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画皮》是《聊斋志异》里的一个典型故事,曾多次被搬上银屏,成为人们心中的恐怖经典。陈嘉上执导的最新版《画皮》开创了画皮故事“爱情篇”的先河,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本文通过对比新版《画皮》和原著的主要人物形象,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与现代文化观念之间的差异以及该影片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蒲松龄的聊斋小说《画皮》,至今已经被不同时期的不同导演拍成了不同特色的电影。我们拟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主要分析著名导演陈嘉上执导的新版《画皮》,并从三部老版电影《画皮》与新版电影的比较角度,对新版《画皮》中的三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进而概括出了完好型、男人婆型、主体自我型三类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3.
电影《画皮》打着东方魔幻大片的旗号,借着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皮,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婚姻爱情伦理片,其中引出的“小三”现象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问世间,情为何物”,陈嘉上导演通过《画皮》完成了他的诠释,本文作者观影后也有了自己的诠释:爱,是浪漫与现实兼具的结合体,缺少任何一方的不完美,就是悲剧。  相似文献   

4.
王张江姚反党集团出于篡党夺权的野心,为他们自己披上一张张美丽的画皮。所谓“马克思主文理论家”,可算是油彩较浓的一张。他们摆出一副理论权威的架式,专门用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吓唬人,动不动就给人上纲定罪,扣帽子,打棍子,好象天下只有他们一帮最懂得马克思主义。“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现在,是彻底剥开他们的画皮,暴露他们反动本质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5.
一部《赤壁》,一部《画皮》,让很多人再次见证了赵薇演技的蜕变。《情深深雨濛濛》里的削肩细腰,如今成就了《赤壁》里披着铠甲的飒爽英姿;那双曾经属于小燕子的大眼睛,如今折射出《画皮》里佩蓉的深邃、伤怀、隐忍、矛盾。于是赵薇的爱,赵薇的恨,赵薇的过去未来,赵薇的脱胎换骨,也就再次成为了今年人们谈论不休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丛林中,李人的“大河小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是中国第一部超长篇连续性现代历史小说,展现了近代中国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最初转型,具有文学、史学等多重文化价值。本文就其小说中历史与小说的冲突谈其思想与艺术上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画皮I》和《画皮II》的字幕翻译案例,从归化和异化两方面研究两部电影中汉英字幕翻译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表明:有效跨文化传播策略对读者无障碍观赏电影和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永丽 《教师》2008,(16):112-113
《红字》是19世纪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象征主义小说。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随处可见,无论是红色字母“A”、人物的名字,还是自然景物都被赋予了很深的象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红字“A”的多重解读.分析其蕴舍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丛林中,李人的“大河小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是中国第一部超长篇连续性现代历史小说,展现了近代中国由传统 的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最初转型,具有文学、史学等多重文化价值。本文就其小说中历史与小说的冲突谈思想与艺术上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0.
发展现代学徒制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呈现出较为丰富实践样态,也为现代学徒制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但在实践层面仍面临诸多困境。通过扎根理论研究发现,政府制度保障不健全、企业参与不足、职业院校治理能力孱弱、学徒认同度不高以及契约精神的缺失等问题成为阻碍现代学徒制实践的现实困境。由于现代学徒制存在多重制度逻辑制约而产生困境,破解现代学徒制实施困境在于构建多重制度逻辑共生的空间,“锚定共同价值目标,实现共同的利益”“推进制度匹配,完善制度体系”“多元主体协同,提升耦合性”。  相似文献   

11.
"封锁"不单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一个单纯而又繁富意象。张爱玲构筑这样一个因战争灾难而意外营造的短暂而封闭"封锁"时空,是为了更集中展示人的更本真层面:好人与真人的对立。《封锁》状写尘世与纯情、好人与真人、婚姻与爱情之矛盾,表现文明对人性的束缚,现实对情感"的挤压,揭示了现代人普遍的精神困境。《封锁》的最大贡献是把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盛行的好人与坏人对立模式改造为好人与真人对照模式。显示了现代小说内容的深化,显示了中国文学现代化道路上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12.
古今中外以爱情母题的文学作品有两种模式--喜剧与悲剧.勃朗特姐妹1847年同时发表的<简·爱>与<呼啸山庄>,以独特的创意,成功地丰富并发展了爱情母题的这两种艺术模式,共同完成了爱情母题这个"圆".本文对两部小说的异同,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革命 恋爱"作为革命文学中出现的一种小说模式,它的出现首先是继承并改造了20年代初期欲望与理性悖论调适的理路--"个人的即社会的".继承主要是对革命与恋爱一致性的认同,改造主要是革命( 阶级革命)获得了包容、决定恋爱的优先性.革命与恋爱的关系经历了从"为恋爱而革命" 到"为了革命牺牲恋爱"的变化,最终在艰难的调适中走向了革命禁欲主义.丁玲的转变, 颇为典型地代表了当时左翼作家自我改造与自觉选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木石前盟"是知己之爱,也是叛逆者之爱。这种爱情损害了家世利益,不容于封建思想和制度,而被拆散,形成悲剧。薛宝钗与贾宝玉的"金玉良缘"虽说"终成眷属",但由于宝玉的出家,亦成悲剧。这两处悲剧都是封建末世时由封建家长所造成的,两者是时代的悲剧,其悲剧性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5.
电影《画皮》的成功与导演陈嘉上的现代性执导理念息息相关,这是以新时代的价值观、爱情观、审美趣味和商业意识对原著进行的创新性改编,将封建志怪小说,改编成了具有现代性内涵的爱情大片。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仁学把“仁”从个人的内在情感体验转化为带有更广更深的社会道德功能的行为,把源于我们特定个人之间关系的“爱”引申为公正无私的作为伦理责任的“爱”,将“仁”作为国家的正义与社会和谐的基础。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正在积极开展着的追求社会管理制度的伦理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人类文明进程,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诗经》婚恋诗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广阔而复杂的礼仪制度、婚恋习俗及婚恋生活状况。由于婚俗在民间有一定的传承性,《诗经》婚恋诗中存在着一些对远古自由婚恋风俗和母系社会婚姻遗迹的描写,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女性在母系社会曾居于崇高地位。同时,通过《诗经》婚恋诗对女性婚恋无自主权、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沦为生育工具等男尊女卑社会现实的深刻描写,我们也能看到周代的女性地位已由崇高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8.
“人妖之恋”是中国传统文学原型,它表现了男权社会中男性对于女性的一种既崇拜痴迷又恐惧忌讳的心理。海岩《玉观音》将传统的“人妖之恋”继承翻新,创造出现代版的“人妖之恋”。现代版的“妖女”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缉毒警察,她有正常女人的职业、人际关系、人生理想、情感、道德,有合乎情理的感情关系,所有传统“人妖之恋”的超验特点全部消除。海岩《玉观音》中的“人妖之恋”在写实的外衣下,将传统“人妖之恋”的丰富的社会、心理蕴涵表现得更加充分、深刻。海岩对传统“人妖之恋”文学原型的继承翻新,为我国通俗小说创作的继承创新提供了某种启发。  相似文献   

19.
被人称为"古今言情第一人"的李碧华的作品多数为描写爱情的作品,她的作品中往往从出人意料的切入角度,写人物重重纠结、环环相扣的缠绕状态;写被严重压抑的情欲爆发时的异彩;写非常态的爱情关系里常态的爱情心理,并从中透露出她对爱情、恋爱中男女关系、对现代社会女性人生困境、女权主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神话不断呈现着一种流动的变化,研究"牛郎织女"的神话,探讨其原始的内容及意义,梳理该神话的流传及其演变非常重要。由于宗教观念、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原因的影响,"牛郎织女"神话主要经历了胚胎期、雏形期、形成期、演变期等,每个时期都深深植根于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也因此形成了诸多独有的特征。"牛郎织女"神话发展至当下,已全然不同于初步形成期的形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神话精神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人的生产生活经验,"牛郎织女"神话以七夕节的形式传承至今,并演变为中国的情人节。并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向世界传达中国古老而美好的爱情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