了地基基础,又达到降低造价成本的目的,我们着重从内部管理上下功夫。1.充分论证,确定施工方案。我们根据设计要求,邀请多家施工单位提出了多项施工方案。经过充分的研究论证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施工单位提交的小口径CFG桩即水泥粉煤灰碎石挤密桩这一方案上。小口径的CFG桩以碎石为主要材料,添加适量的水泥和粉煤灰,经  相似文献   

17.
模糊数学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基处理要考虑多因素的模糊性特点,应用多目标模糊数学优选理论来评价和选择地基处理方案,给出了该方法的原理、应用步骤,并对某工程的地基处理方案评价得出采用振冲碎石桩法最佳的结论.应用结果表明:模糊优选理论将地基处理方案选择和评价的主观性转化为数学形式,考虑了各评价因素的重要程度,将各方案的评价指标量化分析,使评价和选择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程实例—白银通用机场建设项目,对孔内深层超强夯桩(SDDC桩)在深厚回填砂岩及湿陷性黄土地层的场地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桩土静载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及开挖探井取样分析评价了SDDC工法处理地基的密实度及承载力特性.试验结果揭示,本工程SDDC工法处理的试验场地虽然承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但桩身和桩间土的压实度均不满足设计要求,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孔内单次回填土厚度过大.对SDDC桩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调整,减少了单次回填土厚度后,地基土的压实度和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此外,通过现场静载试验对影响SDDC桩单桩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桩长、桩径)进行简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桩长增加,单桩承载力并未显著增大,呈现减小的趋势;SDDC成桩桩径增大能有效改善单桩沉降问题,对提高桩体承载力起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碎石桩与强夯法联合处理方法对某山区深厚填土场地进行了地基处理的试验及动力触探和对试验区各施工阶段的浅层载荷板试验,结果表明:碎石桩联合强夯地基处理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地基承载力并有效减少地基变形,对山区挖填土场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尤其是在改善挖填方场地的力学性能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福州市某建筑吹填土CFG桩复合地基沉降机理,通过方案比选,提出采用钢管混凝土桩加固建筑物基础的处理方案;详细介绍了钢管混凝土桩数量及布置、桩身构造设计、施工流程及工艺要求等;监测结果表明,采用钢管混凝土桩进行基础加固,对控制建筑物沉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