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边塞诗的繁荣,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主要有三点:强盛的唐帝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提供了积极的社会心理,唐诗的整体繁荣和边塞诗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文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盛唐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大量文人直接成为了边塞诗的新的创作主体,促成了盛唐时期边塞诗的空前繁荣。通过对盛唐边塞诗歌的分析,试论述其繁荣的原因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高适、岑参同为盛唐诗人,同以边塞诗著称,并且诗风“颇同”、“相似”,诗名也“不易上下”,故文学史上常以“高、岑”并称。但他们又“各有天授,自成一家”,同中有异,绝不雷同。本文拟就二人边塞诗作一粗浅比较,以期准确把握各自的风貌特质。 一 高适存诗240余首,其中边塞诗50余首;岑参存诗400余首,其中边塞诗80余首。 高诗多以幽蓟、河西,即今河北北部及内蒙古一带的战争生活为题材,岑参边塞诗则更多地落笔于安西、北庭,即今新疆一带。  相似文献   

4.
唐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却边患频繁,唐边塞诗展现了个人建功立业的雄心抱负,蕴含了慷慨豪迈的精神品格,展示了昂扬乐观的人文精神,流露出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唐边塞诗的这种积极、乐观、豪放、激越、昂扬、悲悯的人性光辉是对唐边塞生活的忠实把握,是唐时代精神的再现。  相似文献   

5.
边塞诗有广义狭义之分,而梁陈边塞诗基本属于边塞诗的广义范畴。魏晋北朝时期是边塞诗由定性走向成熟的时期,梁陈时期作家大量创作边塞诗,逐渐形成了具有南朝特色的边塞诗六大特点,并为后世边塞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岑参是唐代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六年的边塞生活,丰富了他边塞诗的创作题材;浪漫的诗风,使他的边塞诗达到了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由于对塞外风光有着亲身的体验和观察,他写下了一首首展示边塞独特风光的诗篇,天山雪、沙漠风、火焰山等在他的笔下呈现出异样的风采;他把景物描写和军营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用环境的险恶衬托边塞将士的英勇无畏,歌颂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写与朋友的送别也别具一格,在惜别之中更多的浪漫的想象和殷切的鼓励;身为异乡人,他还写了许多思乡之作,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浓浓的相思之情。  相似文献   

7.
文化发展繁荣涉及诸多方面,有效推进、落实文化建设发展之事,必须以人为本、多用平民视角观察和致力于基础性工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意在大范围和包容性、可持续地发展繁荣文化,内涵是惠及所有人的发展,而非时间上的加速发展或违反客观规律的大跃进。发展繁荣文化要了解、关注:提高公民综合素质是文化发展繁荣的首务与主旨;发展繁荣文化应彻底地摈弃假大空思维及行为、内容;"百花齐放"是文化建设繁荣的要件与标识;文化建设发展要重视、保持老牌大报的科普水平。  相似文献   

8.
唐代富有闺中离怨意味的边塞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边塞闺怨诗以描写女性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状态之真切和丰富而特出,在边塞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内容上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相思难寄之怨恨、久盼不归之忧虑、随夫远征之梦想,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以物寄情和移情入境。以“离怨”为特征的唐代边塞诗不但揭示了人性真实的一面,而且增加了其审美内涵,丰富了审美特征,凸现了女性文明在唐边塞诗中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地域特征、历史演进、民族交往诸方面论述了“秦州边塞”之说;评析了杜甫秦州边塞诗的思想内容,论述了诗作沉而悲、郁而愤、悲而慨的风格美特点及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0.
杜甫陇右诗的边塞意象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流寓陇右期间,诗歌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秦州及同谷一带风物为题材的边塞诗便是其代表.关塞、胡乐舞及胡人、羌女、烽燧、戍鼓、胡尘等意象,表现出诗人心中作为边郡陇右的边塞风情以及征战年代的乱世情状.陇右自然环境的特征、安史之乱的社会背景以及诗人特殊的思想心态等多种因素,玉成了杜甫的陇右边塞诗.  相似文献   

11.
李颀是唐代颇有创作特色和贡献的著名诗人,在其送别诗、边塞诗和音乐诗中,多将人物作为自己反映和表现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把刻画、表现人物作为诗歌创作的重点与核心,着力于再现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并充分展示与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万叶集》是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其中有1420余首吟咏植物的和歌,而在中国颇受欢迎的春之代表桃李之歌却少之又少。本文就大伴家持以桃李为主题所作的两首和歌,从创作背景、中国式意境、虚实相生的创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在鉴赏桃李歌优美意境的同时,分析中国诗歌对于日本和歌创作及审美方面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明代“南倭北虏”的政治军事格局和“七子”追摹盛唐的诗歌主张并未从根本上推动边塞诗的创作,相反政坛上防御主导的边备政策和混乱腐败的北边战事,诗坛上弥漫“七子”派模拟概念化的诗风,竟造成了我国边塞诗史上的洼地.直到“隆庆和议”后,随着边地和平局面的出现,边塞诗在万历年间才颇有起色,其中徐渭以其特出的创作实绩振起了明代边塞诗的写作.民间视角的独特立场,壮游北地的倾情叙写,民族平等的进步思想,率真平和的艺术气息直为纷争于复古、学步于古人的明代诗坛注入了鲜活血液,成为诗歌突破传统、独抒性灵的先锋.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本指导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的内在灵魂,精神旗帜和思想武器.必须坚持以共产主义理想信仰统驭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世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夯实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信念;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中华各族人民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中华民族的精神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在唐王朝统治中国的三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同邻近的部族不断发生战争。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就产生了唐代边塞诗。由于边塞诗的作者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而唐代的边塞诗也就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今天,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这个问题,对于了解唐王朝发展的历史、探讨作家的创作与时代的关系、全面认识这些战争对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无疑是有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在研究民族之间的战争时,把任何事件都要放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加以分析研究。研究唐代对外战争和唐代边塞诗,尤其应该注意这一点。任何偏见都将导致我们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死胡同,从而给某些居心叵测的霸权主义者或者妄图分裂中华民族的人以可乘之机。本文试图联系初唐时期的对外战争,谈谈初唐边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美国建国以来最不稳定的年代之一。在这以前,与其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相比,美国历史的发展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在其不到两百年的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卓著的。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 然而,正是在这社会繁荣的表层下面,炽热的岩浆在沸腾。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特殊的历史交汇点上,这个能量终于奔涌而出,使美国社会发生了激烈的动荡,而青年的反文化运动是美国这次社会大动荡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7.
钢琴套曲《四季》是柴可夫斯基于1876年在莫斯科接受了"小说家"月刊编辑贝纳德邀请,为该月刊每月谱写一首钢琴曲而成。十二首乐曲就是十二首情真意切的抒情诗。其中《六月—船歌》是一首流传最广、最受欢迎和喜爱的浪漫抒情曲。本作品的调性布局非常独特,旋律构架有着非常典型的俄罗斯民族音乐绵长气息。柴可夫斯基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娴熟的创作技法使乐曲变得极有表现力,同时又对钢琴演奏的各种技术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特别是那些决定演奏效果的基本技术。  相似文献   

18.
赵文哲是清代乾隆朝著名诗人,“吴中七子”之一。在大小金川战役中,壮烈殉国,年仅49岁。赵文哲早年虽服赝王士旗,但又兼取唐宋各大家,显示出较为宏通的诗学眼光。其人生的最后几年,随清军远征西南边塞,金戈铁马,诗歌日益变化新奇。赵文哲随军出征时所作《鲰隅集〉,以山水边塞诗为主。这些诗既对西南雄奇荒幻的山水进行描绘,同时又襄挟着乡关之思、羁旅之感和对身世遭遇的嗟叹。赵文哲的山水边塞诗扩大了古代山水边塞诗的表现领域,是清代山水诗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9.
唐朝以其繁荣的经济和开放的国策吸引了大批留学生.赴唐留学生的身份十分特殊,都是当时各国精心选拔的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之后.中华文化的影响正是伴随着汉语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兴起而越来越大和越来越深.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研究者多认为唐代边塞诗以唐与边疆民族之间的军事斗争为题材,主要描写沙海雪山惊心动魄的战斗,揭示民族对立、将士悬殊等矛盾,反映慷慨从军、歼灭敌寇、保卫边疆的爱国精神,歌颂舍身为国、勇武敢战的英雄气概,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由此多肯定边塞诗歌颂了爱国主义,甚至有人认为是宣扬了黩武主义,进而把边塞诗歌说成是战争文学。笔者认为这类看法至少是不全面的,它容易使人误以为唐代各民族之间充满征战过伐。实际上,唐代各民族之间经常和睦相处。边塞诗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映各民族和睦融洽的关系。这方面的诗篇长期被人们忽视,研究甚少,本文对此初步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